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书籍推荐必看的6岁以上

之前那些关于哄睡、喂奶、把屎把尿的育儿经,感觉一夜之间就成了古董。孩子突然就有了自己的主意,自己的社交圈,自己的“为什么”和“不要”。家里的BGM从咿呀学语变成了各种辩论和灵魂拷问。这时候再抓着那些旧书不放,就像拿着小学课本想解高中数学题,完全不对路。

所以,过了六岁,甚至往后延伸到小学阶段,你需要看的书,得升级了。不再是教你如何“管理”一个幼兽,而是如何“陪伴”一个正在生成自我意识的小人儿,如何跟他沟通,如何处理他的情绪风暴,如何帮他建立内在驱动力,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放手和守护之间找到那个随时在变化的平衡点。

育儿书籍推荐必看的6岁以上

来,我给你说说,在我自己兵荒马乱的这几年里,觉得真正“救命”或者至少是“醍醐灌顶”的那几本。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是读完能让你“哦——”地一声,觉得“原来可以这样!”或者“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书。

第一本,也是无数人推荐的,但对六岁以上尤其重要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by Adele Faber and Elaine Mazlish。你可能听过无数次了,但请相信我,它在孩子进入“有理有据”地跟你抬杠的阶段,简直是压舱石一样的存在。

这本书不是讲什么大道理,它教的是一些特别具体、特别可操作的沟通技巧。比如,怎么在不贬低孩子的前提下表达你的感受(不是“你惹我生气了!”,而是“这件事让我很担心/很失望”),怎么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情绪而不是压抑或爆发,怎么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而不是简单地听从命令。

六岁后的孩子,他们的语言能力、逻辑能力都在飞速发展。你再用过去那种“因为我是妈妈/爸爸,所以你得听我的”那套,效果会越来越差,甚至会激起强烈的反弹。这本书里的那些“魔法句式”(虽然听起来有点像,但真的有效!),比如“哦,听起来你很生气/沮丧”、“你是不是觉得很不公平?”这种对情绪的核实与接纳,能让孩子感觉自己被理解。一旦孩子感觉被理解,他才更有可能去听你接下来要说的话。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女儿放学回来气鼓鼓的,因为同学的一件小事。我当时差点脱口而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别往心里去”。但脑子里突然闪过这本书里说的,要先倾听,别急着给建议或评判。于是我深呼吸,说:“哇,你看起来很生气,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她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噼里啪啦说了一通,说完,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这要搁以前,可能就是她哭闹,我烦躁,然后草草收场。这本书,是教你搭一座桥,走到孩子心里去。

第二本,关于规矩和纪律,但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惩罚与奖励”体系。《积极养育》(Positive Discipline)系列,比如《积极养育》本身,或者针对特定年龄段的变体。Jane Nelsen的这套理论,强调的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孩子自律、责任感、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岁后的孩子,你不能再像对幼儿园小朋友那样,用简单的“表现好有贴纸”或者“淘气就罚站”来搞定一切。他们开始有自己的价值观萌芽,有自己的小心思,你得让他们理解规矩背后的原因,得让他们参与到制定家庭规则中来,甚至在犯错的时候,引导他们去思考如何弥补和改正,而不是仅仅接受一个外加的惩罚。

《积极养育》里有很多工具,比如家庭会议,比如启发式提问(“你觉得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可以怎么做?”),比如关注解决方案而不是惩罚。这真的太挑战我们习惯性的思维了。我们太容易看到孩子的“错”然后想去“纠正”他,而忘了,最终目的是让他自己长出改正的能力,而不是靠外力压制。

我试过书里的家庭会议,刚开始孩子觉得新鲜,后来会提各种“不靠谱”的要求,也会抱怨。但坚持下来,你发现他们真的开始为家里的一些事贡献想法,会开始考虑别人的感受。虽然过程一言难尽,充满反复和拉扯,但那是一种深层次的改变,比单纯的听话要珍贵得多。这本书给你的是一套哲学和工具箱,告诉你,管教的目标是培养一个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而不是一只听话的宠物

然后呢,说到情绪,哎哟喂,这可是个大难题。尤其是他们进入小学,要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等,情绪波动可能比小时候还大,而且藏得更深或者爆发得更猛。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Siegel)那一拨书,比如《全脑教养法》(The Whole-Brain Child)或者《没有惩罚的管教》(No-Drama Discipline),简直是必备。

西格尔博士是神经科学家,他的书用很生动的比喻(比如把大脑比作手)来解释孩子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他们有时候会那么冲动、那么不讲理。理解了大脑的发育规律,你就不会把孩子的某些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捣乱”或“不听话”,而是理解为他们大脑某些区域还没发育好的表现。

《全脑教养法》里讲的那些策略,比如“接纳并引导”(Name it to Tame it),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先帮助他说出并确认情绪(“你现在感觉很生气,是不是因为……”),这本身就能让情绪的强度降低一半。还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沟通,有时候得先安抚好他们的“动物脑”(情绪脑),等他们平静下来,再跟他们的“理智脑”讲道理。这本书帮你看到了冰山下的部分,让你对孩子的那些“不可理喻”行为多了一份理解和耐心

《没有惩罚的管教》则更聚焦于纪律问题,它强调在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时,首先要“连接”(Connect),然后再去“纠正”(Redirect)。不是冷酷地执行规则,而是在情感上先跟孩子站在一起,让他知道你爱他,即使你不接受他的行为。这听起来很难,尤其当你自己气炸了的时候,但西格尔告诉你,只有在感到安全和被连接的情况下,孩子的大脑才能进入学习和改变的状态。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它不断提醒我,管教的核心是关系

再来一本,关于学习和成长。孩子们进入小学,学习压力、成绩、比较,这些现实问题就扑面而来了。怎么帮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怎么让他们不被失败打倒,而是从中学习?怎么培养他们的毅力韧性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 Dweck)的《终身成长》(Mindset)这本书,虽然是写给所有人的,但它的核心理念——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和家长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德韦克的研究表明,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固定的、无法改变的),在面对挑战或失败时更容易放弃;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和策略来提高),则更愿意去尝试、去学习,最终也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本书会让你重新思考,你平时是怎么夸孩子的?是夸他“真聪明”吗?这恰恰是在强化他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你应该夸他的努力、他的过程、他使用的策略。这本书也让你思考,你是怎么看待孩子的失败的?是一场灾难,还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对照自己,也对照身边的家长。我们太容易盯着结果,盯着分数。但《终身成长》让我意识到,我真正希望孩子拥有的,不是一时的好成绩,而是那种面对困难不退缩、相信自己能通过努力变得更好的心态。它不是一本具体的育儿操作手册,但它提供了底层逻辑,帮你构建一个鼓励孩子持续学习和挑战的环境

最后,我想推荐一本可能没那么“操作性”,但特别滋养父母内心的书:菲丽帕·佩里(Philippa Perry)的《写给父母的教养书》(The Book You Wish Your Parents Had Read (And Your Children Will Be Glad That You Did))。书名就很长,内容也有点意识流,但它非常诚恳地探讨了父母自己的心理状态对育儿的影响

我们很多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重复自己童年时经历过的模式,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这本书鼓励你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理解那些旧的模式是如何在你身上烙印的,以及它们现在是如何影响你对待孩子的。它也谈到了父母自己的情绪管理,谈到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谈到了夫妻关系对育儿的影响。

六岁以上的孩子,会越来越多地看到父母真实的一面,我们不再是他们眼中无所不能的神。我们自己的焦虑、我们的疲惫、我们处理冲突的方式,都会被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本书提醒我们,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是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基石。有时候,你不是要去找一套新的“育儿技巧”,而是要先疗愈自己,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创伤。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柔的朋友,跟你聊聊那些藏在育儿表象之下的深层东西。它不给你标准答案,但它帮你看到问题,然后自己去寻找答案

好了,说了这几本。你看,它们类型各不相同,有讲具体沟通技巧的,有讲管教理念的,有讲大脑发育的,有讲思维模式的,还有讲父母自身的。过了六岁,育儿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你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孩子,也理解自己。

这些书,都不是看了就能立马解决所有问题的那种“武林秘籍”。生活比书本复杂多了,孩子每天都在给你出新考卷。但它们是地图,是手电筒,让你在那些无数次想吼叫、想放弃、感到迷茫的时刻,不那么慌乱,至少知道往哪个方向去思考,去尝试。

育儿这条路,特别是孩子大了以后,更像是一场修行。愿我们都能在这条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孩子一起,慢慢长大。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733.html

(0)
大王大王

相关推荐

  • 二年级必读哪些课外书

    一、培养阅读兴趣,从经典故事开始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故事充满好奇心,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这些故事寓意深刻,语…

    2025年4月17日
    00
  • 八年级必读书目下册

    首先,让我们走进四大名著的世界!这个学期,我们将一起领略《西游记》的神奇魅力。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充满了冒险和挑战,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这次,我们要更深入地去解读这部经典,…

    2025年1月23日
    03
  • 八年级必读书目上册

    《朝花夕拾》,鲁迅的文字,读起来不像今天的网络小说那么轻松,但总有一种力量,一种让你思考的力量。我记得当时最喜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的乐趣,谁不向往?逮蚂蚱,拔何首乌,听…

    2025年5月20日
    00
  • 3年级的课外书好书推荐

    一、培养阅读兴趣,从故事开始 很多孩子都喜欢听故事,那咱们就从故事入手,循序渐进地培养阅读兴趣! 1.《夏洛的网》:这本真的强烈推荐!故事讲述了一只名叫威尔伯的小猪和蜘蛛夏洛之间真…

    2025年2月4日
    00
  • 艾青诗选必读篇目

    说起艾青啊,脑子里立刻就蹦出来那几个词:土地、苦难、太阳、还有那股子直愣愣、热腾腾的劲儿。不是那种咬文嚼字,玩儿技巧的诗人,他更像是大地上长出来的一棵树,或者说,他就是那片土地本身…

    2025年5月4日
    04
  • 北京高中语文必读书

    首先,要明确一点,北京高中语文必读书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时代发展和教育需求进行调整。大家一定要以学校提供的最新书单为准。我这里提供的是一个参考版本,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家提前了解…

    2025年4月22日
    00
  • 初中必考的课外书

    想想那些年,书单一下来,密密麻麻列着一堆名字:《朝花夕拾》、《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还有什么《名人传》、《繁星·春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里头挑几本…

    2025年5月1日
    00
  • 大学生必读书目名单

    进入大学,意味着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都需要进行转变。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开阔的视野。一份合适的书单,能够…

    2025年1月27日
    00
  • 初中九下必读书目

    你瞧,上来就是《骆驼祥子》。老舍先生的这本,唉,压抑啊!当年读的时候,就觉得祥子怎么这么倒霉?拼了命地想买自己的洋车,一回又一回,眼瞅着要摸到边儿了,哗啦一下,全没了。一会儿是军阀…

    2025年4月29日
    00
  • 安静的书推荐

    文学经典,隽永的文字力量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它们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同与智者对话,感受文字的魅力,体悟人生的真谛。 推荐:《百年孤独》。…

    2025年2月2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