哎呀,说到给10岁的孩子选书,这可真是个让人又兴奋又有点挠头的事儿。你看现在,外面的世界多热闹,屏幕里啥都有,花花绿绿的,一下子就能抓住眼球。可我总觉得,那些光影再炫目,也比不上捧着一本油墨飘香的书,一页页翻下去,那种沉浸进去的滋味。那感觉,独一无二。
10岁,四年级、五年级的样子吧?正是天马行空的年纪,脑袋瓜子里塞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开始有自己的小心思、小秘密。给他们选书,得对胃口,得能点燃他们的小火花。不能太幼稚,他们会觉得没意思,也不能太深奥,容易劝退。得是那种读了能让他们哈哈大笑,或者偷偷抹眼泪,再或者瞪大眼睛,忍不住“哇”出来的那种。

说起推荐,脑子里立刻蹦出来几个名字,像老朋友一样亲切。第一个想到的,必须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哎呀,怎么说呢,简直是童年的白月光!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故事,读起来暖烘烘的,又带着点淡淡的忧伤。那个古古怪怪又充满智慧的小林校长,那些形形色色的同学,还有那扇吱呀作响的“电车教室”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柔软了。它让孩子看到,原来不是所有学校都一个样儿,原来“不一样”的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闪光点。它教人接纳,教人善良,更重要的是,它像一股清泉,温柔地滋润着孩子心里那片最纯净的地方。我认识好几个孩子,读了小豆豆,眼神都不一样了,仿佛心里某个开关被轻轻拨动了。
然后嘛,如果你家孩子还没“入坑”,或者想找个大部头来挑战一下,那《哈利·波特》系列是绕不过去的坎儿。尤其是前几本,《魔法石》、《密室》、《阿兹卡班的囚徒》,简直了!那个魔法世界的设定,太迷人了!从破釜酒吧到对角巷,从霍格沃茨特快列车到神秘的城堡,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故事里有友谊、有勇气、有成长、有对抗邪恶的坚定。哈利、罗恩、赫敏这“铁三角”,他们的磕磕绊绊和互相扶持,是最好的榜样。读这个系列,孩子会学会怎么面对恐惧,怎么珍惜朋友,怎么为了自己相信的东西去努力。而且你知道吗,很多孩子就是从《哈利·波特》开始,爱上了“啃”长篇小说,那可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他们会为了知道后面的情节,废寝忘食地读下去,那种求知欲和沉浸感,是任何补习班都给不了的。
再来一本,有点“野”劲儿的,《秘密花园》。这是个有点年头的故事了,但一点也不过时。玛丽那个脾气糟糕的小姑娘,因为环境的改变,因为秘密的吸引,慢慢变得柔软、充满生机。那个荒废的花园,就像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付出,让它重新焕发生机。这个故事太适合讲给那些有点内向、有点小别扭,或者对自然世界有点隔膜的孩子听。它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告诉他们,希望和改变总是存在的,只要你愿意去打开,去付出。而且描写得很细腻,花草、动物、阳光、雨露,都仿佛能闻到、能摸到。
当然,咱们不能只顾着小说,科普和历史类的书也超级重要!但得选那种把知识“讲活了”的。不是干巴巴的陈述,而是像讲故事一样,或者像带着你去探险一样。比如有些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故事书,不是按照年代顺序枯燥地罗列事件,而是抓住那些关键的人物、有趣的细节、重要的转折,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出来。孩子读了会觉得,哦,原来历史不是一堆死记硬背的年份和人名,它是活生生的故事,是一代代人的悲欢离合、智慧和汗水。
科普书也是,像《神奇校车》系列,简直是科普书里的“战斗机”!弗瑞斯小姐那个古怪的老师,开着一辆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校车,带孩子们一会儿钻进人体,一会儿潜入深海,一会儿飞向太空。知识点就这么巧妙地融进冒险里,孩子根本不觉得是在学习,就是在玩儿,在探索。读这样的书,孩子会发现,原来科学不是那么高冷,它可以很有趣,很好玩。它能激发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忍不住想去问为什么,想去自己寻找答案。
还有一些讲情绪、讲自我认知的书,我觉得在10岁这个阶段也挺重要的。他们开始有了更多自己的小情绪,有时候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怎么表达,怎么处理。有些绘本或者桥梁书,用简单的故事和图画,轻轻地触碰这些敏感的话题,告诉孩子,“你有这样的感觉没关系”,或者“试着用这种方法去沟通”。这些书就像一把把小钥匙,帮助他们慢慢打开、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选书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点、他们的接受度都不一样。别光看那些“必读书单”或者排行榜,那些固然有参考价值,但更重要的是观察你的孩子。看看他们平时喜欢聊什么,对什么充满热情。带他们去图书馆、去书店,让他们自己去翻、去挑。有时候,一本看起来不起眼的书,可能因为某个书名、某个封面、某个插图,就一下子抓住了他们的心。让他们自己“看上”的书,他们读起来会更有动力,更享受。
而且啊,读书这事儿,别搞得像完成任务一样死板。不是说读完一本就要写读后感,或者回答十个问题。有时候,仅仅是读完一个有趣的片段,然后你们一起哈哈大笑;或者读到一个感人的地方,你们一起沉默一会儿,感受那种共鸣;再或者,书里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成了你们专属的梗,时不时拿出来逗逗乐,这都是阅读带来的美妙附加值。
别怕孩子读“闲书”,那些看似“没用”的故事、那些天马行空的幻想,恰恰是在滋养他们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边界。未来的世界,最需要的不是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知识的人,而是那些有创造力、有同情心、能独立思考、能解决未知问题的人。而阅读,正是培养这些“软实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所以,给10岁的孩子推荐书,我更愿意说,是给他们打开一扇扇窗,让他们自己去探头张望,去选择最吸引他们的那片风景。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些可能性,然后,耐心等待,看他们在书页里遨游,看他们的眼睛亮起来。这过程本身,就够让人心满意足的了。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