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光是买那些“让你成为下一个好莱坞金牌编剧”的书,估计就能在北京三环买个厕所了。一路摸爬滚打下来,有些书,读完你就想把作者揪出来好好感谢一番;有些,则是让你恨不得把书直接从窗户扔出去,浪费生命。所以,今天咱们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排名,就纯粹聊聊,一个在行里浸淫了这些年的老油子,觉得哪些玩意儿是真的有血有肉,实打实有用的。
首当其冲,绕不开的,当然是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别跟我说什么它太学院派、太理论化。没错,是有点儿,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哲学教科书,你啃起来肯定吃力。第一次读,你可能睡着十次八次,觉得它怎么那么啰嗦、那么抽象?可等你在片场被导演骂哭,被制片人逼到墙角,被观众吐槽剧情硬伤的时候,再回头翻开它,你就会发现,字字珠玑,句句都是血泪教训。麦基不是在教你“怎么写”,他是在剖析“为什么故事是这样的”。他让你明白,一个好的故事,其内在的结构逻辑是多么严密、多么残酷。他讲弧光,讲困境,讲高潮,讲得你脊背发凉,因为他揭示了人性的普遍规律。这本书,不是让你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帮你建立起一套“故事的底层操作系统”。每次我的剧本卡壳,特别是大纲摇摇欲坠的时候,我就会拿出它,不是逐字逐句看,而是像翻字典一样,去寻找那种根本性的问题症结。它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但会给你提问的正确姿势。

然后,如果你觉得麦基太“硬核”,想找点儿接地气、能立马上手的工具书,那布莱克·斯奈德的《救猫咪!》(Save the Cat!)简直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我知道,很多人吐槽它公式化,说它把编剧这行搞得像流水线。我理解这种清高,但咱们得承认,对那些初出茅庐、或者陷入创作瓶颈的编剧来说,它就是那盏照亮迷雾的明灯。特别是那个“节拍表”,简单粗暴,但它告诉你,电影故事在哪个时间点该发生什么事。我刚开始写剧本的时候,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毫无章法,写着写着就崩了。读了《救猫咪!》,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一个商业电影大概是这么个节奏。它不是让你写出传世经典,它是帮你写出一个能看、能拍、能卖钱的剧本。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艺术大师的启示,而是工匠的操作手册。当你在截稿日期前焦头烂额时,斯奈德的这套方法,能让你以最快的速度,把故事的骨架搭起来。先有骨架,再填血肉,总比抱着一堆零散的灵感一筹莫展强。
当然,光有结构和节奏,故事还是可能显得苍白无力。这时候,我们得往角色和主题的深度里钻。我强烈推荐大家去读克里斯托弗·沃格勒的《作家之旅》(The Writer’s Journey)。这本书,它不是教你怎么写剧本,它教你怎么理解故事,理解人类。沃格勒把约瑟夫·坎贝尔的“千面英雄”理论,掰开了揉碎了,用好莱坞电影的案例给你讲明白。你会发现,那些你从小看到大的电影、童话、神话,它们背后都隐藏着相同的原型和母题。当你理解了英雄的原型、导师的原型、影子原型,你再回头去塑造你的角色,你就会发现,你的角色不再是扁平的符号,他们有了灵魂,有了深度,有了宿命感。而且,它能帮你找到你故事的普世价值,那种能跨越文化、直击人心的情感共鸣。
除了这些专门的编剧书,我必须郑重强调:你得跳出编剧圈,去读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书。比如,史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这不是编剧书,它是关于写作本身的。金老爷子用他招牌式的幽默和洞察力,告诉你写小说的秘诀。但请相信我,那些关于“如何找到故事、如何塑造人物、如何构建对话、如何保持高产”的智慧,对编剧同样适用,甚至更重要。他教你如何倾听,如何观察生活,如何把那些细枝末节变成有血有肉的素材。他让你明白,写作,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
再比如,我还会建议你们去读一些非虚构类的书,甚至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书。你想写一个深刻的、有内涵的故事?你的故事想表达点什么?光靠几个编剧技巧,那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去理解人性的复杂,社会运转的逻辑,历史的车轮是如何碾过的。《人类简史》这种书,它能给你打开一个全新的宏大叙事视角,让你跳出个人情感,去思考人类命运的走向。当你的世界观被拓宽了,你的剧本里自然会流淌出更深邃、更富有时代共鸣的思考。
还有,别忘了文学经典。那些小说、戏剧,它们是故事的源头,是语言的宝藏。去读托尔斯泰,去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去读鲁迅,去读曹禺。看他们是怎么用文字构建世界,怎么刻画人物,怎么推动情节,怎么展现人性的幽微之处。一部好小说,其人物弧光、情感张力、场景描写,可能比你读一百本编剧理论书都要来得生动、直接、有启发性。很多时候,编剧的问题,不是不懂结构,而是缺乏对生活和人性的洞察,是语言贫瘠,是想象力枯竭。而这些,恰恰需要从广博的阅读中汲取养分。
最后,我想说,没有一本书是万能药。每一本书,都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不同的门。但真正让你成为一个好编剧的,是你读完这些书后,有没有真正地去写,去实践,去犯错,去重来。那些在书本里学到的理论,只有在你笔下的稿纸上、屏幕里,经历过千锤百炼,才能真正变成你自己的肌肉记忆和本能。书,只是引路人,最终的路,还得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别光看书,要消化它,改造它,超越它。这才是书的最大价值。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