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一头扎进这个神秘的汉字世界,市面上能找到的书,不管三七二十一,搬回家一堆。结果呢?有些书,翻开两页就想扔,满篇都是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心灵鸡汤”,把一个“福”字能给你正反说出一百种花样,但你合上书,遇到下一个字,脑子还是一片空白。还有些,故弄玄虚,引经据典一大堆,就是不说人话,看完感觉自己不是读书,是在做什么学术考古,累得慌。
所以,今天不搞那种大而全的书单,我就跟你掏心窝子,聊聊几本真正能让你“上道”的,能让你从一个只会拆字、望文生义的门外汉,慢慢摸到测字那点儿“味道”的压箱底宝贝。

首当其冲,也是我个人认为绕不开的一座大山,是《梅花易数》。
“等等,这不是讲占卜的吗?跟测字有啥关系?”
问得好。这就是第一个坎。很多人以为测字就是拆字,加一笔减一笔,或者看看偏旁部首。错了,大错特错。那是术,是皮毛。测字的根,在于“心易”,在于“万物皆可为占”的思维方式。你得先有那个“心”,那个观察万物的“眼”。
《梅花易数》,就是给你安上这双眼睛的。它教你的不是具体的测字技巧,而是一种世界观。它告诉你,声音、方位、时间、颜色,甚至你问话时旁边一只鸟的叫声,都蕴含着信息。当你把这种思维代入到测字里,一个字就不再是白纸黑字上一个孤零零的符号了。它是活的。它带着温度,带着场景,带着问卜人那一刻全部的气场。比如,同样一个“马”字,在夏天午后问,和在冬日清晨问,意象能一样吗?一个急匆匆跑来,汗流浃背的人问“马”,和一个悠哉游哉坐着喝茶的人问“马”,答案能一样吗?这就是《梅花易数》教给你的“外应”和“象数”思维。读懂了它,你才算真正开始入门,才明白测字测的根本不是那个字本身,而是以字为引,捕捉天地间那一瞬间的“机”。这本书,你不用去死记硬背那些卦象,你要读的是它的精神内核,是邵康节先生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洞察力。这是内功,是心法。没有这个打底,后面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有了内功,接下来就得练招式了。这时候,《测字秘牒》就该登场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测字界的“武功秘籍”。它跟《梅花易数》的风格完全不同。翻开它,扑面而来的不是玄之又玄的空话,而是密密麻麻的条条框框,是具体到令人发指的各种技法。什么“装头、载脚、穿心、包笼、破解、添笔、减笔”,十二种基本方法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五行、八卦、字形、字音、字义,怎么结合,怎么运用,都有详细的条文和案例。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一个刚学会内功心法的小子,突然拿到了一本剑谱。每一招每一式都画得清清楚楚。比如它会告诉你,“王”字问功名,好,有君王之象;但如果问疾病,那就不妙了,“王”字在“干”卦,属金,有刑伤之意。它把汉字的各种可能性,都给你归纳总结好了。这本书,就是你的工具箱,是你遇到一个字抓耳挠腮时,可以随时翻阅查找的“字典”。
但是,我得提醒你一句。《测字秘牒》是把双刃剑。它的条条框框太多,太细,很容易让人陷进去,变成一个只知道死搬硬套的“测字机器”。看到“木”就想到春天,看到“金”就想到肃杀,完全忽略了活生生的人和事。所以,读这本书,一定要带着《梅花易数》里学到的那种“活”的眼光去读。这些法则,是你的拐杖,不是你的监狱。你要做的,是在掌握了这些基本功之后,再把它们忘掉,让它们融入你的血液,变成你的本能。
当你觉得招式已经熟悉,但总感觉差了点“灵气”的时候,就该去读更高阶的了。这里我推荐两本,可以放在一起看,一本是《字触》,另一本是《相字心镜》。
这两本书,讲的就不再是“术”,而是“艺”了。它们更多的是在讲一种“感觉”,一种“灵光一闪”。《字触》这个书名就起得绝了,一个“触”字,道尽天机。测字,很多时候靠的就是那一瞬间的触动。你看到一个字,脑子里突然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那个不经思索的意象,往往就是最准的。这本书里收录了大量精妙的案例,周亮工记录的那些故事,读起来简直像看武侠小说,那些测字先生,一个个都跟神仙似的,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但你仔细品,又能品出他们背后深厚的功力。他们不是在拆字,是在“玩”字,是在和汉字做游戏,充满了灵性和想象力。
而《相字心镜》,更是把这种“心”的作用提到了极致。它强调“相字者,相其心之所至也”,一语道破。你得去“看”那个来问的人,看他的神态、听他的语气,感受他的气场。字,只是他内心状态的一个投射。这本书教你的,是一种通感,一种共情的能力。它让你明白,最高明的测字,技巧已经退居其次,最重要的是你和求测者之间,在那一瞬间建立起来的“心领神会”。
这几本古籍看下来,你的骨架基本就搭起来了。至于市面上那些现代人写的书,怎么说呢,良莠不齐。有些是把古籍用白话文翻译解读一遍,写得好的,可以作为辅助理解的读物,帮你更快地消化古人的智慧。但大部分,说实话,都是东拼西凑,或者加入了太多作者自己都未必搞懂的玄学概念,反而把水搅浑了。如果你非要看,我的建议是,找那些案例详实、讲解清晰、不故弄玄虚的。如果一本书翻开来,满篇都是“天机不可泄露”或者“此乃独门秘法”之类的调调,我劝你赶紧合上,大概率是遇到了“江湖人士”。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书,只是敲门砖。测字这门学问,功夫全在书外。你得养成一个习惯,随时随地去看字、想字。街边的招牌,书里的标题,朋友发来的一个信息,都可以是你练习的道场。看到一个“安”字,你脑子里能不能浮现出一个女子安坐于屋下的画面?看到一个“奔”字,你能不能感觉到那三双脚跑起来的动态感?
把汉字当成一幅幅活的画,去感受它的能量,去体会它背后蕴藏的故事和情感。当你能做到这一点时,那些书里的法则,自然而然就为你所用了。
最终,你会发现,你测的不是字,是人心,是天地,是那一瞬间流淌而过的“气”。而书,不过是你最初上路时,拄着的那根拐杖罢了。这根拐杖,得选结实、趁手的,别选那些样子货。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