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中必读文学类书籍”,哎,这“必读”两个字,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想起当年堆积如山的试卷,语文课本上被老师划得乱七八糟的重点,就…不想回忆了。但,如果抛开考试,单说那些真正触动过我的作品,那感觉,又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红楼梦》。很多人说它难懂,觉得那是老头老太太才看的东西。但说实话,高中那会儿,我愣是抱着它,啃了好几遍。开始是当故事看,觉得贾宝玉真是一个“情种”,林黛玉又矫情又惹人怜。后来,慢慢读懂了字里行间的无奈,看到了那些繁华背后的衰败,才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这是一个时代的挽歌。你说它讲爱情?也许吧。但爱情,在那个大背景下,又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力。

黛玉葬花,这场景,现在想想,都觉得心疼。她葬的,又何止是花?她葬的,是她的青春,她的希望,还有她那颗脆弱的心。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在再读《红楼梦》,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只看到表面的爱恨情仇,现在更能体会到那种深入骨髓的悲凉。封建礼教,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所有人,都牢牢地困在其中。
当然,也不能光读中国的。外国文学,也得涉猎一些。像《百年孤独》,第一次读,简直一头雾水。什么奥雷里亚诺,什么何塞·阿尔卡蒂奥,名字也太绕口了吧!家族史,七代人,各种战争,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简直要把人看晕了。但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命运的故事。马孔多,这个虚构的小镇,就像一个舞台,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悲喜剧。家族的兴衰,爱情的纠葛,战争的残酷,都浓缩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
后来我意识到,马尔克斯想说的,也许不仅仅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更是人类的命运。孤独,才是这个故事的核心。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也无法真正理解彼此。这种孤独感,是普遍的,是人类共同的宿命。而且你发现了吗?故事里的人物,名字总是反反复复,看似轮回,实则强调了一种宿命感——无论你做什么,都无法逃脱既定的命运。这,太让人绝望了。但绝望之中,又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接受。
还有卡夫卡的《变形记》。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甲虫。这情节,简直是脑洞大开!刚开始看,觉得荒诞可笑,但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尊严,甚至失去了家人的爱。他变得一无是处,成了一个累赘。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困境吗?当你失去了价值,失去了能力,你还会被爱吗?还会被需要吗?《变形记》揭示了人性的残酷,以及社会的冷漠。它让你意识到,即使是亲人,也可能因为你的“变形”,而对你产生厌恶和排斥。这种感觉,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荒诞的外壳下,包裹的是对现实的深刻批判。
当然,也不能总是读这么沉重的作品。也需要一些轻松的,能让你会心一笑的书。比如《小王子》。这本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小王子离开了自己的星球,开始了他的星际旅行。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国王、商人、地理学家…他们都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无法看到真正的价值。小王子最终明白了,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爱,责任,友谊,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狐狸对小王子说:“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这句话,简直是点睛之笔。我们总是追求物质上的成功,追求名利,却往往忽略了身边那些真正重要的人和事。这,是现代社会最大的悲哀。也许我们都应该像小王子一样,保持一颗童心,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美好。别忘了抬头看看星星,别忘了给你的玫瑰浇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才是构成我们幸福的基石。
再说说《瓦尔登湖》吧。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过着简朴的生活。他试图通过与自然的接触,来寻找人生的真谛。很多人觉得他矫情,觉得他装清高,但我觉得,他的勇气,是值得敬佩的。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够放弃物质的诱惑,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种植豆子,观察动植物,思考人生。他写下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的批判。他告诉我们,要简化生活,要回归自然,要倾听内心的声音。极简主义,也许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所裹挟,而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许我们应该放下手机,走出房间,去感受一下阳光,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去倾听一下鸟儿的歌唱。
这些书,当年读的时候,也许只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但多年以后,再次翻开,却能感受到不同的味道。它们像一颗颗种子,埋在你的心里,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影响着你的思想,塑造着你的价值观。也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吧。它不会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但它会让你思考,让你感受,让你成长。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