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教授推荐的书

毕业好几年了,跟同学聊起大学,聊得最多的不是挂过的科、逃过的课,也不是食堂里哪家窗口的饭菜最难吃,而是艾教授。一个教古代文学史的老头,瘦,高,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头发花白却梳理得一丝不苟。他的课,从来没人想逃。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会从“关关雎鸠”一路聊到宇宙大爆炸,或者从李白的月亮,谈到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他的办公室,与其说是办公室,不如说是一个旧书的洞穴。四面墙壁,从地板到天花板,全是书,挤得只剩下一条窄窄的过道。空气里永远弥漫着一股旧纸张、墨水和廉价茶叶混合的气味。我们这些学生,就喜欢往他那儿钻,名为请教问题,实则就是去蹭点“精神养料”。

艾教授推荐的书

艾教授从不直接给你答案。他只会眯着眼,从书山里抽出某一本,掸掸灰,像递给你一件稀世珍宝似的,说:“去看看这个。看完了,再来找我胡扯。”

他推荐的书,很杂,很怪,完全不成体系。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才不是一份书单,那是一张地图,一张在人生这片迷雾森林里不至于彻底迷失的地图。

第一本:《局外人》- 加缪

我记得很清楚,大三那年,我陷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存在主义危机。觉得一切都毫无意义,每天活得像个提线木偶。我去请教艾教授,他听我絮絮叨叨抱怨了半天,然后递给我一本薄薄的、封面设计极简的《局外人》。

他说:“去感受一下,一个人可以多真实地活着。然后看看,这个世界会怎么对待一个过于真实的人。”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加缪。默尔索,那个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因为天气太热而杀了人,最后因为“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泪”而被判处死刑的男人。起初,我只觉得荒谬和压抑。但当我踏入社会,开始学着戴上各种面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挤出职业化的微笑时,我才猛然惊醒。

我们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不都是在扮演一个“正常人”吗?我们压抑着自己真实的感受,去迎合社会的期待。而默尔索,他只是拒绝表演。他的“罪”,是拒绝参与这场盛大的集体伪装。这本书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现代社会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你直面那片荒诞的底色。它没给我答案,却给了我一种清醒。让我明白,当我感到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时,也许不是我的错。我只是一个不想再演戏的异乡人

第二本:《枪炮、病菌与钢铁》- 贾雷德·戴蒙德

如果说《局外人》是向内探索的极致,那这本书,就是一次彻彻底底的向外“拆解”。

艾教授推荐这本书的场合很奇特。是在一次课堂讨论,大家在争论某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争得面红耳赤。艾教授在旁边静静地听着,最后,他打断了我们,说:“你们都很有见地。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很多时候,决定历史走向的,可能不是某个英雄,也不是某种主义,而是一颗小小的病菌,或者,一座山脉的走向?”

全场安静。

然后,他就推荐了《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简直是给我当时那种“人定胜天”的幼稚世界观来了一次降维打击。它用一种近乎冷酷的、上帝般的视角,告诉你为什么是欧亚大陆征服了美洲,而不是相反。答案无关人种的优劣,无关文化的先进与否,而是地理决定论——东西走向的大陆便于物种和技术的传播,而南北走向的大陆则困难重重。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人从地面拎到了万米高空,第一次看到了地球的全貌。那种震撼,无以言表。它教会我的,不是宿命论,而是一种深刻的谦卑。让我们在看待任何问题时,都能跳出个体的情绪和偏见,去寻找那些更深层、更宏大的宏大叙事。这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观点极化的时代,简直是必备的“解毒剂”。

第三本:《致一位年轻诗人的信》- 里尔克

这本小册子,是艾教授在我毕业前送给我的。当时我正为未来的工作焦虑不安,不知道该选择一份安稳但无趣的工作,还是追逐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

他把书放在我手里,说:“别急着向外找答案。你所有的问题,最终都得向内探索。”

《致一位年轻诗人的信》,名为“致诗人”,但我觉得,它应该叫“致一个年轻的困惑者”。里尔克用他那温柔又坚定的笔触,跟你谈论孤独。他告诉你,不要害怕孤独,要去爱你的孤独。因为“你的孤独,将成为你的居所和家园,你将从中找到你全部的道路”。

这简直是……一语中的。

在都市的喧嚣里,我们最害怕的就是独处。我们用社交、娱乐、工作填满每一寸时间,就是为了逃避和自己相处。而里尔克却说,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人生,都诞生于巨大的孤独之中。你要学会沉入自己的内心,像个矿工一样,挖掘属于你自己的宝藏。

这本书没有给我任何关于职业规划的建议,但它给了我一种面对未来的勇气。它让我明白,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守护好内心的那片宁静和丰盈,才是最重要的事。你要先学会和自己相处,才能和这个世界好好相处。这是一种关于创造的哲学,创造的不仅是艺术,更是你自己的人生。

最后一本:“书”

你以为这就完了?艾教授最绝的,是他的“最后一本书”。

大四最后一堂课,我们都以为他会来一场慷慨激昂的告别演说。结果,他只是在黑板上,用粉笔,一笔一划,极其郑重地写下了三个字:

一本空白的笔记本。

全班同学都愣住了。

他转过身,镜片后的眼睛扫视着我们每一个人,缓缓说道:“前面提到的所有书,都是别人的思想,别人的故事。它们是地图,是工具,是窗口。但你们人生的作者,是你们自己。我最后推荐给你们的,就是这本空白的笔记本。去书写,用你们自己的经历、思考、爱与恨,去填满它。不要怕写错,不要怕写得不好看,最可怕的是,交白卷。”

那一刻,我感觉整个天灵盖都被掀开了。

这才是艾教授所有教诲的核心。他不是要我们成为书的复读机,而是要我们拥有主动性,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思考,是为了更好地行动;而行动,就是书写我们自己人生的过程。

今夜,我又一次被工作搞得身心俱疲。但当我想到艾教授,想到他推荐的那些“书”,我忽然觉得,眼前这点破事,也没那么重要了。

我关掉电脑,从书架最深处,翻出了那本我毕业时买的,至今仍是空白的笔记本。

笔尖落在纸上,沙沙作响。

我想,我的故事,现在才刚刚开始。

艾教授,谢谢您。您的那些书,就像一座座灯塔,在我快要被生活的黑浪吞没时,总能远远地,为我亮起一束光。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204.html

(0)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相关推荐

  • 7到9年级必读课外书

    首先推荐的是一些经典名著,这些作品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不仅故事精彩,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西游记》: 这部小说无需多言,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它以充满想象力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

    2025年2月13日
    00
  • 幼儿园老师必读的书籍

    说句实在话,干咱们这行的,整天面对那些叽叽喳喳、精力旺盛到让你想原地爆炸的小朋友,哪有那么多闲情逸致去“啃”那些动辄几百页的“大部头”?可话又说回来,不想当“庸师”,总得给自己充充…

    2025年6月8日
    00
  • 大学必看的书籍

    首先推荐的是文学类书籍。文学是人类情感的表达,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感受力与共情力。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巨著,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

    2025年3月7日
    00
  • 六年级课外必读书目

    为什么要重视课外阅读? 进入六年级,同学们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将重心放在课内学习上,而忽略了课外阅读。其实,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能够: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阅…

    2025年1月25日
    00
  • 高一语文必读阅读书目

    说起《红楼梦》,天哪,那时候看,就觉得人太多了,关系太乱了,贾宝玉这小子怎么一天到晚跟女孩子混在一起,干点正事行不行?袭人晴雯,感觉就像课本里模糊的背景人物。可后来啊,不知道什么时…

    2025年6月4日
    00
  • 50部必读的外国文学经典书籍

    《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说真的,别被这砖头一样的厚度吓到。它不是一本单纯的骑士小说,而是一个关于理想主义,关于梦想与现实碰撞的史诗。我第一次读的时候,笑得肚子疼,后来,又觉得有点…

    2025年7月4日
    00
  • 必读书籍高中

    真的,不是老师塞过来的单子,也不是网上流传的“经典书目”,那些玩意儿大多冷冰冰的,闻着就一股子应付的味道。我说的,是那种悄悄溜进你世界,然后轰隆一下把你震醒,或者就静静地、但顽固地…

    2025年6月15日
    00
  • 初中畅销书籍排行榜前十名

    别跟我提什么“文学鉴赏”,当时就是图个乐呵,看得开心最重要。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书确实挺幼稚的,但也有那么几本,是真的在心里留下了痕迹,甚至影响了我的价值观。 要说当时最火的,《小时…

    2025年7月10日
    00
  • 高一上册必读书

    首先,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它精选了各个朝代的经典诗词文赋,能迅速提升你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对写作也很有帮助哦!强烈建议入手一本带有详细注释的…

    2025年4月20日
    07
  • 6年级上必读书目

    我跟你说,拿到那个单子,扫一眼,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有几本熟面孔,比如《城南旧事》和《西游记》节选,都是咱们小时候也翻过的。也有一些新加入的,或者说,在我那个年代没那么强调的。看着…

    2025年5月9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