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天不谈那些需要写论文的书,就聊聊那些真正能“救命”、能“充电”,能让你在某个瞬间,突然“通了”的书。这些书,有些是帮你“看见”孩子,有些是给你具体的“武器”,还有些,是帮你“安顿”自己。
一、 当你觉得快要不爱了,读它们,找回初心
我把这类书叫做“心法秘籍”。它们不教你具体怎么带区域活动,不教你123步解决孩子打人的问题,但它们能重塑你的儿童观。这比任何技巧都重要一万倍。

首推,不接受任何反驳,就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每次被现实磨得快没脾气,快要变成一个只会说“不行”“不可以”的麻木老师时,我就会翻开它。小林宗作校长,那才是一个真正懂孩子的人。他能花几个小时听小豆豆讲她自己的故事,他会把废弃的电车改成教室,他珍视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那点“不一样”。这本书里没有一句大道理,但处处都是教育的真谛。它会让你记起来,你面前的那个“淘气包”,那个“麻烦精”,他首先是一个多么有趣、多么值得被等待的灵魂。它会让你在想要发火的瞬间,心里有个声音说:“等等,也许我可以像小林校长那样,先听听他想说什么?” 这就是温柔的力量。
然后是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我知道这本书争议很大,很多人觉得过于理想化,甚至有些观点有点极端。没关系,我们取其精华。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它振聋发聩地告诉我们,要尊重儿童的成长节奏。不要催,不要逼,不要用我们成年人所谓的“标准”去框住他们。里面的很多案例,比如孩子对秩序的敏感、对完美的追求,会让你“哦——”地一声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把积木拆了又搭、搭了又拆的孩子,不是在磨洋工,他是在建构他内心的秩序世界啊!读它,不是为了照搬,而是为了获得一种“儿童视角”的解放。
二、 当你黔驴技穷时,用它们,武装自己
光有理念还不够,落地怎么办?孩子哭了哄不好,两个小朋友打起来了不知道怎么处理,活动设计没新意……别慌,前辈们已经把十八般武艺都写在书里了。
强烈推荐,人手一本的,是《游戏力》(作者:劳伦斯·科恩)。这本书简直就是幼师的“弹药库”!它告诉你,游戏,是孩子的语言。你搞不定孩子,很多时候是因为你忘了说“他们的话”。书里有无数个小案例和小方法,教你怎么用游戏的方式去连接孩子、解决问题。比如孩子早上赖床不肯来幼儿园,你不是去催他,而是可以扮演一个“叫早怪兽”,用夸张的声音和动作把他“抓”起来。孩子有情绪,你可以邀请他玩“情绪大怪兽”的游戏,把愤怒、伤心都演出来。这本书最棒的地方在于,它让你明白,解决问题不一定非得严肃说教,幽默和好玩是更高级的“解药”。我跟你说,自从我把里面的招数学了三四成,我们班的“疑难杂症”少了一大半。
接下来,是那本改变了无数人沟通方式的《非暴力沟通》。别以为这是什么心灵鸡汤。它是一本极其实用的工具书。在幼儿园,我们每天都在沟通——跟孩子沟通,跟家长沟通,跟同事沟通。多少次,我们明明是好意,说出来的话却变了味?“你怎么又打人!”“你再哭我就不喜欢你了!”“这点小事您作为家长也要……”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非暴力沟通》教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表达“感受”和“需要”,提出具体的“请求”。比如,把“你怎么又打人!”换成:“我看到你推了小明(观察),我有些担心,因为我需要保证每个小朋友的安全(感受和需要),你可以告诉我刚才发生了什么吗?(请求)”。你看,整个能量场都变了。这本书不仅能帮你更好地跟孩子和家长沟通,更能让你在处理棘手问题时,保持内心的平和。真的,能好好说话,是幼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还有一本,可能有点冷门,但我觉得非常重要——《唤醒孩子的才华》(作者:[日] 大前研一)。这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书,更像是一本思维开拓手册。它提醒我们,别总盯着孩子会不会算术、会不会背诗,未来的世界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是会提问的人,是会解决问题的人,是有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人。这本书会让你在设计课程和活动时,眼光放得更长远。你会开始思考,我今天的这个活动,除了让孩子开心,还能不能激发他一点点对世界的好奇?能不能让他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一个小问题?它能把你的日常工作,从“带孩子”提升到“启迪未来”的高度。
三、 当你心力交瘁时,读它们,滋养自己
我们总是想着如何滋养孩子,却常常忘了,我们自己也需要被滋养。一个内心枯竭的老师,是没办法给孩子带去阳光雨露的。
所以,我强烈建议你,去读一些优秀的绘本。没错,就是读给你自己的。别总想着这个绘本有什么教育意义,那个绘本能教孩子什么道理。你就单纯地去感受。去感受安东尼·布朗笔下那些超现实的想象力,去感受《活了100万次的猫》里那种生命轮回的深刻,去感受《猜猜我有多爱你》里面那种纯粹的、暖到心窝里的爱。优秀的绘本,本身就是艺术品。它的图画、它的色彩、它的文字节奏,都在无形中疗愈你。当你自己被一个故事深深打动时,你再讲给孩子听,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你的眼睛里会有光。
最后,我想说,别把自己局限在“教育类”书籍里。去读点小说,看一看不同的人生;去读点历史,感受一下时间的广阔;去读点诗歌,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更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读过什么样的书,都会刻在你的气质里,体现在你和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节里。一个丰盈的、有趣的、热爱生活的老师,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
说到底,读书不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标准答案”式的完美老师,而是为了让你在面对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孩子时,能有更多的视角,更多的方法,以及,最重要的,一颗更柔软、更坚定、更能装下事儿的心。
去找一本书,泡杯茶,把自己从琐碎的日常里暂时解救出来吧。那个更好的你,孩子们在等着呢。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