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啊,初中这个年纪,正是人三观开始搭建的时候,脑子活泛,也容易迷茫。读点老祖宗的东西,真不是为了让你变老古板,而是给你多一副看世界的眼镜,多一把衡量自己的尺子。那几本初中必读的国学经典,不是让你捧着死背的,是让你去感受,去琢磨,去跟几千年前的人对话。
头一个绕不开的,当然是《论语》。这书,说它像本语录集也好,像本“生存指南”也罢,反正字里行间都是孔夫子和他的弟子们在聊天,在探讨,怎么做个君子?怎么学习?怎么跟人相处?怎么面对困境?不是那种大道理硬邦邦塞给你,是生活里的点滴,温和得很,但力量又深沉。

我当年觉得它太碎了,东一句西一句。可现在才知道,那碎片里藏着多大的智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看,学习本来就该是件高兴的事儿,温故知新,多有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简直是为人谦逊的教科书,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周围人身上都有你该学的东西,或者引以为戒的地方。读着读着,你会觉得,原来几千年前的人,跟我们一样会纠结,会困惑,但他们有他们的智慧去化解。这书不光教你知识,更教你立人,教你怎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它像一股清泉,慢慢滋养你的心田,让你不那么浮躁。
接着,跟《论语》常常并提的,《孟子》。孟子可就不像孔夫子那么“温吞水”了,他说话有力量,带着股子浩然之气。读《孟子》,你会感受到那种蓬勃的正义感。他那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简直是刻在骨子里的大丈夫气概!初中生读这个,虽然不一定完全懂他那些政治主张,但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那种心怀天下的情怀,绝对能给你不一样的冲击。他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思想,放到今天都不过时。读《孟子》,就像是给你的精神世界打了一剂强心针,告诉你人可以有多大的格局,可以有多强的意志。那种感觉,是你在碎片化信息里永远找不到的。
然后是道家的东西,《道德经》和《庄子》。哎哟,这两本就更有意思了,完全是另一个调调。《道德经》,老子的,五千言,看起来玄玄乎乎的,讲“道”,讲“无为”。初中生读这个,可能像坠入云里雾里,但我强烈建议试试。别求甚解,就读它的文字,感受那种超然,那种淡泊。它告诉你,别总使劲儿,别总争抢,有时候“无为”反而能“无不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多厉害!认识别人不叫真聪明,认识自己才是真智慧。这书能让你稍微慢下来,去想想那些更本质的东西,别被眼前的小事儿牵着鼻子走。
《庄子》嘛,那就是个“奇葩”!太有想象力了,那些寓言故事,鲲鹏、庖丁解牛、鼓盆而歌… 简直天马行空!他讲的“逍遥”,讲的顺应自然,讲的打破世俗束缚,简直是给初中生打开一扇通往自由的窗户。这个年纪的孩子,容易被各种规则、期待压得喘不过气,《庄子》会告诉你,嘿,世界不只眼前这一亩三分地,心可以飞得很远很高。读《庄子》,你会被他的幽默打动,被他的思想深度折服,最重要的是,你会开始怀疑那些你习以为常的“正确”,开始独立思考。这是道家给你的礼物:一颗自由的心。
文学类的呢,《诗经》,这可是我们民族诗歌的源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多美!虽然有些篇目可能年代久远,故事背景不清楚,但那些朴素的情感,对自然的描写,对劳动的歌颂,对爱情的憧憬和忧伤,是共通的。初中生读《诗经》,不必非得把每句都翻译得明明白白,去朗读它,去感受它的韵律和意境。你会发现,原来最简单的文字,也能描绘出最动人的画面,表达最真挚的情感。它能滋养你的语感,提升你的审美。
还有像《楚辞》里的屈原,那种孤高,那种对理想的坚持,那种深沉的家国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简直是为所有在路上探索、奋斗的人准备的精神图腾!读《楚辞》,感受到的是浪漫,是炽烈,是不屈。虽然文字比较华丽,甚至有点“难”,但读进去了,那种气场,真的能把你震住。
当然,国学经典浩如烟海,上面说的这几本,是我个人觉得对初中生特别有益,也相对容易入门的。别指望一口气吃成个胖子,也别觉得非要全懂了才行。关键是开始读,去接触。可以先读一些有优秀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或者青少年版的选读。
读这些书,别功利。它不是为了让你考试多几分,虽然长期来看,对语文学习绝对有帮助。它是为了丰富你的内心世界,让你知道,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还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托着你。它让你在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时,能找到一些精神上的支撑。
想想看,当你在某个瞬间感到迷茫,或者对人情世故感到困惑时,脑海里突然冒出孔子的一句话,或者孟子的一种气概,或者庄子的一个洒脱,是不是感觉就不一样了?这些经典,就像是老树盘根,根扎得越深,将来越能抵御风雨。
所以啊,如果家里有初中生,或者你自己就是初中生,放下手机一会儿,试着翻开其中一本吧。别怕难,慢慢来。也许一开始只是看热闹,但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犯困的文字,竟然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了你力量,给了你智慧,给了你方向。这是国学经典送给你的,最宝贵的成人礼。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