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别问我什么“新手入门必读TOP10”这种傻问题。玩盆景,跟学任何一门手艺一样,没有速成班,书也不是看得越多越好,关键是看你看的是什么“经”。看对了,事半功倍;看错了,你那几棵宝贝桩子,就是交学费的道具,还是最贵的那种。
咱们不搞那些虚的,直接上干货。如果你真想把这玩意儿玩明白,而不是就图个阳台上摆盆“老树”的样子货,那下面这几本书,或者说这几个路数,你得给我掰开了、揉碎了,读进去。

首先,绕不开的一座大山,也是我心中真正的“盆景圣经”,就是美国盆景大师约翰·中野(John Yoshio Naka)那两本《盆景技术》(Bonsai Techniques I & II)。
别看作者是美国人,这书的含金量,甩开现在市面上九成以上的“大师著作”几条街。为什么?因为它不跟你扯玄的。中野先生厉害就厉害在,他把东方盆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和“美学”,用西方人最擅长的科学逻辑和系统方法给你讲得明明白白。
这本书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春天剪枝、秋天换盆”。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剪?剪掉这一根枝条,对树木内部的激素传导会产生什么影响?养分会如何重新分配?它会教你观察树的“语言”。什么样的芽是花芽,什么样的芽是叶芽,树的长势强弱要看哪里。这才是根本!他把“树木生理学”这个核心,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到了每一个造型技法里。你看完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截干蓄枝”背后是这么个生物学原理,原来做“神枝”、“舍利”不光是为了好看,还有结构上的考量。
这两本书,我建议你当工具书看,翻烂为止。第一遍通读,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以后遇到具体问题,比如你的黑松不定芽怎么老是不发?你的杜鹃为什么僵苗了?回来翻,按图索骥,里面都有答案。它教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一套思维方式。这套思维方式,就是“师法自然”,但又高于自然。
有了这个“术”的底子,你才能去追求那个“道”。
这时候,你可以开始看一些日本大师的作品集和理论书籍了。比如木村正彦的书。木村这人,被叫做“鬼才”,他的作品,那种力量感、那种对枯寂之美的极致表达,有时候你会觉得那根本不是人做出来的。看他的书,你可能学不到太多立刻能上手的小技巧,因为他的很多手法,没有几十年的功力,你根本模仿不来。
那你还看个什么劲?
看的是“审美天花板”。你看他的作品,那些惊为天人的“舍利干”处理,那些匪夷所셔的枝条走向,是在提升你的眼界。你知道了,原来一棵树可以被塑造成这样,原来盆景艺术的高度在这里。你看多了这种顶级的作品,再回头看自己手里那棵小树苗,你的思路、你的格局,就完全不一样了。你不会再满足于把它修剪得整整齐齐,你会开始思考,如何赋予它“生命感”和“时间感”。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熏陶,比学一百个蟠扎技巧都重要。
当然,咱们中国的盆景,源远流长,那韵味又自成一派。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流派特别感兴趣,我推荐你去找赵庆泉先生的书来看。赵老是扬派盆景的泰斗,他的作品,那种“一寸三弯”的云片造型,充满了中国画的“画意”。
看赵老的书,你能学到中国盆景艺术的精髓——“诗情画意”。它不像日本盆景那样,追求极致的苍古、雄奇,它更追求一种飘逸、灵动、有韵律的美。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美学体系。了解了它,你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有的盆景看起来像一幅立体的山水画。这对你培养“取舍”的能力极有帮助。中国画讲究“留白”,盆景也一样。什么枝该留,什么枝该舍,如何通过疏密、聚散来营造意境,这些都能在赵老的书里找到答案。
说完了这些“大部头”,再聊聊一些更实际的。
对于具体的树种,比如你就是喜欢玩松柏,或者就是痴迷于枫树的红叶,那你就需要找专门的“树种专著”。这类书,通常会把某一个树种从选材、育桩、养护、造型到病虫害防治,讲得非常透彻。比如日本有很多关于黑松、五针松、真柏的专门书籍,图文并茂,非常详实。这种书的好处是针对性极强,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某个特定领域的“小专家”。
最后,我想泼一盆冷水。
书,终究是纸上谈兵。盆景这玩意儿,是活的。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脾气,每一年的气候都不同,你家阳台的光照、通风,也跟书上写的“标准环境”天差地别。
所以,最好的那本书,永远是你亲手养护的那棵树本身。
你得学会“读”它。它的叶子是油亮还是发黄?它的新芽是茁壮还是羸弱?它的土是湿润还是已经干透?这些都是树在跟你“说话”。你今天给它剪了一刀,明天就要去观察伤口愈合得怎么样,新芽从哪里冒出来。你给它换了一次盆,就要连续观察一个星期,看它有没有缓过来。
这个持续观察、思考、实践、总结的过程,是任何书都无法替代的。书本给你的是地图和理论知识,但真正的路,要靠你用手、用眼、用心,一步一步走出来。
别再迷信那些“一本通”、“百科全书”了。先把《盆景技术》啃下来,打好科学养护的底子,然后找一两位你审美上最认同的大师,日本的也好,中国的也罢,把他们的作品集和理念反复琢磨,提升你的眼界。最后,把所有学到的东西,都用在你手里的那棵树上,去试,去错,去感受。
那棵陪你走过春夏秋冬、被你亲手塑造的树,才是你盆景之路上,最厚重、最深刻,也最独一无二的那本书。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