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一提到初中必读书目,我就想起当年被语文老师支配的恐惧。倒不是说这些书不好,有些确实是经典,但那时候的心情,就像被逼着吃不喜欢吃的菜,营养是营养,可就是咽不下去。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书真的是明珠蒙尘,当初没读懂,现在才慢慢品出味道。
比如《朝花夕拾》,那时候读鲁迅,只觉得晦涩难懂,满篇的“阿Q精神”,完全get不到点。只觉得字里行间充满了讽刺,可讽刺啥呢?不知道。等到真正经历了生活,摸爬滚打几年,才明白鲁迅先生的犀利,那种对国民性的批判,简直一针见血。就拿藤野先生那段来说,以前只觉得是写师生情谊,现在再看,那简直就是理想主义者在现实面前的挣扎啊!鲁迅的文字,就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人性的弱点,赤裸裸地呈现在你面前,让你不得不正视。想想自己当年,何尝不是一个麻木的看客?

还有《西游记》,小时候看电视剧,只觉得孙悟空神通广大,打妖怪很厉害。书嘛,翻几页就扔到一边了。后来再读,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降妖伏魔的故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其实就是一场人生的修行。孙悟空代表的是人的欲望和冲动,猪八戒代表的是人的惰性和贪婪,沙僧代表的是人的忠诚和隐忍,而唐僧,则是理想和信念的化身。一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不就是人生的各种磨难吗?降妖除魔,其实就是战胜自己内心的 demons。西游记啊,真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不同年龄读,理解都不一样。特别是孙悟空,那个不服天,不服地,桀骜不驯的猴子,当年觉得他叛逆,现在觉得他可爱,甚至有点心疼。他反抗的是什么?是规则,是束缚,是命运的不公。谁年轻的时候没做过几件叛逆的事情呢?
再说说《水浒传》,梁山好汉的故事,当年觉得他们是英雄,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现在再看,他们的行为也充满争议。他们是英雄吗?也许是。但他们的手段,却往往是暴力和血腥。他们杀人放火,聚众闹事,挑战的是社会的秩序。他们的结局,也充满了悲剧色彩。招安之后,被朝廷利用,最终死的死,伤的伤,死的毫无价值。水浒传让我明白,所谓的英雄,往往也是时代的悲剧。他们是被逼上梁山的,他们反抗的是腐败和压迫,但他们的反抗,却又带来了更多的混乱和牺牲。 读完之后,我总觉得心里堵得慌,替那些好汉感到惋惜,也对那个黑暗的时代感到绝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一个多么伟大的人物啊!那时候读这本书,只觉得保尔的意志力太强大了,为了理想可以付出一切。现在想想,保尔的经历虽然感人,但也有一些理想化的成分。毕竟,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拥有如此强大的意志力。但是,保尔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他的坚韧,他的乐观,他对理想的执着,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虽然我做不到像他那样伟大,但我可以学习他的精神,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轻易放弃。
当然,还有《繁星·春水》,冰心的诗,那时候觉得很美,很清新,但是太浅显,没什么深度。现在再读,才发现冰心的诗,充满了爱,对母亲的爱,对自然的爱,对儿童的爱。她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灵。 她的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平静和安宁。特别是那些关于母爱的诗句,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初中必读书目,不仅仅是几本书的名字,更是一段记忆,一种情怀。它们伴随着我们成长,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许当初我们并不喜欢它们,甚至觉得它们枯燥乏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慢慢发现,这些书,就像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它们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回想当年,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拥有这么多优秀的读物,却不懂得珍惜。现在想来,真应该好好重读一遍,也许会有新的感悟。毕竟,读书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