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你问一个厨子:“什么菜好吃?” 他怎么答?酸甜苦辣,生猛海鲜,总得有个谱吧。孩子的书单,也是这么个理儿。你得先看看你家那个“食客”,是个什么口味,多大“胃口”。
所以,我从不给那种“0-6岁必读100本”的单子。那不是书单,那是KPI,是家长的焦虑清单。咱们今天不聊KPI,聊点实在的,聊聊那些能让孩子眼睛里亮起星星的书,那些能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的书。

还在咿呀学语?别急着认字,先“玩”书
对于那些还叼着奶嘴、满地乱爬的小家伙,书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啃、用来撕、用来摸的。你给他一本薄薄的纸质书,不出五分钟,保证给你上演一出“天女散花”。
这时候,你得给他“结实”的书。洞洞书、触摸书、翻翻书,这些才是他们的菜。卡尔爷爷的《好饿的毛毛虫》为什么封神?不光是故事好,更是因为那一个个让小手指忍不住去戳的洞洞!孩子一边戳,一边跟着毛毛虫吃吃吃,星期一吃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两个梨……这哪是读书,这分明就是一场活色生香的感官游戏。
还有一本,杜莱的《点点点》。这本书简直是纸上魔法。你跟着指令,按一下黄点点,翻一页,它就变成了两个。再晃一晃书,下一页,点点们就乱作一团。这种互动,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个小小的魔法师,能支配书里的世界。这种“我能行”的掌控感,是阅读自信最原始的萌芽。
这个阶段,千万别抱着教他认字、学知识的心态。你的任务只有一个:让他觉得,书这个东西,真好玩。你声情并茂地读,用夸张的语气模仿动物叫,或者干脆就指着图画,让他自己编故事。记住,亲子共读的温度,比书本里的知识重要一百倍。
三四岁,脑子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
等孩子到了三四岁,话匣子一打开,你就准备好迎接连环炮吧。“妈妈,天为什么是蓝的?”“爸爸,为什么小鸟会飞,我不会?”
他们的好奇心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触摸和翻页了,他们渴望理解这个世界。这时候,知识类的图画书就可以登场了。
但,请务必远离那些枯燥的、像教科书一样的“儿童百科”。孩子要的是故事,不是词条。
我极力推荐《神奇校车》系列。卷毛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开着一辆能上天入地、能变大变小的校车,一会儿钻进人体血管,一会儿飞到外太空。知识点?全在冒险里了。孩子们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在“学习”,他们只是在跟着卷毛老师经历一场又一场刺激的旅行。消化系统是怎么工作的?看完《人体内部旅行》就秒懂了。这比你指着一张解剖图干巴巴地讲“这是胃,这是肠子”要生动一万倍。
除了探索外部世界,他们也开始探索内心。情绪,这个小小的怪兽,开始在他们身体里横冲直撞。
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和《我妈妈》,表面上是夸爸爸妈妈,实际上呢?它是在用孩子的视角,把父母英雄化、理想化。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这不就是每个孩子心里父母的样子吗?这种书,是在帮孩子确认爱与被爱的稳定感。
还有一些直接处理情绪的,比如《生气汤》。小男孩霍斯在外面受了气,回家想发泄,妈妈没有说教,而是跟他一起煮了一锅“生气汤”,对着锅大吼大叫、龇牙咧嘴。你看,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它需要被看见、被接纳,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出口。这种共情能力的培养,比认识一百个字都重要。
开始识字,放手让他去文字的旷野里撒欢
五六岁以后,很多孩子开始对文字本身产生兴趣。这是个了不起的跳跃。他们不再满足于只看图,他们渴望知道那些“小蝌蚪”到底在说什么。
当他们能磕磕巴巴地读完第一个句子时,别吝啬你的掌声。然后,悄悄地,把更广阔的世界推到他们面前。
这时候,桥梁书和简单的章节书是最好的选择。
比如,“青蛙和蟾蜍”系列。故事很简单,就是两个好朋友的日常。今天寄个信,明天找纽扣。但里面的对话,那种温情脉脉的友谊,读起来让人心里暖洋洋的。文字不难,配图也恰到好处,能让孩子在图与文之间,轻松地完成阅读能力的过渡。
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幽默感十足的小家伙,那罗尔德·达尔的书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达尔的故事里,孩子们永远是聪明的、勇敢的,而大人(尤其是坏大人)总是愚蠢又可笑。这种颠覆,让孩子读起来特别过瘾。他的文字充满了奇诡的想象和一种坏坏的幽默感,能让孩子一边读一边嘎嘎笑。幽默感,是对抗平庸生活最好的武器,从小就该有。
再大一点,当他能够独立啃下一本纯文字书时,恭喜你,你已经把他领进了门。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放手。
把《夏洛的网》递给他,让他第一次在书里感受生命、友谊与死亡的重量。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永恒的温情,会成为他童年记忆里一道深刻的印记。
把《哈利·波特》放在他床头,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眼前的书本和考试,还有一个充满魔法、勇气和选择的平行世界在等着他。
甚至,他自己从书店角落里翻出一本漫画书,只要内容不离谱,也请你支持他。阅读的乐趣,很多时候就藏在那些“不那么有用”的书里。别用“经典”“名著”的框框去限制他。一个自由的、愉悦的阅读者,远比一个被动背诵名著简介的“好学生”要走得更远。
说到底,给孩子推荐书,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场漫长的、充满惊喜的共同探索。你不是导师,更像个旅伴。你的任务,是观察他,理解他,然后在他需要的时候,递上一张合适的地图。
而最好的地图,永远是你自己。你对阅读的热情,你拿起书时专注的神情,你跟他聊起某个故事情节时发亮的眼睛……这一切,比任何书单都更有说服力。
所以,别再焦虑了。去书店逛逛,去图书馆坐坐,和你家那个小人儿一起,找到那本能让你们俩都心动的好书。然后,找个舒服的角落,靠在一起,打开它。
那一刻,世界会变得安静又辽阔。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