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种功能性的、教你怎么做手工的工具书,也不是单纯的图画册。我说的是那种,你必须亲手参与,你的选择会改变故事走向,你的智慧是解开谜题的唯一钥匙,甚至,你得把书拆了、折了、涂了才能继续下去的书。它们是有生命的,会跟你“耍心眼”,会把你拽进那个纸墨构成的世界里,让你不只是个旁观者,而是故事的一部分。
这几年我一头扎进了这个奇妙的坑,今天就来聊聊那些让我拍案叫绝,甚至熬夜奋战的互动书籍。准备好了吗?咱们从最“重”的那个开始。

说到互动书籍,绕不开一座大山,那就是S. (忒修斯之船)。
这玩意儿,你都不能简单地称它为“一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它像个从旧档案馆里偷出来的证物。一个厚重的、带书封的书匣,打开来,是一本看起来像图书馆旧藏的《忒修斯之船》,书页泛黄,还盖着图书馆的印章。但玄机根本不在这本书本身的故事里。真正的故事,发生在书的页边距上!两个读者,珍和埃里克,在这本书的空白处,用不同颜色的笔迹,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笔谈。他们讨论书里的谜团,也慢慢揭开了一个关于作者失踪的惊天阴谋。
而你,作为第三个“读者”,要做的就是像个侦探一样,从他们的对话,以及夹在书页里的二十多件实体附件——泛黄的旧信件、一张画在餐巾纸上的地图、剪报、老照片、甚至一个解码用的罗盘——里,拼凑出全部的真相。
读《S.》的体验是沉浸式的、非线性的、甚至有点混乱的。你得不停地来回翻阅,对比不同时期的笔迹,把信件和书里的某个章节对应起来。有时候,你会被一个细节卡住,然后花半个晚上在网上查资料,感觉自己真的成了破案小组的一员。它不是那种能舒舒服服窝在沙发里看的书,它需要一张大桌子,需要你全部的专注。但当你把所有线索串联起来,恍然大悟的那一刻,那种智识上的快感,简直无与伦比。这已经超越了阅读,这是一场纸上考古。
如果说《S.》是逻辑和推理的盛宴,那另一本奇书O档案 (又译:叶之屋)就是一场理智的崩塌,一场文字的迷幻剂。
这本书的核心故事很简单:一个家庭搬进了一栋新房子,却发现这栋房子的内部空间比外部看起来要大。然后,各种诡异的事情开始发生。但它的讲述方式,简直是疯了。
这本书的主体,是一份关于一部纪录片《纳维森纪录》的学术论文,论文作者是个已经去世的老头。而这本书的“编者”,一个叫约翰尼的年轻人,在整理老头遗稿的时候,不断地加上自己的注脚。于是,你看到了三重叙事:房子的诡异故事、老学究的学术分析、以及约翰尼自己那段越来越疯狂和混乱的人生。
最可怕的是它的排版。当故事里的人物在黑暗狭窄的走廊里迷失时,书页上的文字也会被挤压成一小条;当他们坠入深渊,文字会像瀑布一样纵向排列;有些页面只有一个单词,有些页面则布满了密密麻麻、方向各异的注脚,甚至还有镜像文字和需要用密码破解的内容。
你读它的时候,必须不停地旋转书本,像个疯子一样对着镜子,或者干脆放弃,任由那种眩晕和迷失感吞噬你。它用版式设计,让你亲身体验了角色的恐惧和精神错乱。这本书没有给你选择,但它强迫你用一种扭曲的方式去阅读,这种互动是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的。看完之后,你会对“书”这种媒介的潜力,有一个全新的、甚至有点敬畏的认识。警告:这本书可能会让你做噩梦。
当然,互动书籍不全是这么烧脑和惊悚的。还有一种更古老、更纯粹的快乐,那就是翻页冒险游戏书 (Gamebook)。
老玩家可能都会会心一笑,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战斗幻想》系列吗!一支笔,一张人物卡,两颗骰子,你就是那个深入龙穴的勇者,或者探索未知星球的宇航员。
“你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阴森的洞穴,如果你选择这条路,请翻到第87节;另一条是崎岖的山路,如果你选择它,请翻到第122节。”
这种简单的选择,在当年给了我们最初的“命运由我掌控”的错觉。战斗系统也很经典,靠投骰子来决定你和怪物的命运。有时候,运气不好,出门就遇到最终BOSS,直接“你的冒险到此结束”,那种挫败感,至今记忆犹新。这种书的核心是选择与后果,以及一点点运气。它本质上就是一场纸上RPG,在你没有电脑和游戏机的童年,它就是通往异世界的大门。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复刻版和新的创作,比如《生命奇旅》系列,画风更精美,故事也更成人化,但那种投骰子决定生死的原始魅力,一点没变。
要是你觉得上面这些都太复杂,只想找点轻松愉快的,那法国作家埃尔维·杜莱的一系列作品,比如《点点点》 (Press Here),绝对是天才之作。
这本书没有任何电子元件,却能让你体验到类似iPad应用的神奇互动。第一页,只有一个黄色的圆点,书上写着:“按一下这个黄点,然后翻页”。你照做了,翻开下一页,哇,黄点变成了两个!再下一页,指令是“摸一摸左边的黄点”,你摸了,翻页,那个黄点就变成了红色!再比如“把书倾斜一下”,下一页,所有的点点就都滑到了书页的一边。
它利用了人最基本的想象力和对因果关系的期待,创造出了一种纯粹的魔法。你明明知道这只是印刷品,但你的大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相信,是你的动作改变了书的内容。这本书尤其适合跟孩子一起看,你会看到他们脸上那种最纯粹的惊奇和快乐。它证明了,互动不一定需要复杂的机制,最简单的设计,反而能带来最直接的感动。这是一种情感和想象力的互动。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分支,比如实体解谜书,像《谜宫·如意琳琅图籍》,你需要配合App,折叠书页,用各种道具解开故宫里的秘密;还有一些更偏向元小说概念的作品,故事里的人物会意识到自己是书中的角色,并试图与你这个“读者”对话。
这些书,每一本都在挑战我们对“阅读”的传统定义。它们不再是单向的信息灌输,而是一场双向的奔赴。作者搭建了一个精巧的舞台,而你,必须亲自登场,推动情节,揭开幕布,甚至……拆掉整个舞台。
所以,下次当你在书店里看到一本奇形怪状、附赠一堆零碎、或者排版乱七八糟的书时,别急着把它放回去。那可能不是一本“坏掉”的书,而是一封邀请函,邀请你进入一个需要你才能完整起来的世界。
去玩吧,别光看着。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