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岁数,肩膀上的东西好像突然多了起来。工作、家庭、孩子(可能)、双方父母、身体隐隐约约的小信号,还有那个时不时跳出来问“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吗?”的自己。迷茫?肯定有。焦虑?如影随形。有时候觉得被困住了,卡在了一个叫“中年”的瓶颈里。
所以,三十五岁女人看什么书?我觉得啊,看的不是书单,看的是自己那颗心,那时候那刻需要什么。

可能你工作上到了一个不上不下的阶段,升职无望?转行无力?每天重复的流程像个套子把你箍得死死的。这时候,也许你需要一本讲讲职业规划的,但不是那种干巴巴教你写简历的,而是帮你重新审视工作在你生命中位置的。或者,干脆一本完全不相关的,让你暂时忘记PPT和报表,比如讲宇宙的广袤,讲历史的纵深,突然感觉自己那点儿小烦恼,在大尺度下也就那么回事儿。视野拉开了,心也就松快了。
又或者,你的重心在家庭,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围着锅台转,偶尔照镜子,都有点儿不认识自己了。那个曾经想仗剑走天涯的姑娘去哪儿了?她还在吗?这时候,你可能需要一本讲女性成长的传记。看看别的女人,她们怎么在世俗里开辟自己的天地,怎么在关系里保有自我。不是要你复制谁,是想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种困境,很多人都经历过,而且,她们找到了出口。这能给你莫大的勇气。
还有啊,三十五岁,关系变得特别微妙。跟伴侣,不再是荷尔蒙冲动,更多是左手握右手式的相处,怎么在这平淡里找到深度?跟父母,他们渐渐老去,角色好像互换了,怎么承担新的责任,又怎么和解那些年的隔阂?跟朋友,纯粹的学生情谊少了,成年人的社交多了权衡和距离,怎么维系那些真正宝贵的连接?关于人际关系、心理学、沟通艺术的书,这时候读起来,字字句句都能咂摸出不一样的味道。你开始明白,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不在别人,而在你自己,在于你如何看待和回应。
别忘了钱这回事儿。三十五,上有老下有小,财务压力真不是开玩笑的。但看理财书,别光看怎么投资怎么省钱。要看那种讲财务独立,讲财富观念的。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捆住你的绳子。怎么让钱为你服务,怎么不被金钱绑架,怎么为未来的自由打基础。这些书,读了心里会更有底气,不那么慌张。
有时候,什么都不想思考,什么深刻的道理都听不进去。就是累,就是想逃离。那就看小说吧!那种情节抓人、人物饱满的故事。让自己的灵魂钻进别人的生活里去逛一圈,体验别人的悲欢离合。可以是悬疑,烧脑但能让你暂时忘记自己的烦恼;可以是言情,找回一点点粉红色的少女心(谁说三十五岁不能有?);可以是历史小说,在宏大叙事里感受个体命运的渺小与伟大。阅读小说的过程,是给大脑放个假,是给心灵一次短暂的旅行。
我特别想推荐一类书,可能很多人会忽略的——那些特别美的、特别感性的。比如诗集,比如讲艺术的,比如描绘自然的。到了这个年纪,好像更容易被生活里的粗粝磨平。那些诗意的瞬间,那些纯粹的美感,需要我们刻意去捕捉,去回味。读诗,不是为了懂所有字面意思,而是去感受那种韵律,那种意境,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绪。它能帮你找回一点点对生活细腻的感知,一点点已经遗失的浪漫。
说到底,三十五岁看书,是给自己一个出口,一个入口,一个避难所,一个瞭望台。是给自己充电,给自己松绑,给自己力量去面对接下来的日子。别给自己设限,觉得“我这个年纪应该看什么”。听听你内心深处那个声音,它在渴望什么?是答案?是安慰?是远方?还是仅仅需要一点点陪伴?
所以,亲爱的,如果你三十五岁,拿起书吧。拿起你真心想翻开的那一本,无论它属于哪个类型。它可能是帮你解惑的钥匙,可能是治愈你的良药,也可能只是一个让你慢下来,喘口气,享受片刻宁静的理由。而这,就已经足够珍贵了。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