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掰扯八年级下那些常常被提溜出来的书,脑子里立马蹦出来的,嗯,《骆驼祥子》算一个吧。老舍先生这支笔,不是我说,真跟刀子似的,一笔一画扎你心窝子。你读祥子,从一开始那个精精神神、一心想凭自己力气拉车、买辆自己的车,到后来一步步被生活磨平棱角,被那些糟心事儿、那些人性的凉薄一点点压垮。你看着他,就好像看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怎么挣扎,怎么不甘心,最后怎么连骨头里的劲儿都散了。读的时候,心里特不是滋味,堵得慌。那种现实的残酷,没给你留一点儿喘息的机会。它告诉你,光有力气、有愿望,有时候还不够,这世界能压垮人的东西太多了。不是说要你看了就消极,但起码,让你知道生活不仅仅有阳光,还有那些阴影里,有人是怎么悄无声息地凋零的。你看他最后变得那么浑浑噩噩,连自我都没了,是不是有点儿毛骨悚然?反正我当时读完,好几天缓不过来。那不是故事,那是赤裸裸的人生给你看。
再来一本,绕不过去的,《平凡的世界》。这可跟祥子不一样了。它也写平凡人,写黄土高坡上的那些事儿,写农村娃儿怎么一步步走出来,怎么在那个年代里拼命地活着,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它里面有股子劲儿,一股子不服输、向上攀的劲儿。你看着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一个想着怎么在黄土地上刨出金子,怎么带领乡亲们富起来;一个偏偏不安分,一心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啃书本,思考人生,追求精神上的东西。他们遇到的困难,哪一件拎出来都够让人头疼的,贫穷、落后、人情世故、命运的捉弄……可他们就是那么硬气,那么倔强。特别是少平,他的那种精神追求,那种在困境中依然仰望星空的状态,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挺了不起的。那时候读这本书,觉得生活再苦再难,好像只要你心里有股劲儿,想折腾点儿啥,就总能找到路。它不是说成功多么容易,而是告诉你,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一种对平凡生活的超越。而且里面的人物,孙少安的稳重,少平的理想主义,田晓霞的纯粹,润叶的纠结……都写得特别有“人味儿”,有优点,有缺点,有挣扎,有成长。读的时候,就像蹲在黄土高坡上看他们生活,看他们的喜怒哀乐,看他们的希望和失望。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特别真实。

还有呢,像是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个就跳脱多了,一下子把你拽进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尼摩船长,鹦鹉螺号,神秘的海底探险……哇!读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光怪陆离的海底世界,那些奇特的生物,那些惊险的场面。它满足了青春期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对冒险的渴望。它告诉你,科学和想象力结合起来,能创造出多么令人震撼的景象。虽然情节可能有点儿“硬核”,但那种探索精神,那种对知识的渴求,对神秘的追逐,是挺能点燃你内心那点小火苗的。它跟前面两本完全不同,一个往现实里扎,一个往未知里钻,但都让你觉得世界很大,值得去看看,去闯闯。
可能还会提到《汤姆·索亚历险记》或者《格列佛游记》什么的。汤姆·索亚啊,那就是小时候那种捣蛋、爱冒险、有点儿小聪明但本质善良的孩子的缩影。看他跟哈克贝利·费恩到处瞎混,装死吓唬人,探险寻宝,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又有点儿羡慕那种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它让你会心一笑,想起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小时候那些傻事儿。格列佛游记呢,就没那么轻松了,它表面上是奇异的旅行见闻,骨子里其实是对当时社会、人性的讽刺。读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国那些故事,初看觉得好玩,细琢磨,会发现里面藏着作者对人类那些缺点、那些荒谬行为的嘲笑。它像一面扭曲的镜子,照出了现实世界的某些真相。
你看,这些书,主题都不一样,风格也差得远。有写实到骨子里的,有充满想象力的,有讽刺意味十足的,有歌颂奋斗和理想的。但它们好像都在那个特定的年纪出现,不是没理由的。八年级,自我意识 开始抬头,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朦胧的疑问,看到了世界不止一种样子。这些书,恰好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让你看到生活的复杂性、人性的多样性,以及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拉扯。它们不是说要你读了就立地成佛或者找到人生真谛,没那么玄乎。但它们像在你心里种下一些种子,关于善良,关于奋斗,关于勇气,关于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这些种子,也许当时没什么动静,但保不齐哪天,就在你人生的某个关口,悄悄地生根发芽了呢?
别觉得这些“必读书”都是任务,都是为了应付考试里的阅读理解。当然考试要考,那是另一码事。但它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给你提供了一个进入不同世界的 窗口,让你跟书里的人物一起经历他们的悲欢离合,一起思考他们面对的困境。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一种拓宽生命体验的方式。
所以啊,别光盯着那个“必读”俩字儿,好像多大的负担似的。找个舒服的地儿,翻开其中一本,别急着想它讲了啥大道理,就跟着作者的笔触走。去感受祥子心里的那团火是怎么慢慢熄灭的,去体会孙少平啃着干馍片时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去想象格列佛初见小人国时的惊讶。用你的心去读,去体会,去跟书里的人和事儿发生点儿 连接。也许有你看不太懂的地方,也许有些情节让你觉得无聊,那都太正常了!没有哪本书是人人都爱的万能钥匙。关键在于你翻开了,你尝试去理解了。
书单这东西,说到底,是个引子。它给你一个起点,让你知道,啊,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至于你读了有什么感觉,记住了什么,甚至,有没有因为这本书,开始思考一些以前没想过的问题,那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收获。八年级下的阅读,我觉得吧,就是在你心里埋下更多可能性的时候。读进去,总归不是坏事儿,信我。它会一点点丰富你的世界,让你看到远方,看到自己内心更深的地方。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