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是几年级的必读书目

我第一次在课本上读到《背影》,具体是几年级,现在回想起来有点模糊了,但印象里,肯定是在初中,大概率是初一或者初二那会儿吧。那时候,语文课本里突然冒出来这么一篇,讲一个儿子送别父亲的故事。父亲穿了件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去买橘子,翻越铁道的情景。

坦白讲,十几岁年纪的我,读完这篇,心里并没有掀起什么惊涛骇浪。甚至有点费解。就……买个橘子而已啊?一个父亲,一个儿子,车站送别,这些场景,在那个信息爆炸前夜、我还没完全体会到世事艰辛的年纪,实在是太平淡了。课本上说它感人,说它情真意切,我呢,懵懵懂懂地跟着老师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文章结构,划出那些“重要的句子”,比如“我望着他的背影,心里很快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等。嗯,知道了,这是父爱。但那份爱,具体是什么样的滋味,抱歉,那时的我,真的尝不出来

背影是几年级的必读书目

那时候的背影,对于我而言,更多的是一个考试点。一个需要记住的词语,一个需要理解的比喻(虽然现在看来,它哪里仅仅是比喻,分明就是那个具体的、沉重的、包含万千情感的身影),一个答题框架里的素材。至于朱自清先生写下这些文字时,心底翻腾的泪水懊悔感念,那些隐藏在朴实文字下的巨大情感,我那时大概只懂了冰山一角,甚至连那一角都算不上,更像是在遥远的海面上,看到了一点点模糊的影子

是不是那个年纪太小了?或者说,是那时的生活太顺遂了?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离别,没有真正体会过生活的重压,没有察觉到父母渐渐老去的背影里藏着多少辛酸付出。那个时候,总觉得父母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就是那样的,一直在那里,像一座山,永远不会倒。而自己呢,像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急切地想挣脱束缚,飞向远方。课本里的背影,似乎与我正在经历的、我渴望的“自由”完全不搭界。

后来呢,生活这本“大书”开始一页一页地翻开。离开了家乡,去了远方读书、工作。送站成了每年甚至每隔一段时间的固定节目。站在站台上,或者车厢里,看着来送行的父母,他们的身影,在人群中,在车窗外,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他们的背影,不再仅仅是课本里的那个了,而是活生生的,带着岁月的痕迹,带着不舍牵挂,带着一种你突然间就读懂了的沉甸甸的爱

有一次,父亲送我上火车。他还是那样,不善言辞。帮我拎包,一直送到检票口。我先进去,回头看他,他站在那里,人来人往,他显得有点孤单。我透过玻璃窗,看着他转身,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朝外走。那一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像是突然从遥远的课本里跳了出来,狠狠地撞击了我。他的步子,不再是课本里那个为了买橘子而“蹒跚”的样子,而是承载了太多东西的、默默前行的步子。那件可能不是黑布大马褂的、但同样普通甚至有点的外套,包裹着一个不再年轻的身躯。我的眼泪,就是在那一刻,完全失控了。不是因为课本要求你“体会”它,而是因为,你终于在自己的生活里,真真切切地遇到了那个背影,并且彻底理解了它。

所以,《背影》到底几年级读最合适?我觉得这根本不是一个能用具体年级来界定的问题。也许,课本把它放在初中,是因为那个年纪的学生开始有了一点点独立的意识,需要认识到父母的不易;也许,是希望他们在学习写作时,能看到这种朴实文字的力量。这些教学的考量,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对于读者个体而言,真正读懂《背影》的时机,往往和你的人生阅历挂钩,和你的情感成熟度有关。

对我来说,初中读《背影》,是“认识”它;而后来,在一次次送别与被送别中,在那些无数个真实的背影里,我才算是真正开始“读懂”它。这中间隔了多少年?十几年?二十几年?谁算得清呢。这种“读懂”,不是老师课堂上讲的,不是参考书上写的,而是长在你心里的,是那些生活细枝末节一点点浇灌出来的。

也许,《背影》不应该仅仅是某个年级的必读书目,它应该是一篇“常读之书”。像陈年的酒,不同年纪去品,味道是完全不同的。小学读,或许读个热闹,知道有这么个故事;初中读,开始学着分析文字,认识朱自清;高中读,可能能看出一点时代的背景,感受那份父子情深的压抑;到了成年,尤其当你自己也为人父母,再读,那简直就是字字扎心,句句催泪了。你会看到那个父亲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是如何艰难地为儿子打点一切;你会理解那种不善表达的爱,为何如此深沉;你会明白,有时候,一个背影,胜过千言万语

所以,别太纠结于《背影》是几年级的课文了。它是一个引子,引你开始关注那些日常里被忽略的温情;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你和你的父母之间的关系;它更是一份情感的存档,静静地躺在那里,等你的人生阅历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开启,再去深刻地感受。

橘子背影,这两个意象,因为这篇不到两千字的文章,变得如此丰满、如此经典。它们不再仅仅是实物,而是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家庭情感的符号。每当我看到超市里堆得高高的橘子,或者在车站瞥见某个匆忙的背影,心里总会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涟漪,想起那个穿着黑布马褂的父亲,想起那篇读过无数遍的《背影》。

几年级读《背影》?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什么时候,在哪个人生的路口,真正地与那个背影相遇,并因此,看到了自己从未真正看清过的,那份沉默而伟大的父爱。这份相遇,才赋予了这篇课文,在你生命中无可替代的意义。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3981.html

(0)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相关推荐

  • 视光学书籍推荐哪些

    嘿,说起视光学,我可真是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作为个半路出家的“老司机”,我得说,要不是当年被那些专业词汇和复杂的公式吓得够呛,现在估计也能混个高级验光师当当了。现在想想,后悔啊,…

    2025年8月30日
    00
  • 《985大学介绍书》

    各位同学,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刻到来,选择一所心仪的大学至关重要。这本“985大学介绍书”,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一些顶尖高校,找到适合自己的未来之路。 清华大学,毋庸置疑,是许多人…

    2025年3月4日
    00
  • 穿书攻略的小说推荐

    一、沙雕搞笑组,快乐翻倍! 首先推荐的是轻松搞笑的穿书文,适合睡前阅读,解压效果一流。 1.《穿成炮灰女配后,我躺赢了》:这本书的女主穿成恶毒女配,但她一点也不慌,反而积极发挥沙雕…

    2025年2月10日
    00
  • 7.8.9年级必读书

    初高中阶段(7-9年级)是青少年阅读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阅读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开阔视野,塑造人格。一份精心挑选的书单,能够陪伴他们度过这段重要的成长时光。以下推荐一些适合7…

    2025年3月22日
    02
  • 5–7岁儿童必读的书

    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充满奇思妙想的绘本,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神奇校车》系列:这套科…

    2025年3月22日
    00
  • 1一6年级必读书目

    你说“必读书目”?听起来有点儿吓人,好像不读这些就亏大了似的。其实啊,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给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的“钥匙”,是童年里那些不可错失的精彩。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小的种子,你得…

    2025年5月6日
    00
  • 小姐姐推荐的书籍有哪些

    首先要说的是《追风筝的人》。哈!是不是觉得很俗?很多人都推荐过?但没办法,好的故事就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友谊和背叛,更关乎人性的复杂和救赎。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哭的…

    2025年8月17日
    00
  • 初一学生课外书推荐

    经典名著,滋养心灵 初一是打好文学基础的关键时期,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首先推荐的是《西游记》。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主线,充满了奇幻色彩和神话…

    2025年1月31日
    00
  • 《活着》读书推荐稿

    初读《活着》,你会被福贵坎坷的命运所震撼。他出身地主家庭,年轻时嗜赌成性,败光了家产,父亲被他活活气死。妻子家珍的不离不弃,女儿凤霞的乖巧懂事,儿子有庆的活泼可爱,似乎给了他重新生…

    2025年2月11日
    00
  • 30岁推荐书籍

    奔三的你,是否感觉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内心却越来越迷茫?30岁,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思考未来的方向。阅读,或许能在这个阶段给予我们力量和启迪。以下推荐一些…

    2025年2月18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