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第一次,或者说,中学课本给你留下的印象只剩下“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那咱们从最熟悉也最该被重新认识的开始。
《呐喊》。

别笑,我知道你读过里面的《故乡》《孔乙己》《药》。但请你,作为一个已经踏入社会,或者至少见识了世界复杂性的成年人,重读一遍。忘掉那些标准答案,忘掉什么“揭示了封建礼教的残酷”,那些话太空了。
你去感受。感受闰土那声迟疑的“老爷……”里,包含了多少被生活磨掉的灵气和尊严。你去闻一闻咸亨酒店里,孔乙己那碟茴香豆的气味,混合着短衣帮的哄笑和看客的麻木。那不是小说,那是影像,是气味,是你能触摸到的冰冷。
《呐喊》最生猛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在控诉,它是在展示一种“病”。一种我们到现在可能都还没痊愈的病。尤其是《狂人日记》,那句“救救孩子”喊了一百年,今天听起来,依然振聋发聩。这本书是鲁迅递给你的一面镜子,有点脏,有点裂,但照得见你我,照得见我们骨子里的某些东西。它是一切的起点,也是最直接的震撼。
喊累了,怎么办?就进入了《彷徨》的世界。
如果说《呐喊》是向外的嘶吼,那《彷徨》就是向内的审视,是热情退潮后,知识分子那无处安放的灵魂。这本书的气质更沉,更闷,像是梅雨天。读它需要一点耐心。
首推里面的《伤逝》。这哪是革命小说,这分明是史上最真实的“文艺青年爱情悲剧”。涓生和子君,从“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到最后“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是现实,是油盐酱醋,是理想在琐碎生活面前的节节败退。鲁迅写爱情,竟然写得这么狠,这么透。每一个曾经为爱奋不顾身的年轻人,读完《伤逝》可能都会沉默很久。
还有《在酒楼上》《孤独者》,那种知识分子想做点什么却又无力可施的颓唐,那种被时代洪流裹挟着,最终变得面目模糊的悲哀……说真的,比《呐喊》更让人难受。《彷徨》读懂了,你才算真正开始理解鲁迅的复杂性和他的巨大悲悯。他不是总在发怒,他更多的时候,是在悲伤。
想换个口味,看看鲁迅的另一面?
请立刻、马上,去找《故事新编》来看。
这本书,简直就是鲁迅的“脱口秀专场”。他把古代的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统统拉到现代,用一种极其现代、甚至后现代的解构方式,给你演了一出出荒诞喜剧。你会看到墨子穿着奇装异服,被他的弟子们气得够呛;你会看到大禹治水成功后,面对民众的歌功颂德,只想赶紧溜走;你会看到老子出关,跟个小公务员斗智斗勇。
这里的文字充满了智慧的讥诮和自由的想象力。它告诉你,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也有幽默感,而且是顶级的幽मर感。《故事新-编》是理解鲁迅思想光谱宽度的一把钥匙,它轻松、有趣,但那笑声背后,依然是他对国民性的精准洞察和嘲讽。读完你会发现,原来先生这么“会玩”。
好了,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迎接真正的硬核挑战,那就来吧。
《野草》。
别碰。真的。如果你只是想找点睡前读物,千万别碰它。
《野草》不是写给人“读”的,它是鲁迅用自己的灵魂当墨水,直接蘸着神经写出来的。全是独白、梦境、寓言。文字晦涩、意象诡异,像是作者发着高烧时的呓语。
但是,只要你能读进去一点点,哪怕只是一篇,比如《影的告别》《过客》《秋夜》,你会被那种极致的孤独、深不见底的绝望和在绝望中依然要反抗的决绝所击中。它像一把手术刀,不是解剖社会,而是解剖鲁迅自己的灵魂。那里面有黑暗,有虚无,有连他自己都无法战胜的敌人。这本书,是华语现代文学里一座孤绝的、黑色的高峰。读《野草》的体验,近乎于一种通灵。
跟《野草》同样“硬”的,是他的杂文。
鲁迅先生最厉害的武器,其实是他的杂文。短小、精悍、锋利,每一篇都像一把飞刀,直插论敌的要害。他的杂文集太多了,比如《坟》、《热风》、《华盖集》等等。
该怎么选?我的建议是,别按顺序读,你随便找一篇来读。比如那篇著名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把“痛打落水狗”的理论讲得理直气壮,酣畅淋漓。再比如他谈论青年、谈论女性、谈论教育、谈论“差不多”先生的文章。
你会惊骇地发现,他一百年前骂的人、批评的事,今天不仅活着,而且活得好好的,甚至变个马甲又粉墨登场了。读鲁迅的杂文,会产生一种时空错乱感,你会觉得这位先生根本没有走,他就站在你身边,冷冷地看着这一切,然后吐出一句精准的吐槽。他的杂文,是最好的“社会清醒剂”,专治各种矫情、麻木和“装外宾”。
最后,如果你想看一点温情,看看战士卸下铠甲的样子,那就读《朝花夕拾》。
这是鲁迅唯一的散文集,回忆性的。写他的童年,百草园,三味书屋;写他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人,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这里的笔触是柔软的,温暖的。你能看到一个孩子的眼睛如何观察世界,一个少年的内心如何成长。但即便是温情的回忆,鲁迅的笔依然是带刺的。他写长妈妈,也写她的迷信和愚昧;他写衍太太,也写她的虚伪和势利。
《朝花夕拾》像是一扇小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作为“斗士”的鲁迅,在成为鲁迅之前,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内心柔软的角落里,都住着谁。这本书,最适合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一杯茶,慢慢读。它能让你更完整地理解,一个伟大的灵魂是如何由童年的露水、故乡的泥土和人间的冷暖共同浇灌出来的。
所以,读鲁迅,是一场旅程。从《呐喊》的当头棒喝,到《彷徨》的无声叹息;从《故事新编》的会心一笑,到《野草》的灵魂战栗;从杂文的痛快淋漓,再到《朝花夕拾》的温情回望。
他不是一个供在神龛里的偶像,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能陪你走过漫漫长夜的朋友。他的书,不是用来附庸风雅的,是用来给你力量,让你学会独立思考,让你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有勇气走下去的。
你想看懂今天的很多事吗?
回去读他。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7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