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12岁的阅读,得有点儿“料”,但又不能太沉重,得能点燃他们心里的好奇、想象力,甚至是一点点对未来的憧憬。这个年纪,他们的思维像块吸水的海绵,哗啦啦地吸收,但吸收进来的,得是干净、有营养的水分。
首先,咱们得聊聊那些能把孩子一下子“吸”进去的奇幻冒险故事。为什么?因为12岁正是想象力蓬勃发展的时候,他们需要一个能让他们暂时逃离现实、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撒欢儿的地方。

《哈利·波特》系列,这个简直是必备中的必备,就像是这个年纪孩子的成人礼一样。想想看,一个生活在碗柜底下的小男孩,突然发现自己是个巫师,要去一个魔法学校上学!这种设定本身就充满了魔力。它不仅仅是关于魔法、飞行、咒语,它讲的是友情(哈利、罗恩、赫敏的三角友情太真实了!)、勇气、面对恐惧,还有,呃,青春期那些烦恼,比如第一场舞会、暗恋什么的。读着读着,孩子会觉得自己就是霍格沃茨的一员,跟着他们一起冒险,一起成长。那种感觉,棒极了!而且,这个系列的跨度很大,从轻松活泼到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严肃,能伴随孩子走过好几个年头,每次重读都有新的发现。
除了哈利·波特,C.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系列也是经典。推开衣柜门,走入一个冰天雪地的魔法王国,里面有会说话的动物、邪恶的女巫、伟大的狮王阿斯兰。这个故事的象征意义很丰富,但即使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纯粹的冒险故事来看,也足够精彩。四个孩子在纳尼亚的经历,关于牺牲、救赎、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当然,我们自己的文化里也有很多奇妙的故事啊!比如稍微复杂一点的可以看看吴承恩的《西游记》(或者更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改写本),那简直是一个充满了妖怪、神仙、艰难险阻的超级冒险故事,孙悟空的反叛精神和能力,猪八戒的可爱和缺点,沙僧的老实,唐僧的执着,都特别有意思。这些故事,根植在我们的文化里,读起来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也能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聊完天马行空的,咱得把脚落在地上一些,看看那些讲现实生活,讲成长的烦恼,讲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书。这些书就像一面镜子,或者一扇窗户,让孩子看看自己,看看别人,学会理解和共情。
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啊,每次读心里都暖暖的。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学校开除,然后来到了一所特别的学校——巴学园。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先生,尊重每一个孩子,理解他们的与众不同。这本书让孩子看到,原来学校可以是这个样子,大人可以是这样理解和爱孩子的。它关于教育、关于个性、关于童年的美好与失去(巴学园最后毁于战火,这段读起来特别令人唏嘘)。它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也能引发他们对现有教育体制的一点点思考。
E.B.怀特的作品,像《夏洛的网》和《吹小号的天鹅》,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夏洛的网》讲的是一只小猪威尔伯和一只蜘蛛夏洛之间的友谊。故事里有生老病死,有告别,有爱,有牺牲。文字特别温暖、细腻,能让孩子理解生命的周期,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学会面对失去。《吹小号的天鹅》则关于一只不会叫唤的小天鹅,如何通过努力学会吹小号,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和爱情。它讲的是克服困难,讲的是追求梦想。
还有一本不得不提的,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秘密花园》。一个被忽视的、脾气古怪的小女孩,来到一个阴郁的大房子,发现了一个被锁起来的秘密花园。通过打理花园,她不仅让花园重新焕发生机,也让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变得健康、开朗。同时,她还帮助了大房子里另一个常年生病、性格更古怪的小男孩。这个故事充满了象征意义,关于自然的治愈力量,关于爱与关注如何能改变一个人。
除了故事,12岁也该开始接触一些知识性的书了,但不是那种硬邦邦的教科书。得是那种能把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能激发孩子求知欲的。
比如讲历史的,可以看看那种用故事串联起来的。像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系列,或者一些图文并茂的世界历史绘本。不是枯燥的年代和事件罗列,而是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变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历史不是过去式,而是由无数个“人”的经历和选择组成的。
科普类的,我觉得比尔·布莱森的《万物简史》(有儿童版或者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版本)。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用一种非常有趣、非常口语化的方式,把宇宙的起源、地球的形成、生命的演化、人类的历史,这些宏大得不得了的命题,讲得像在跟你拉家常。读这本书,会让人觉得知识是如此迷人,宇宙是如此浩瀚,会忍不住哇哇惊叹。还有一些关于动物、植物、人体、发明创造的科普书,挑那些图文精美、语言活泼的,让孩子觉得科学不是只有方程式,而是充满了惊喜和发现。
别忘了人物传记。看看那些历史上或者现代的了不起的人,他们是怎么思考的,怎么克服困难的,怎么成功的。不是要让孩子复制他们的道路,而是让他们看看,人的潜力有多大,坚持和努力能带来什么。可以是一些科学家(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艺术家(梵高、莫扎特)、探险家,甚至是一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普通人的故事。这些真实的人生,有时候比虚构的故事更有力量。
还有啊,这个年纪,可以开始接触一点点诗歌和散文了。不用理解得多深刻,就是感受那种文字的韵律,那种画面感,那种情绪。比如一些儿童诗集,或者像冰心奶奶、丰子恺爷爷的一些小品文,文字简单,但充满了童趣和哲理。读读这些,就像给耳朵做体操,给心灵洗个澡,能培养孩子对语言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最后,我想说点更重要的。给孩子推荐书,不是把书单往那一丢就算完了。得跟他们聊聊,问问他们读得怎么样,哪个地方觉得有意思,哪个地方不太明白。阅读,它首先应该是快乐的,是孩子自己想要去探索的。不要强迫他们读不喜欢的书,也不要规定他们必须读多少页。重要的不是他们读了多少本“大家”推荐的书,而是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感受到乐趣,有没有引发思考,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心里的某个角落被轻轻触动了一下。
允许他们跳着读,允许他们读不完,允许他们有自己的阅读偏好。有些书,可能现在读还不懂,没关系,放着,过几年再拿起来,也许就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阅读是个漫长的、私人的旅程。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可能不错的“路标”,但最终要走向哪里,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得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希望每个12岁的孩子,都能在书页里,找到属于他们的秘密宝藏。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