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专业书,这肯定是要啃的。但别死啃!我的意思是,别只盯着老师划的重点,考试要考啥就看啥。大学是让你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应付考试机器。你学经济的,就别只知道凯恩斯,看看奥地利学派,知道知道哈耶克也好啊,就算不认同,起码知道人家怎么想的,对吧?学历史的,也别光背年代,看看微观史,看看社会史,了解了解小人物的生活,比记几个皇帝的名字有趣多了。专业书,是为了让你对你所学的领域有个全局性的认识,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只会考试的工具人。
然后,我觉得经典,必须得读。什么是经典?就是经过时间考验,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还能让你有所思考的书。比如,《理想国》、《乌合之众》、《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这些书,可能读起来有点儿费劲,但真的能开拓你的视野,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方式。读经典,不是为了装逼,而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让你在面对复杂的世界时,能有个清晰的判断。

再有,就是文学作品了。小说、诗歌、散文,都应该涉猎。读文学,是培养你的审美能力,提升你的情感体验。别以为读文学没用,它能让你更敏锐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而且,好的文学作品,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读多了,你的表达能力也会提高。我觉得,读文学,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有温度的人。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还可以读一些社科类的书,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这些书,能让你更了解自己,更了解社会,让你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个人很喜欢心理学,我觉得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能让你更好地与人相处,也能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
还有一点,别忘了读历史。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你看到过去的错误,让你避免重蹈覆辙。而且,了解历史,能让你更了解你所处的时代,更了解你的国家。历史不是简单的故事,它是无数人的选择和行动的结果,它能让你思考现在,展望未来。
至于读什么书,真的没有标准答案,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兴趣和需求。但是,我觉得大学生读书,一定要记住几点:
- 要有选择 。别啥书都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 要有思考 。读书不是简单的接收信息,而是要边读边思考,要对书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
- 要有行动 。读书不是为了装逼,而是为了改变自己,改变世界。要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
读 The Catcher in the Rye (《麦田里的守望者》) 可能会让你觉得孤独,但是也许你也需要感受一下这种孤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翻开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人类简史》),你可能会被震撼,原来我们人类的历史这么长,这么曲折。捧起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百年孤独》),你也许会沉浸在魔幻现实主义的世界里,感受到生命的荒诞和美好。
别只看书名就否定一本书,别只看别人的评价就放弃一本书。去读,去感受,去思考,这才是读书的意义。
而且,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那么多,别光盯着纸质书。纪录片、播客、公开课,都是学习的好方法。关键是,你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一颗求知欲,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用读书来充实自己,用思考来提升自己,用行动来改变自己。等你毕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变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更有价值的人。
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读什么书?读你喜欢的,读你需要的,读能让你成长为更好的人的书。这才是正解。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