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这名字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热血沸腾。那时候吧,就觉得这人真牛,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可能现在看,会觉得有点“伟光正”,有点“假大空”,但当时,真的是狠狠地触动了我。他那种为了理想,为了信仰,拼命奋斗的精神,让我觉得,人活着,就应该有点什么追求。当然,那时候我的追求可能就是成为班里最厉害的篮球手,或者在游戏里打败所有对手,但那种劲头,我觉得,是从保尔·柯察金身上学来的。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去郊外植树。那天特别冷,风也大,手都冻僵了。大家都开始抱怨,不想干了。我当时就想起保尔·柯察金,想起他身残志坚,想起他在冰天雪地里修铁路。一下子,就觉得这点苦算什么啊?咬咬牙,愣是把自己的那份树苗给种好了。虽然现在想想,这可能有点“盲目崇拜”,但不得不说,这本书确实给了我一种力量。

然后是《朝花夕拾》。鲁迅的文章,说实话,那时候我不太能完全理解。但有些句子,真的是印象深刻,像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多霸气!那时候,我特别喜欢装深沉,没事就背这两句,觉得自己特有范儿。当然,现在想想,那时候根本不懂啥是“千夫指”,啥是“孺子牛”,就是觉得鲁迅先生,真牛!
《朝花夕拾》里,我最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简直太美了!什么“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什么“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葫芦藤蔓和丝瓜藤蔓纠缠着”,简直就是我梦想中的乐园!那时候,我就盼着放假,盼着能去乡下外婆家。外婆家的院子,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精致,但也有鸡,有鸭,有菜地,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我就喜欢在院子里瞎逛,抓昆虫,挖蚯蚓,感觉自己也生活在一个小小的“百草园”里。鲁迅先生的文字,让我对童年,对自然,充满了向往。
还有《骆驼祥子》。老舍先生的文字,那叫一个接地气!把老北京的市井生活,写得活灵活现。祥子,一个老老实实的车夫,靠自己的力气拉车,想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命运却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他,让他最终堕落。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那时候,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像祥子一样,拼命努力,最终却一无所有吗?
看完《骆驼祥子》,我开始关注社会新闻,关注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里,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应该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当然,8年级下要读的书,肯定不止这几本。但我印象最深刻的,确实是这三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了我力量,《朝花夕拾》给了我向往,《骆驼祥子》给了我思考。它们像三颗种子,种在了我心里,慢慢地生根发芽,影响着我的价值观,影响着我的人生选择。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要感谢这些书,感谢这些作者,他们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所以啊,别觉得读书是负担,说不定,哪本书,就能改变你的一生呢!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