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从最基础的,也是最容易失控的那个玩意儿说起——书签。
别笑,这东西简直是书虫的“第一宗罪”。一开始,你可能觉得,一张硬纸片,一张票根,甚至一片落叶,不都能当书签吗?没错,是能。但当你看到那些美得不像话的书签时,理智?不存在的。黄铜蚀刻的,镂空出哥特教堂的窗棂;薄如蝉翼的木片,上面烙印着《小王子》的星球和玫瑰;珐琅彩的,在光线下流转着奇异的光泽,坠着一颗小小的流苏。还有那种磁吸的,啪嗒一声,温柔地夹住书页,绝不伤纸,简直是强迫症福音。然后你就开始堕落了:给古典文学配金属书签,给清新散文配干花书签,给悬疑小说配一个……嗯,黑猫造型的。买书签,买的早就不是功能了,买的是一种“配得上”这本书的心情,一种仪式感。

说完书签,就必须提提它在暗夜里的灵魂伴侣——阅读灯。
尤其对于我们这种喜欢在深夜里偷一点阅读时光的人来说,一盏好的阅读灯,简直是续命神器。别跟我提手机屏幕,那玩意儿只会让你的眼睛越来越涩。也别提卧室顶灯,那只会招来家人的白眼。你需要的是一束只为你一个人,为你这本书亮起的光。现在市面上的花样也多。最常见的是那种夹子式的,夹在书脊上,一个灵活的脖子可以随意弯曲,光线精准地投射在书页上。但我要说,那个真的有点过时了,而且有时候会压坏书。现在更绝的是挂脖式的阅读灯,像个U型枕,左右两端各有一个小灯头,光线从你的肩膀两侧照下来,均匀覆盖,彻底解放双手。你甚至可以边织毛衣边看书。还有一种更讲究的,是那种模拟自然光、可以调节色温和亮度的台灯,光线柔和得像清晨的阳光,把书房的一角变成只属于你的阅读圣地。这哪里是灯,这分明是氛围组的头号选手。
接下来,进入一个更“玄学”的领域:香氛蜡烛和文学主题茶包。
你可能会觉得,这跟看书有半毛钱关系?关系大了去了。阅读,从本质上讲,是调动全部感官去沉浸一个故事。视觉在看,大脑在想,那嗅觉和味觉呢?也不能闲着。想象一下,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你窝在沙发里读一本关于伦敦旧书店的推理小说,旁边点着一支散发着“旧纸张与皮革”味道的香氛蜡烛。那一瞬间,你真的会感觉自己推开了那家吱呀作响的木门,闻到了岁月沉淀下来的墨香。这是一种通感的魔法。还有那些文学主题茶包,什么“爱丽丝的疯狂茶会”(通常是果味红茶),什么“普鲁斯特的玛德琳”(可能是香草或杏仁味),喝的不是茶,喝的是一种联想,一种把自己代入故事的快捷方式。当然,这里面坑也不少,有些蜡烛闻起来像廉价的空气清新剂,但一旦你找到了那个对的味道,它就会成为你阅读记忆里一个不可磨灭的锚点。
如果说上面这些还属于“辅助装备”,那下面要说的,就是关于“所有权”和“展示欲”的宣告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藏书票(Ex Libris)。这玩意儿太有腔调了。一张小小的贴纸,印着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或者名字,有时候还会有一句拉丁文格言,比如“Ex Libris [你的名字]”(意为“[你的名字]的藏书”)。在你买到一本心爱的书,郑重地把它贴在扉页上时,这本书就彻底打上了你的烙印。它不再是一件普通的商品,而是你私人图书馆的一部分。这种感觉,比直接在书上写名字要优雅一万倍。你可以定制木刻版画的,也可以自己用电脑设计然后打印,丰俭由人,但那种宣布“此书归我”的满足感,是共通的。
然后是书立。别小看那两片铁板,它决定了你的书架是整齐的殿堂,还是凌乱的灾难现场。最基础的L型金属书立当然实用,但毫无灵魂。真正让人欲罢不能的,是那些创意书立。比如,一个做成《魔戒》里刚铎号角的,把你的奇幻小说系列稳稳地夹在中间;或者是一个一半是哈利波特冲进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场景,另一半是墙壁的另一头,把你的《哈利·波特》全集分隔开。还有一种现在特别火的,叫“Book Nook”,是一种可以塞在书与书之间的微缩场景模型,比如一个深邃的魔法小巷,或者一个宁静的日式庭院,内部还带小灯。当你的书架亮起那一隅小小的光时,整个书架都仿佛活了过来,变成了一个通往异世界的传送门。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那些把阅读态度“穿”在身上的东西。
帆布袋,绝对是文艺青年的标配。一个印着企鹅出版社经典三段式封面的帆布袋,或者印着某家独立书店Logo的袋子,背在身上,就是一种无声的宣言:“我是读书人,我们是同类。”它轻便、耐用、能装,能塞下你刚买的三四本书,还能再塞下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比任何奢侈品包包都更能彰显你的品味。
还有专为电子阅读器而生的电纸书保护套。一块冰冷的电子屏幕,套上一个做成复古硬壳书封面的保护套,瞬间就有了温度。有些保护套还设计了手持的绑带,让你单手握持更稳固,模拟出捧着实体书的手感。这是一种奇妙的妥协,既享受了电子阅读的便利,又不愿放弃实体书带来的那种温润质感。
说到底,我们为什么会为这些书籍的“衍生品”买单?
我想,这不仅仅是消费主义的陷阱。每一件商品,其实都是我们对阅读这件事的热爱的物理延伸。我们爱一本书,所以想用最美的书签来标记我们的进度;我们享受阅读的沉静,所以需要一盏只为我们亮起的阅读灯;我们沉迷于故事构建的世界,所以试图用气味、用味觉去更深地潜入其中。我们为自己的藏书感到骄傲,所以用藏书票和书立来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王国。
这些东西,它们让阅读这件事,从一个单纯的、二维的文字输入过程,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多感官的、充满仪式感和个人色彩的完整体验。它们是我们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搭建起来的,一个温暖而坚固的“壳”。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为什么花钱买这些“没用的东西”时,你可以告诉他,因为这些,就是阅读本身的一部分啊。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