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份按图索骥的必读书单,更像是我个人的一张文学地图,标满了我曾经迷路、惊叹、甚至被刺痛的地方。
首先,有一座任何人都无法绕过的丰碑,他的名字叫何塞·黎刹 (José Rizal)。你可能在历史书上见过他,菲律宾的国父。但他首先是一位作家,一位用笔做手术刀的医生。他的两部小说,《Noli Me Tángere》(别碰我)和《El filibusterismo》(起义者),是理解菲律宾民族性格的绝对基石。读它们,别当成历史文献去读,那太无趣了。你要想象自己坐在西班牙殖民末期马尼拉的一家咖啡馆里,窗外是马车和穿着繁复裙子的妇人,空气里弥漫着雪茄和绝望的味道。

《别碰我》就像一部社会风情画,但底色是悲凉的。主角伊巴拉,一个欧洲留学归来的理想主义青年,他想办学,想启迪民智,想改变家乡。但他面对的是什么?是虚伪腐败的神父,是愚昧麻木的民众,是根深蒂固的殖民体制。这本书最让我心头发紧的,不是那些直接的压迫,而是那种无力感,那种理想被现实一点点碾碎的声音。黎刹的笔触冷静得可怕,他就像一个外科医生,精准地划开社会的肌理,让你看到里面流脓的伤口。
而它的续作《起义者》,画风突变。伊巴拉回来了,化名西蒙,一个神秘的珠宝商。他不再是那个温文尔雅的青年,他成了一个复仇的幽灵,一个煽动革命的阴谋家。这本书的气质是阴郁的、爆裂的,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边,空气里全是压抑的电荷。这两本书,一部问诊,一部试图下药,虽然开的是一副猛药。它们共同构成了菲律宾的“创世神话”,一个关于觉醒与反抗的痛苦故事。不读黎刹,你对菲律宾的理解,永远隔着一层纱。
然后呢?黎刹之后呢?当西班牙人走了,美国人来了,语言从西班牙语变成了英语。这时候,你需要认识另一个大神级的人物——尼克·华金 (Nick Joaquin)。如果说黎刹是手术刀,那华金就是一杯年份久远的烈酒,后劲极大。他的文字华丽、繁复,带着一种巴洛克式的、近乎腐朽的美感,像马尼拉那些剥落的西班牙老教堂,墙缝里长满了青苔,空气中混杂着蜡烛、焚香和 decaying azafranes 的味道。
我首推他的《The Woman Who Had Two Navels》(双脐女)。光看这个书名就够诡异了,对吧?故事讲的是一个认为自己长了两个肚脐的女人,她去香港找一位医生,由此牵扯出几个家庭、两代人的恩怨情仇。但这本书真正想说的,是菲律宾的身份认同问题。那“两个肚脐”,一个连接着西班牙殖民的“母体”,一个连接着美国化的现代。菲律宾到底是谁?是那个说着西班牙语、笃信天主教的旧灵魂,还是这个讲着英语、喝着可口可乐的新躯体?这种精神上的撕裂感,被华金写得入木三分。读他的书需要耐心,他的长句子会像热带的藤蔓一样缠绕你,但一旦你进入了他的世界,那种体验是无与伦比的。
从华金那种知识分子的象牙塔里走出来,我们去闻闻泥土的味道。这时候,你必须读F. Sionil José(弗朗西斯科·锡奥尼尔·何塞)。他是一个讲故事的巨人,他的《Rosales Saga》(罗萨莱斯五部曲),简直就是菲律宾版的《百年孤独》或《白鹿原》。这是一部横跨百年的家族史诗,讲述了一个家族从伊罗戈斯地区迁徙到罗萨莱斯平原,为了土地、尊严和正义而进行的漫长斗争。
你不必被“五部曲”吓到,可以先从最著名的《The Pretenders》(伪装者)读起。F. Sionil José的文字不像华金那么华丽,它朴实、粗粝,充满了力量,就像一个老农粗糙但有力的手掌。他写的是菲律宾最根本的矛盾:贫富差距与土地问题。他笔下的人物,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农民,那些向上爬却迷失了灵魂的“精英”,他们的呐喊和叹息,至今仍然回荡在菲律宾的乡间与城市。读他的书,你会明白,为什么这个国家的人民总是带着一种乐天和悲观交织的复杂表情。
好了,说了这么多沉重的,来点不一样的。想了解当代菲律宾年轻人的所思所想?那你一定要认识一个神秘的家伙——Bob Ong。没人知道他是谁,他用这个笔名写了十几本书,本本畅销。他的书,是菲律宾流行文化的万花筒。
我推荐从他的处女作《ABNKKBSNPLAko?!》开始。这个看起来像乱码的标题,其实是菲律宾语“Aba, nakakabasa na pala ako?!”的缩写,意思是“哇,我居然会读书了?!”。这本书用一种极其幽默、吐槽、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作者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后的种种经历。里面充满了菲律宾人才懂的梗:课堂上的恶作剧、第一次坐Jeepney、吃路边摊的isaw(烤鸡肠)……它让你笑得前仰后合,但笑着笑着,你又会读出一点心酸。那是一种对逝去青春的怀念,也是对菲律宾教育体系和社会现状的温和讽刺。读Bob Ong,就像跟一个菲律宾朋友在街边喝着啤酒、吃着烧烤,听他吐槽自己的生活,真实、有趣,又充满洞见。
如果你的口味再刁钻一点,对神话、奇幻感兴趣,那菲律宾绝对是座宝库。这里的民间传说,那些关于Aswang(吸血女妖)、Kapre(抽雪茄的树精)的故事,简直不要太精彩。你可以去看看Arnold Arre的漫画《The Mythology Class》(神话班)。这是一部现象级的作品,讲的是一群大学生被一位神秘的教授召集起来,去捕捉那些从古代神话里跑出来的怪物。它巧妙地将菲律宾本土神话与现代校园冒险故事结合起来,有点像菲律宾版的“哈利·波特”。这不仅是一个好看的冒险故事,更是一次对前殖民时代文化的寻根和致敬。
最后,我想私心推荐一本可能有点挑战性的书,Jessica Hagedorn(杰西卡·哈格多恩)的《Dogeaters》(食狗者)。这本书的叙事是碎片化的、非线性的,像一部快速剪辑的电影。它把马科斯独裁时期马尼拉的众生相——电影明星、富家子弟、政治家、小混混、反政府游击队员——全部扔进一个搅拌机里,呈现出一种光怪陆离、喧嚣又绝望的景象。这本书的气质,就是马尼拉本身的气质:混乱、性感、暴力、充满戏剧性,而且永远在表演。它可能不是一杯容易下咽的茶,但它绝对能给你带来最强烈的冲击,让你闻到那个时代马尼拉空气中火药和香水混合的味道。
从黎刹的民族寓言,到华金的身份迷思,再到何塞的土地悲歌,还有Bob Ong的市井狂欢,菲律宾文学的面貌远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这些书,它们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古董,它们至今仍在呼吸,仍在与这个国家的现实对话。
所以,下次当你躺在菲律宾的海滩上,享受着阳光的时候,不妨带上其中一本书。你会发现,在你脚下的这片土地,除了椰林和海风,还有着如此深沉、复杂而迷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会让你对菲律宾的理解,从此变得不同。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