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明明感觉自己忙了一整天,却好像什么也没做成。工作时不断被各种信息打断,一会儿回复邮件,一会儿查看微信,一会儿浏览网页,看似忙碌,实则效率低下。这就是缺乏深度工作的表现。
纽波特在书中清晰地定义了深度工作的概念: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并且难以复制。与之相对的是浅度工作:在注意力分散的状态下进行的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通常在容易复制的同时,对认知能力的提升贡献很小。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干扰,让我们很难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社交媒体、邮件、短信、各种app的推送,无时无刻不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就像是被操控的木偶,被动地接受着信息的轰炸,思维碎片化,难以集中精力做真正重要的事情。长此以往,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还会导致焦虑、压力增大,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开启深度工作模式呢?《深度工作》提供了四种策略:
1.僧侣式:完全切断与外界的联系,例如闭关写作、隐居研究等。这种方式要求极高的自律性和对环境的掌控力,适用于需要高度专注的创造性工作。
2.双峰式:将时间划分成清晰的深度工作时间段和浅度工作时间段。例如,每周抽出几天专门用于深度工作,其余时间处理日常事务。这种方式比较灵活,适合大多数人采用。
3.节奏式:将深度工作融入日常生活中,养成固定的深度工作习惯。例如,每天早晨固定时间进行深度工作一小时。这种方式需要持之以恒,逐渐养成习惯。
4.新闻记者式: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深度工作。这种方式对个人的专注力和适应能力要求较高,适合经常需要应对突发状况的职业。
除了提供策略,《深度工作》还给出了许多可操作性极强的建议,例如:
制定深度工作计划:明确深度工作的目标、时间和地点,将其纳入日程安排,并严格执行。
控制网络使用:减少不必要的网络浏览,关闭无关的通知,避免被信息干扰。
培养专注力:可以通过冥想、正念练习等方式提升专注力。
定期回顾和反思:定期评估深度工作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双峰式和节奏式的结合。每周我会选择两天作为深度工作日,在这两天里,我会关闭手机通知,断开网络连接,专注于写作和学习。同时,我每天早晨也会留出一小时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
通过实践书中的方法,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效率和专注力都有了显著提升。以前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现在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高质量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深度工作让我重新找回了掌控感,不再被信息洪流裹挟,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一些技巧和方法,更在于它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琐事缠身,迷失方向。深度工作则帮助我们回归本质,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创造更大的价值,最终实现自我提升和成就感。
读完《深度工作》,我最大的感触是:深度工作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它需要我们有意识地进行规划和管理,抵制各种诱惑和干扰,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但这绝对是值得的,因为深度工作带来的回报不仅仅是更高的效率和成就,更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如果你也想提升效率,摆脱焦虑,实现深度工作,我强烈推荐你读一读这本《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