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方世玉的潇洒不羁,还是霍元甲那句振聋发聩的“世人皆如此,我偏要勉强”?是那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用拳脚在好莱坞硬生生砸开一条血路的功夫皇帝。
但你有没有想过,当拳头收回,当掌声落幕,当那个在银幕上飞天遁地的男人,安静地坐下来,他会听什么?读什么?

你以为他会推荐什么?《少林武功大全》?还是某个成功学大师的速成宝典?
别闹了。
那些东西,是给还停留在“术”的层面的人看的。而李连杰,早就过了那个阶段。他的人生,经历了从巅峰到低谷,从健壮到病痛,从物质的极大丰富到精神的猛然转向。他要找的,早就不是一招一式的秘籍,而是安身立命的心法。
所以,如果李连杰真的要给你开一个书单,那份单子,我猜,会像一帖老中医开的方子,初尝极苦,细品回甘,直指人心最深处的病灶。这些书,与其说是用来“读”的,不如说是用来“证”的,用生命去体验、去碰撞、去印证。
第一本,也是最重的一本,恐怕就是那部让无数人望而生畏,却也让无数人醍醐灌顶的——《西藏生死书》。
这书名听着就吓人,对吧?“生死”二字,我们平时都绕着走。但李连杰不会。他经历过海啸,离死亡就那么一线之隔;他创立壹基金,亲眼见过汶川地震后,生命是如何在一瞬间化为冰冷的数字。生死,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哲学概念,而是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功课。
《西藏生死书》不是在讲鬼故事,它其实是一本人生的说明书,一本关于“如何活”以及“如何面对终点”的指南。它用一种极其冷静甚至慈悲的口吻,告诉你,我们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在排队走向同一个终点。你所有的焦虑、恐惧、执着,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对这个终极真相的无视和恐惧。
这本书会逼着你去看,去看那个你最不想面对的东西。它就像李连杰的拳,直接、刚猛,一拳打在你最脆弱的“我执”上。当你开始思考“如果明天就是最后一天,我该怎么办?”的时候,你生命中那些鸡毛蒜皮的烦恼,那些让你辗转反侧的得失,瞬间就变得轻如鸿毛了。这是一种“向死而生”的智慧,一种极致的清醒。听懂了这本书,你才能明白,壹基金的背后,支撑他的那股力量,到底来自哪里。
第二本,我想,应该是《金刚经》。
如果说《西藏生死书》是让你直面“现象”,那么《金刚经》就是让你勘破“本质”。这部经文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充满了东方哲学的玄妙。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听着是不是云里雾里?
我给你翻译一下。李连杰站在名利场的顶峰,他是“功夫皇帝”,这是个多么沉重的标签,一个多么巨大的“相”。所有人都把他焊死在这个宝座上。但《金刚经》告诉他: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是因缘和合的幻象。你的名声、你的财富、你的功夫、甚至你的身体,都不是你。
这是一种彻底的破执。
想象一下,一个武者,他最厉害的一拳,是怎么打出来的?不是靠蛮力,不是靠愤怒,而是心无杂念,身体、意念、气息合一,在那个瞬间,他甚至忘记了自己要“出拳”,拳就那么自然地出去了。这就是“无所住”。不执着于“我要赢”,不执着于“我是谁”,力量才能真正地、纯粹地流动起来。
李连杰后半生的修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破除“李连杰”这个相。他不再是那个银幕上战无不胜的英雄,他会老,会生病,会力不从心。他接受这一切,放下那个金光闪闪的“相”,才能找到那个如如不动的“本心”。《金刚经》就像一把最锋利的智慧之剑,帮他斩断了这一切虚妄的捆绑。这哪是听书,这简直是在灵魂深处做一场外科手术。
第三本,可能会让你有点意外,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道德经》。
如果说佛学是出世的智慧,那么道家的思想,就是入世的功夫。老子的《道德经》,讲的是“道”,是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和练武有什么关系?关系太大了。
太极拳的精髓是什么?不是以刚克刚,而是以柔克刚,是“四两拨千斤”。是顺着对方的力,借力打力。这就是“不争”的智慧。李连杰的功夫,从早期的刚猛霸道,到后期越来越融入太极的圆融通达,这本身就是一条从“有为”到“无为”的路径。
《道德经》讲“无为而无不为”。你什么都不刻意去做,但好像什么事都自然而然地成了。这不就是武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吗?心到了,意到了,拳脚自然就到了。这也不就是做慈善的境界吗?不是为了博取名声,不是为了自我感动,只是因为慈悲心到了,手就伸出去了,事情就做了。壹基金从一开始举步维艰,到后来获得广泛的认可,不也暗合了这种“道”吗?
这本书,听的不是文字,听的是一种节奏,一种韵律。是宇宙的呼吸,是万物的脉搏。它能让一颗焦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回到最朴素、最本然的状态。在一个所有人都拼命“向前冲”的时代,李连杰或许会告诉你,有时候,真正的力量,在于“向后退”,在于“守拙”,在于“返璞归真”。
所以你看,李连杰会推荐的书,根本不是什么轻松的床头读物。
它们是一面镜子,照出你的恐惧。
它们是一把锤子,敲碎你的幻象。
它们是一条河流,带你回归本源。
这些书,根本不好“听”,甚至会让你听得坐立难安,听得眉头紧锁。因为它们不提供任何廉价的安慰剂,它们只提供真相。而真相,往往是刺耳的。
但这正是李连杰,或者说,是那个褪去光环后的李连杰,会选择的路。他用前半生,把身体练到了极致;又用后半生,去探索心灵的疆域。这条路,比任何一部他拍过的电影都更惊心动魄,也更值得我们去聆听。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