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推荐什么书?这问题,每年都有人问。问得多了,我反而不想简单地给你开个书单,列个一二三四。因为考学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场一个人的突击,一场信息差的战争。书是你的武器,但光有武器不行,你得知道哪把是主战的步枪,哪把是出奇制胜的匕首,更得有一套自己的“枪法”。
所以,今天我不列书单,我给你掰扯掰扯这武器库该怎么建,怎么用。

第一梯队:压舱石,是“法”不是“器”
这一类的书,不是让你选的,是必须啃的。它们是考试的“根本大法”,是命题的源头活水。你别嫌它枯燥,别觉得它说空话,每一个字都可能变成卷子上的分。
首当其冲的,就是你们单位下发的那一套《军事职业教育教材》。对,就是那几本封面朴素、内容严谨的官方教材。很多人把它当摆设,或者翻两页就犯困,大错特错!这玩意儿就是地基,地基不牢,你后面盖再漂亮的楼阁都是空中楼舍。
怎么啃?我的建议是,不要“读”,要“拆”。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把里面的知识点,尤其是那些你觉得拗口、难记的定义、原则、条令,全部拆解成一个个的模块,用你自己的话重新组织一遍。这不叫抄书,这叫“编码-解码”,是把书上的知识,变成你自己脑子里的东西。特别是《军队政治工作》和《军事思想及军事高科技知识》这两块,纯靠死记硬背效率极低,你得理解,得能把几个不相干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张网。
第二梯队:磨刀石,是“术”不是“道”
地基打好了,你得让你的武器锋利起来。这一梯队的书,就是帮你提分、帮你找感觉的“磨刀石”。
头号利器,永远是历年真题。别问我什么辅导书最神,我告诉你,真题就是唯一的“圣经”,是出题人思路最直接的体现。找近五到八年的真题,不是做一遍对个答案就完事了。你要像个侦察兵一样去研究它:
- 考什么? 把考点频率画个正字,哪个是高频考点,哪个是冷门,一目了然。你的复习精力,就要像炮火一样,精准覆盖那些高价值目标。
- 怎么考? 是考定义,还是考应用?是选择题的陷阱,还是简答题的逻辑?摸清了套路,你答题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
- 错在哪? 错题本这东西,老生常谈,但真正用好的没几个。每一道错题,都是你知识体系里的一个窟窿,你要把它当成一次战斗复盘,不仅要订正答案,还要在旁边写下你当时为什么错,是概念不清、审题失误还是计算粗心。这比你再刷一百道新题都有用。
除了真题,就是那些高质量的辅导书了。这玩意儿市面上多如牛毛,怎么选?记住一个原则:选那些讲解透彻、体系化强的,而不是那些只给你罗列知识点的。好的辅导书,应该能帮你把官方教材里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告诉你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特别提一下科学文化知识这一块。很多战友在这上面栽跟头。如果你基础很差,别不好意思,直接去搞一套高中教材和《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类的东西来啃。别觉得丢人,这叫“降维打击”。高考的知识体系和难度,应付部队考学的科学文化部分,绰绰有余。把里面的基础公式、定理、常识点过一遍,效果立竿见影。
第三梯队:定心丸,是“魂”不是“形”
仗打到最后,拼的不是装备,是士气,是精神。考学也一样,到了冲刺阶段,最折磨人的不是又遇到了一个不会的知识点,而是心态的波动和身体的疲惫。
这时候,你需要一些能给你注入力量的东西。
我强烈推荐你床头放一本《毛泽东选集》,尤其是前四卷。别把它当成政治任务。你把它当成一部顶级的战略教科书、一本屠龙术来看。看看主席在那么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是怎么分析问题、怎么建立统一战线、怎么以弱胜强的。那种大格局、大智慧,能让你从繁琐的考点里暂时跳脱出来,给你一种“精神按摩”。你看懂了《论持久战》,还怕你这几个月的备考持久战吗?
还有,可以读一些人物传记,尤其是那些百折不挠的将帅、科学家的传记。看看别人是怎么熬过低谷的,怎么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的。这比任何心灵鸡汤都管用。它会让你觉得,你现在这点苦,这点累,真的不算什么。
最后,我想说,书只是一个载体。真正决定你能不能考上的,是你利用时间的效率,是你面对困难的韧性,是你对自己未来那份不容置疑的渴望。
把书桌当作战位,把笔当成钢枪,把知识点当成一个个需要攻克的山头。当你把备考的每一天,都当成一次冲锋,那么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已经赢得了这场对自己发起的战斗。
路是自己走的,书是自己啃的。别再收藏一堆书单然后让它们在角落里吃灰了。挑准你的武器,然后,就去战斗吧。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