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豆爸推荐什么书?说真的,这问题就像问他:“你家豆豆最爱吃哪口饭?”答案不会是单一的,而是一桌子丰盛、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他挑书,从来不是看销量榜,也不是追热点,而是看豆豆彼时彼刻的心境,看我们家当下正在经历的生活事件,更看这份书能不能搭起一座桥,把我们父子俩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亲子阅读啊,读的不是书里的字儿,读的是你和孩子之间,那份无形的情谊和信任。”所以,如果你指望他列个“十大必读书单”,那我得提前告诉你,你可能会失望。他给的,更像是一份“豆爸带娃阅读心法”,具体到哪本书,那都是他亲身实践,被豆豆的笑声和提问验证过的“宝藏”。

绘本,绘本,还是绘本!
首先,毋庸置疑,绘本是他推荐清单里的绝对C位。你别看豆豆现在都幼儿园大班了,家里的绘本摞起来,小山似的,有新的旧的,有被翻烂了的,也有被珍藏起来的。豆爸说,绘本不仅仅是给小小孩看的,它是一个神奇的媒介,能把抽象的情感、复杂的概念,用最直观、最艺术的方式,呈现给孩子。
他尤其偏爱那些主题深刻却不说教的绘本。比如《大卫,不可以!》系列,他觉得简直是“治愈系”的典范,豆豆每次听到大卫妈妈最后那句“大卫,我爱你!”,眼眶都会湿润,然后扑到豆爸怀里,嘴里嘟囔着:“爸爸,我爱你。”豆爸说,那一刻,他感觉所有的育儿疲惫都烟消云散了。还有《好饿的毛毛虫》,这本经典中的经典,豆爸不是简单地读给豆豆听,他会和豆豆一起用彩纸剪出毛毛虫,用画笔画出各种水果,甚至真的去菜市场买来书里提到的食物,边吃边聊,让阅读变成一场感官盛宴。这不光是认识了食物,还悄悄地把时间概念、生命周期的启蒙植入进去了。
再比如关于情绪管理的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是他极力推荐的。豆豆以前是个小暴脾气,一点不如意就地打滚。豆爸就拉着他,一页一页地翻看书里那些五颜六色的小怪兽,一起讨论:“你看,这个红色的怪兽,它很生气,像不像你上次搭积木倒了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豆豆学会了辨认自己的情绪,慢慢地,也能用语言表达,而不是简单地用哭闹来回应。豆爸说,这些书帮他打开了和豆豆沟通情绪的大门,远比一百句“别生气”有效得多。
从小宇宙到大世界:科普与探索
当豆豆的好奇心像野草一样疯长的时候,豆爸的书单就自然而然地转向了科普类书籍。但他不是那种拿来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就往豆豆手里塞的父亲。他明白,科普不是冰冷的知识堆砌,而是点燃孩子对世界探索欲的火花。
《神奇的校车》系列是他的心头好。豆爸说,这套书简直是把知识点串联成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从人体内部游览,到深海潜水探秘,再到太空遨游,每读一章,豆豆的眼睛就亮一分,问题也像连珠炮一样噼里啪啦地砸过来。豆爸有时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赶紧查资料,甚至会带着豆豆去科技馆、博物馆找答案。这种“不懂就去查,查了还要实践”的劲头,不就是独立思考和主动求知的萌芽吗?
还有一本《我们的身体》,作者用幽默的插画和精简的文字,把人体这个复杂的“机器”拆解得一清二楚。豆爸说,这书看完,豆豆连自己肚子疼都学会描述是“胃里的小工厂有点罢工”,而不是只会哭着喊“疼”。这种科学的表达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维。
滋养内心,学会“爱”与“被爱”:品格教育
除了知识,豆爸更看重孩子内心世界的丰盈。他深知,书本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品格,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如何去共情,如何面对挫折。
《小步走路》系列,他觉得写得太巧妙了,没有生硬的大道理,都是一个个生活小故事,关于友谊、关于分享、关于勇敢。豆爸说,读这些书的时候,他会刻意放慢语速,有时还会问豆豆:“如果你是书里的小主人公,你会怎么做?”他希望豆豆在故事里看到不同选择的可能,学会换位思考。
另一套他反复强调的,是《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每次读完,豆爸都会抱紧豆豆,学着小兔子和大兔子那样,比划着“我爱你爱到月亮上,再从月亮上回来”。这种仪式感,让爱不再是空洞的词语,而是可以被感受、被表达、被体验的具象存在。他觉得,陪伴,不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充满爱意的互动里吗?
豆爸自己的“育儿宝典”
你以为豆爸只给豆豆推荐书?错了,他自己的床头也常年放着几本“育儿宝典”。他总说,做父母,是一场没有剧本的成长。他推荐给我最多的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豆爸翻来覆去地读,上面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简直成了他的“葵花宝典”。他说,这本书教会他最重要的,不是什么高深的育儿理论,而是倾听,是尊重,是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
他说,以前他总觉得自己的话,孩子就得听。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听,而是我们没学会“说”,也没学会“听”。他现在更注重和豆豆的沟通方式,少发脾气,多用描述性的语言,多给孩子选择权。效果?你别说,还真比以前父子俩剑拔弩张好多了。
还有《正面管教》,这本书让他对“惩罚”有了新的理解。豆爸说,以前他总以为,不听话就得罚。但罚了之后呢?孩子是害怕了,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正面管教让他明白,要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既有规矩,又有温暖,这才是真正的管教。
跳出书本,活出故事
最后,豆爸强调,书不是束之高阁的圣物,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书是用来打开世界的窗户,是滋养生命的甘泉。他推荐的这些书,每一本都带着他与豆豆的真实生活印记。他会带着豆豆去公园里找书里画的蚂蚁窝,会和豆豆一起用树叶、小石子搭建书里提到的“小房子”,他甚至会根据书里的故事,和豆豆来一场角色扮演,一人分饰两角,演得有模有样。
“阅读,说到底,是一场体验。不只是眼睛和耳朵的体验,更是心灵和生活的体验。”豆爸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光。他不是在推荐一本本书,他是在分享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探索的美好旅程。
所以,如果你问我豆爸推荐哪些书,我只能说,他推荐的不是书,他推荐的是爱,是陪伴,是无数个夜里,父子俩头碰头、心连心,在书页间找到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去你家最近的图书馆或书店看看吧,也许你会找到属于你和孩子的那份“豆爸推荐”。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