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现在这世道,诱惑多,浮躁也多,人心容易散。我们常常抱怨这抱怨那,有时候甚至会迷失在眼前的蝇头小利里。可越是这样,我越觉得,我们越需要把焦裕禄这面镜子擦亮,让他那份澄澈的光芒,再次穿透层层迷雾,照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这不光是为了记住历史,更是为了唤醒我们内心的那份责任感、那份对土地和人民的深情。
那到底读些什么呢?市面上关于焦裕禄的书其实不少,但要说真正能触及灵魂、让你感同身受的,还真得挑一挑。我这些年也陆陆续续翻过不少,今天就凭着我这老读者的经验,给大家推荐几本,希望能帮大家找到那扇通往焦裕禄精神世界的门。

首先,绕不开的,当然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是最初、也是最经典的新华社长篇通讯,你可以把它看作是所有后续作品的基石。我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是上学那会儿,记得课文里节选了几段,当时就觉得这个人太了不起了。后来特意找了全本来看,那感觉完全不一样!短短的篇幅,没有太多花哨的文学修饰,却字字句句都像刀刻斧凿一般,把焦裕禄同志那份赤诚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它真实,它朴素,它带着一种扑面而来的力量感,告诉你一个共产党员,到底能为人民做到什么程度。读它,你会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焦裕禄,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而是那个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蹚着泥水、和群众一起扛着工具走在兰考风沙里的人。那种细节描写,比如他肝部剧痛时用藤椅顶着、批阅文件到深夜,真是让人心疼到掉眼泪。这本是了解焦裕禄的必读入门,没有之一。
再往前走一步,如果你想感受更饱满、更有温度的焦裕禄,我特别建议去翻阅一些纪实文学作品。这类书往往比通讯有更广阔的视角和更深情的笔触。它们通常是作者深入兰考,走访了焦裕禄当年的同事、家人,以及那些被他帮助过的老百姓,从这些口述和零碎的记忆中,拼凑出一个更加立体的形象。
举个例子,像李准当年写过的电影剧本《焦裕禄》的原著小说,或者一些后来出版的、以“焦裕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丛书,都值得一读。它们会把焦裕禄的生平,从他在山东老家,到支援东北工业建设,再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的整个过程,描绘得更为详尽。你会看到他不仅仅是个治沙的英雄,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有对家人的愧疚,也有面对困难时的焦灼,但最终,他都把这些化作了坚定不移的奋斗意志和公仆情怀。这类书的好处是,它能让你透过文字,看到兰考那片贫瘠的土地,感受到当年老百姓的疾苦,更能体会到焦裕禄为改变这一切所付出的超乎常人的努力。他如何带领群众“摸清脾气”,在风沙中栽种泡桐,在盐碱地里开挖排涝渠,这些细节,不再是冷冰冰的史料,而是一幕幕活生生的画面,跃然纸上。
还有一类书,虽然可能不是那么广为人知,但对我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那就是那些源于兰考本地、由当地人撰写或整理的口述历史资料。这些书,或许在文学性上不如那些名家大作,但它们胜在真实,胜在鲜活。那里面记录的,是焦裕禄当年如何手把手教农民种庄稼,如何把自己家仅有的口粮拿出来接济最困难的乡亲,如何深夜里冒着风雪去探望病重的老人。这些细碎的、带着泥土芬芳的故事,往往更能击中人心。它们展现的是焦裕禄融入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那份情怀。你会从那些朴素的文字里,听到老乡们谈起焦书记时眼里的泪光,感受到他们对焦书记发自肺腑的敬爱和怀念。这种书,是焦裕禄精神在兰考大地上传承的最好见证。
当然,如果你是想从理论层面,更深刻地理解“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那么一些党建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著作,也会提供独特的视角。这些书可能会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焦裕禄精神的内涵进行更深入的阐释,比如它与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如何一脉相承,它如何激励我们走好新长征路等等。它们可能会分析焦裕禄在复杂多变的困境中,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选择读哪本,其实取决于你最想从焦裕禄身上汲取什么。
是想感受他“亲民爱民”的如火真情?那就去看他如何在风雪之夜,把棉衣盖在受冻群众身上;去看他如何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到最苦的地方去劳动,教育他们不搞特殊。书里要能读出这种泥土的芬芳,这种血肉相连。
是想学习他“科学求实”的过硬本领?那就去看他如何不厌其烦地跑遍兰考的沙丘、水洼,亲自挖开一个个土层,研究风沙的走向,盐碱的分布,把“三害”的脾气摸得一清二楚。这哪里是做学问,分明是在用生命探寻真理。
是想汲取他“迎难而上”的非凡勇气?那就去看他面对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害”的肆虐,面对组织上给出的选择,没有退缩,没有抱怨,而是毅然决然地留在最需要他的地方,带着大家伙儿“敢教日月换新天”。那种“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豪情壮志,真是振聋发聩。
是想体会他“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那就去看他自己肝癌晚期,却从没搞过特殊,一双旧鞋穿了又穿,补了又补。那盏煤油灯,他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想的,还是兰考那片尚未根治的土地,和那里的父老乡亲。
我记得第一次读到他肝癌晚期,还用藤椅顶着肝部批阅文件,那种揪心的疼,就好像疼在我自己身上一样。你看看,他把自己的身体都熬干了,就为了让那片黄沙漫天的兰考,能重新焕发生机。这份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真是震得人心里发颤。
读焦裕禄的书,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更不是为了凑热闹。它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那盏需要时常擦拭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提醒我们,人活一世,到底该追求什么,又该留下什么。他不是一个遥远的符号,他活在我们每一个为梦想拼搏、为他人奉献的普通人身上。
去读吧,去感受那片兰考大地上,曾经燃起又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它会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初心,什么是真正的使命。它会让你明白,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因为奉献而变得如此厚重,如此有意义。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