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得先明确一件事,考初级,最最核心、绝对绕不开的,就是那两本官方教材: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的《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
这两本书,就是你的定海神针。

怎么形容它们呢?《初级会计实务》,这哥们儿是个老实人,有点闷,但肚子里全是干货。它就是整个初级会计考试的骨架。什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什么借贷记账法,所有的根基都在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它枯燥,文字干巴巴的,像在念法律条文。没错,这就是它的特点。但你必须啃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啃。这本书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磨”的。我当年学的时候,感觉就像在盘一块又大又硬的核桃,虽然硌手,但盘明白了,那成就感,啧啧。这本书,你至少得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过两遍。第一遍,理解为主,别怕慢;第二遍,构建框架,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面。
再来说《经济法基础》。如果说《实务》是理工男,那《经济法》就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它不像《实务》那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它的知识点非常零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每一章都像一个独立的小世界。这本书的特点就是:需要大量、精准的记忆。很多条款,差一个字,意思就天差地别。比如那个“30日”和“三个月”,考试的时候一紧张,脑子一抽,就选错了。所以对付它,光靠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下苦功夫去背。但死记硬背又不行,你得找窍门,编口诀,把它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好了,说完了官方教材这两根“顶梁柱”,你是不是觉得……更绝望了?感觉自己根本啃不动?
别急,重头戏来了。
官方教材是圣旨,但我们凡人读圣旨,总得需要个“钦差大臣”来解读吧?这个“钦差大臣”,就是辅导书。
市面上的辅导书品牌很多,东奥、中华、高顿……各有各的粉丝。但我个人,以及我身边绝大多数一次上岸的朋友,都用的是东奥的“轻松过关”系列。这不是广告,纯粹是经验之谈,因为它真的把“为考生服务”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轻松过关”系列是个大家族,但对初学者来说,你只需要盯紧这几本:
1. 《轻松过关®一》(简称“轻一”)
这本书,简直就是保姆级的学习指南。它的牛逼之处在于,把官方教材那些生硬、拗口的语言,给你翻译成了大白话。它会用各种接地气的例子、清晰的图表,把复杂的知识点嚼碎了喂到你嘴里。教材上可能一笔带过的重点,它会不厌其烦地给你掰扯清楚;教材里隐藏的考点,它会给你挖出来,用各种醒目的标记提醒你:“嘿,哥们儿,这儿会考,快拿笔记下来!”
用“轻一”的正确姿势是:教材 + 轻一,同步进行。看一节教材,再看一节“轻一”,你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教材是骨架,“轻一”就是血肉,它让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丰满、立体,而且有温度。可以说,没有“轻一”的辅助,直接硬啃教材,学习效率至少降低一半。
2. 《轻松过关®二》(简称“轻二”)
这本书的全称是《初级会计实务习题及详解》。它的作用就一个字:练。
会计这门学问,光看懂是没用的,你必须动手去做。理论学得再溜,一道分录题就能让你原地懵圈。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会计学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轻二”就是你的专属陪练。它的题目设计非常科学,紧扣考点,难度循序渐进。做完“轻一”的一章,马上就去做“轻二”对应的章节练习,这叫“趁热打铁”。通过做题,你会发现自己哪里学得不扎实,哪个知识点理解有偏差。然后,再返回“轻一”和教材,把这个漏洞堵上。这个过程,就是你能力飞速提升的过程。记住,题海战术在初级考试里,依然是王道。别犯懒,一定要动笔算,动笔写。
3. 《轻松过关®四》(简称“轻四”)
临近考试前一个月,这本书就是你的救命稻草。它里面是高质量的模拟试卷和历年真题。这玩意儿可太重要了。它能帮你干三件事:
- 把握考试节奏 :平时做题不计时,上了考场手忙脚乱是常态。“轻四”让你提前适应考试的题量和时间限制,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 查漏补缺 :一套完整的模拟卷做下来,你哪个章节是强项,哪个章节是软肋,一目了然。最后阶段的复习,就要对着短板猛攻。
- 提前感受考场氛围 :找个安静的下午,关掉手机,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一套卷子。那种紧张感,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提前体验一下,真正上考场时,你才能从容不迫。
所以,我的核心推荐组合拳就是:官方教材 + 轻一 + 轻二 + 轻四。这个组合,覆盖了从基础学习、强化练习到冲刺模拟的全过程,足够你应付初级考试了。
当然,除了书本,现在的学习资源也很多元。如果你觉得纯看书很枯燥,完全可以配合着网课来学习。找一个你喜欢的老师,听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把知识点讲出来,学习过程会愉快很多。很多机构的老师都讲得非常好,比如东奥的张敬富老师讲实务,逻辑清晰,深入浅出,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听完课再去看书、做题,事半功倍。
最后,我想说,选对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你的执行力。再好的屠龙刀,放在墙上也是废铁。把书买回来,就意味着一场战斗的开始。每天规定好学习时间,雷打不动地去执行。过程可能会很痛苦,会无数次想放弃,但请相信我,当你拿到那张薄薄的证书时,之前付出的一切汗水,都会变成你嘴角上扬的弧度。
这不仅仅是一张证,它更像是一张门票,一张你向这个专业领域递出的,写着“你好,我来了”的名片。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