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推荐书单这事儿,对我来说,不是在分享什么知识,是在分享一条让你少走弯脱,让你和那个毛茸茸的小家伙能真正“对话”的捷径。这玩意儿,比你买多贵的玩具、多好的零食都重要,真的。
咱们别搞得那么严肃,跟上课似的。我就掰扯掰扯,那些曾经把我从一个“自以为是”的铲屎官,敲打成一个稍微懂得倾听的“服务人员”的书。

颠覆你三观的“心法”级读物
有些书,不是教你“坐下”“握手”这种具体操作的,它是直接重塑你的世界观。你看完会拍着大腿想:我之前养的到底是个啥?我怎么能那么蠢?
首当其冲,必须是《别毙了那只狗!》( Don’t Shoot the Dog! )。
你别看这书名有点吓人,它跟狗的关系其实不大,又跟万物都有关系。这本书的作者凯伦·派瑞尔,简直是行为心理学界的扫地僧。她用最通俗、最逗趣的语言,把“正向训练”这个核心概念给你讲得明明白白。什么叫正向训练?简单粗暴点说,就是奖励你想要的行为,忽略你不想要的行为。
这本书的威力在于,它让你彻底告别那种“不听话就打”、“它就是故意的”这种原始又无效的思维。你会明白,无论是你的狗、你的猫、你的另一半、你老板甚至你自己,很多行为的背后逻辑都是相通的。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改变就是,不再对我家狗乱发脾气了。它乱咬东西,我不再是冲过去大吼大叫,而是琢磨:它是不是无聊了?我是不是该给它找点事儿干?我应该怎么奖励它去咬对的东西?这种思维的转变,是根源性的。这本书,我愿称之为所有宠物主人的第一本必读圣经。
然后,如果你养狗,那另一本堪称“开天眼”级别的书,是珍·唐纳森的《文化冲突》( The Culture Clash )。
这本书的牛逼之处在于,它开篇就扔给你一个炸裂的观点:狗不是什么“一心想取悦你的小天使”,它们就是狗,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物种,有着自己的物种天性。我们人类社会里的很多规则,在狗的世界里,简直是莫名其妙。比如,我们觉得在家里沙发上刨坑是破坏,在狗看来,这可能只是筑巢的本能。我们觉得见面热情地抱上去是友好,在狗看来,这可能是极具威胁性的举动。
这本书会让你学会用“狗的视角”去看世界。从此以后,你不会再简单粗暴地给狗贴上“坏狗”、“笨狗”的标签,而是会去思考,它这么做,背后的犬类行为逻辑是什么。这本书能帮你从源头上理解很多所谓的“行为问题”,让你和狗之间从“主人与宠物”的关系,真正走向“伙伴与伙伴”的关系。
让你秒变“翻译官”的实操宝典
光有心法还不够,总得有点具体招式。下面这些书,就是让你能看懂你家主子“婴语”的神器。
对于狗主人,我哭着喊着推荐你去读图里德·路加斯的《狗狗在说啥?——安定讯号》( On Talking Terms with Dogs: Calming Signals )。
这本书很薄,全是图,半小时就能翻完。但它的信息量,巨大。作者是个挪威的训犬师,她发现狗之间有一套通用的“肢体语言”来避免冲突、舒缓压力,这就是安定讯号。比如打哈欠、舔鼻子、撇开眼神、身体绕开走等等。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我家狗看见别的狗打哈欠是困了。看了之后我才知道,天呐,那可能是它在跟对方说:“兄弟,我没恶意,别紧张,放轻松。”看懂了安定讯号之后,我再看楼下遛狗的大爷大妈,简直是大型灾难片现场。狗已经疯狂舔鼻子、撇头,表示“我好紧张,我不想过去”,主人还一个劲儿地拽着绳子往别的狗脸上送,嘴里念叨着“你看你,交个朋友嘛”。这种感觉,就像你把一个社恐硬推到KTV包房的C位,还逼他唱青藏高原。
这本书,让你瞬间从一个只会下命令的“司令”,变成一个能读懂微表情的“心理分析师”。
至于猫主人,潘姆·约翰逊-班尼特的《猫对猫》( Cat vs. Cat ) 和《像猫一样思考》( Think Like a Cat ) 这两本,你闭着眼睛入。
特别是多猫家庭,《猫对猫》简直是救命稻草。它会告诉你,猫是多么看重地盘和资源的动物。两只猫打架,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性格不合”,而是因为在它们眼里,食物、水、猫砂盆、制高点这些“战略资源”分配不均。作者会手把手教你如何在家中进行环境丰容,如何设置资源,如何正确地引进一只新猫,把一场潜在的“宫斗大戏”消弭于无形。
而《像猫一样思考》,则更像是一本猫咪百科全书。从猫砂盆的选择(别再用那些带盖子的“闷罐”了,猫讨厌那个!),到如何跟猫玩耍(逗猫棒要模仿猎物,让它有捕猎的成就感,而不是让它追着一个红点满地打转最后啥也得不到),这本书几乎涵盖了养猫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让你明白,养猫不是给口饭、铲个屎就完事了,而是要为这个小小的捕猎者,营造一个能满足它天性的世界。
进阶选修,给爱钻牛角尖的你
如果你已经不满足于基础知识,想往更深的地方探究,那下面这两本可以让你爽到。
一本是关于犬类营养学的,琳达·凯斯的《犬类营养学》( Dog Food Logic )。
现在市面上狗粮的营销概念满天飞,什么无谷、天然、冻干、生骨肉……普通人根本分不清哪个是科学,哪个是智商税。这本书不会直接告诉你该买哪个牌子的粮,而是教你如何阅读配料表,如何理解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如何分辨厂商的宣传话术。它就像一把手术刀,帮你精准地剖开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袋,看到里面的本质。看完之后,你至少不会再被宠物店老板忽悠得团团转了。
另一本,是给真正想深入了解动物行为的硬核玩家准备的,坦普·葛兰汀的《动物在想什么?》( Animals in Translation )。
坦普·葛兰汀本人是一位自闭症患者,这让她能用一种非常独特的、基于图像和感官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动物的世界。这本书探讨的已经不是简单的“如何训练”了,而是深入到了动物的感知、情绪和思维模式的层面。你会了解到,为什么有些狗会害怕打雷,为什么有些动物会表现出我们难以理解的“强迫症”行为。这本书充满了共情和洞察力,它让你对生命本身产生一种全新的敬畏。
最后,我想说,看再多的书,也代替不了你亲身的观察和互动。书本给你的,是一个框架,一个视角,一个翻译器。真正的沟通,发生在你放下书本,蹲下来,用心地去看你面前那个小家伙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摇尾、每一声呼噜的那一刻。
别再信那些过时的、充满暴力和误解的“统治论”(Dominance Theory)了,什么“你要当老大”、“要让它服从你”,全是垃圾。那套理论早就被科学界驳斥得体无完肤。我们和它们的关系,不是征服,而是共舞。
而这些书,就是教我们舞步的老师。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