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系必读书籍

第一个,绕不过去的山,当然是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你爱他也好,恨他也好,藐视他也罢,他就在那里。他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很多版本叫《演员的功课》,其实更贴切),别当它是什么心灵鸡汤,那是他一辈子的实验室笔记,是他跟演员们,跟他自己死磕的记录。打开它,你会看到一个演员如何有意识地调动无意识,如何从“我”出发去触碰角色的灵魂。什么“假如”(magic if)、“规定情境”(given circumstances)、“人物的总任务”(superobjective)——这些词儿听着干巴巴的,可当你真正试图在排练场上用它们,试图找到角色在那个特定时刻的“动作”(action),你会体会到那种痛、那种琢磨、那种柳暗花明的瞬间。这不是教你程式,是给你一套方法,一套让你能在舞台上真实地“生活”(living truthfully)的方法。而他的另一本,《我的艺术生活》,读起来更有意思,因为它不仅仅是理论,那是他一个人的戏剧史诗,看他是怎么从一个业余爱好者,一步步成为开宗立派的大师,中间有多少弯路,多少挣扎,多少灵光乍现。这书告诉你,表演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打磨出来的,是生命体验理性思考拧巴在一起生出来的。

可光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容易钻牛角尖。你会发现有时候感觉被自己的情绪困住了,或者过于关注“像不像”,忘了舞台首先是身体的场域。这时候,你得去看看那些“不那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人。比如波兰的耶日·格洛托夫斯基,他的《迈向贫困戏剧》,那是一声惊雷。他玩儿的是“贫困戏剧”(Poor Theatre),把所有非必要的舞台元素都剥离掉,灯光、服化道、甚至剧本本身,都退居其次。留下什么?演员观众。他强调演员的身体训练到了极致,那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身体毫无阻碍地表达角色的内心,让身体本身就能说话。他追求的是演员的“圣洁”(holy actor),一种近乎宗教式的自我奉献和突破。读格洛托夫斯基,你可能会觉得他太苦行、太极端,但他会逼你思考:作为演员,你最本质的工具是什么?你的身体有没有被解放

表演系必读书籍

跟格洛托夫斯基一样强调身体,但路子完全不同的,是俄罗斯的维谢沃洛德·梅耶荷德。他当年可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学生,后来彻底“叛逆”了。他的“生物力学”(Biomechanics)训练,是把演员当成一台精密的机器来训练,强调外部的动作节奏线路,认为外部的准确和高效能直接引发内部的情感。你得去看看他的《梅耶荷德论戏剧》,或者关于他的训练方法的资料。他不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那么注重心理的“体验”,他更像一个建筑师或者工程师,在舞台上搭建结构,而演员是这个结构里最灵活、最有表现力的构件。他教你用精确的外部形体去抵达人物的精神状态,这给那些老是“找不到感觉”的演员提供了另一条路。

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美国人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消化、改造,搞出了很多自己的东西。其中两个分支特别值得一看。一个是斯特拉·阿德勒,她的《表演的艺术》,强调的是想象力和对“规定情境”的深入研究。跟那些过度依赖“情感记忆”的路子不同,阿德勒告诉你,你不需要去自己过去的创伤来演痛苦,你可以通过想象、通过对角色的世界进行彻底的调查和理解,来创造角色的情感。这是给你一把钥匙,让你能自由地进入任何角色的世界,而不仅仅局限于你自己的生活经验。她的方法充满活力可能性

另一个重要的美国体系是桑福德·梅斯纳,他的《论表演》记录了他在教室里的教学过程。梅斯纳方法最出名的就是那个“重复练习”(Repetition Exercise),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重复观察到的事实。听着很傻是不是?但这恰恰是他的核心——训练演员的“当下”(the present moment)和“真实的反应”(truthful response)。他不让你去“表演”情感,他要你去“做”(to do),在舞台上真实地存在,并且完全地、本能地对你的对手做出反应。梅斯纳告诉你,表演的生命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演员之间的连接,那种不可预测的、活生生的交流。他的书读起来就像听他在上课,非常直接,非常实用,让你体会到什么是“Living truthfully under imaginary circumstances”(在假定的情境下真实地生活)。

除了这些关于“怎么演”的书,你还得看看那些关于“戏剧是什么”的书,它们会打开你的视野,让你明白表演不是空中楼阁,它是社会、历史、哲学、甚至政治的一部分。比如德国的贝尔托·布莱希特,他的《布莱希特论戏剧》(或者各种他写的剧论、诗歌)。布莱希特的“史诗剧”(Epic Theatre)和“间离效果”(Verfremdungseffekt 或 Alienation Effect),简直是对传统戏剧的颠覆。他不想让你完全沉浸在角色的命运里,他想让你跳出来思考。作为演员,理解布莱希特意味着你要学会如何在表演中既投入又保持一份清醒,如何在让观众看到角色的同时,也看到角色背后的社会议题。这不是让你变成机器人,而是给你多一种表达维度,让你能在舞台上探讨更宏大、更尖锐的主题。

还有一个更野、更神秘的人物,法国的安东尼·阿尔托,他的《戏剧及其重影》。阿尔托的“残酷戏剧”(Theatre of Cruelty),听名字就够劲儿。他认为语言限制了戏剧的表现力,戏剧应该回归到身体声音视觉空间这些更原始、更形而上的层面,去触及人类潜意识里那些被压抑的、黑暗的冲动和力量。他想通过剧场来震撼观众,治愈社会。读阿尔托可能有点像读哲学或者诗,抽象晦涩,但他的思想像一颗种子,在很多现代戏剧和表演艺术中生根发芽。他提醒你,表演不仅仅是模仿现实,它还可以是仪式,是魔法,是直面深渊的勇气。

当然,别忘了,所有这些理论和方法,最终都要落到剧本上。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斯特林堡、贝克特、品特、尤奈斯库……还有我们自己的关汉卿、汤显祖,田汉、曹禺,高行健、郭士兴……这些不是给文学系准备的,它们是演员的蓝图,是你要去血肉化的骨架。读剧本,读懂人物的言外之意,读懂潜文本(subtext),读懂结构,读懂节奏,这是表演最最基本的功课。你看了再多理论,最终还是要回到角色,回到故事里。

所以你看,这些书,它们不是躺在那里的知识点,它们是一个个声音,一个个灵魂,在跟你对话,跟你争辩,给你灵感,也给你困惑。它们让你知道,表演这条路,没有终点,只有不停地探索,不停地吸收,不停地去挑战那些看似板上钉钉的“真理”。把这些书放在手边,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在每一个迷茫的夜晚,在每一次失败的排练后,能找到一点方向,一点慰藉,或者一剂猛药。它们是你的武器库,也是你的精神家园。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490.html

(0)
大王大王

相关推荐

  • 法学专业必读书籍推荐

    先说根基,法理学。这玩意儿刚开始学,可能觉得特虚,不像刑法民法那样有具体的案例条文。但你得啃,必须啃。它是给你的法学大厦打地基的桩。不扎实,上面盖再高也悬。绕不开的经典?哈特的《法…

    2025年5月2日
    01
  • 导师推荐信写作指南

    选导师、套磁,申请路上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拿到强推!一篇优秀的推荐信能让你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导师推荐信经验,都是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真实经历总结,希望能帮到大家!…

    2025年2月3日
    01
  • 立夏适合推荐哪些书籍

    我总觉得,立夏的书单,得是那种能让人在慵懒午后,一杯冰镇乌梅汁,几声若隐若现的蝉鸣里,慢慢品味的东西。它不能太沉重,别搞得你心事重重,但也别太轻飘,轻得一阵风就能把记忆吹散。它得有…

    2025年9月22日
    00
  • 二年必读书有哪些

    🌟提升自我认知 想要了解自己,首先推荐的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以对话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阿德勒心理学,帮助我们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找到真正的自我。读完这…

    2025年4月15日
    00
  • 必读10本励志书籍

    《活着》 。余华的书,残酷,但真实。我永远记得福贵,他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种最强烈的 励志 。不是那种打了鸡血似的,而是那种平静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告诉你,再难,也要活下去的 力量 …

    2025年6月4日
    02
  • 高一学生必读书目

    一、打好基础,提升语文素养: 这个阶段的阅读重点在于夯实基础,提升语文素养。推荐大家阅读一些经典的中国古代诗词文。例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文观止》等。这些作品语言精炼,…

    2025年3月24日
    00
  • 必读书目初二

    一、点燃阅读激情:经典名著的魅力 这个年龄段正是培养文学素养的关键时期。阅读经典名著,不仅能提升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领略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光辉和社会百态。 《西游…

    2025年3月7日
    00
  • 文学书籍必读书目推荐

    老实说,一听“必读书目”这四个字,我心里就有点犯怵。啥叫“必读”啊?谁定的?凭啥是它不是别的?这事儿太大了,大得跟宇宙似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他自己那本“必读”。所以今儿个咱不整那些高…

    2025年5月25日
    00
  • 大学生必读书单

    人文社科类,带你探索人类文明的奥秘,洞察社会百态。 《苏菲的世界》:这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呈现的西方哲学史。通过主人公苏菲的奇幻经历,我们将跟随她的脚步,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等伟…

    2025年4月19日
    00
  • 大学校长推荐的书

    我踮着脚尖挤过去,密密麻麻的字,扫一眼。唔,《理想国》、《论语》、《国史大纲》、《西方的智慧》…… 得,大部分名字听着就有点儿“硬”。旁边一个哥们儿翻着手机里的电子书单,小声嘀咕:…

    2025年6月23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