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我就把我书架上那些翻烂了的、垫过桌脚的、最后又被我供起来的宝贝疙瘩掏出来给你盘盘。这单子可能跟网上那些千篇一律的推荐不太一样,因为这是我用真金白银和大量时间试出来的,有我自己的偏见,你酌情听。
地基,也是天花板: **《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
如果你的书架上只能有一本摄影书,而且你还想正儿八经地把这事儿学会,那就别犹豫了,就是它。上下两册,砖头一样厚,看着就让人望而生畏。很多人买了,翻两页,就去垫显示器了,我当年也干过这事儿。但某天你真的静下心来,从第一个字开始看,你会发现,这哪是书啊,这根本就是一位手把手带你的私人导师。

它的牛逼之处在于体系。它就像一个耐心的老教授,不急不躁地把摄影这栋大厦的地基、钢筋、砖瓦,一块一块掰开了揉碎了给你看,从最无聊的光圈快门ISO,到让你头大的构图、用光,再到后期思路,甚至怎么跟模特沟通。最关键的是,每一章后面都有“作业”!别小看这些作业,逼着你拿起相机去实践,去犯错,去思考。这套书不是让你“看完”的,是让你“学完”的。啃下来,不敢说你立马成大师,但至少你跟人聊摄影,能说到点子上,而不是只会说“德味,毒”。
修炼内功,拷问灵魂: **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警告:这本书里一个字都没教你怎么调参数,怎么摆姿势。它甚至可能会让你对摄影这件事产生怀疑。
那为什么还要推荐?因为当你拍了成千上万张照片,开始觉得腻味,开始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拍的时候,这本书就是一剂猛药,或者说是一面镜子。桑塔格用一种近乎刻薄的、手术刀般精准的语言,剖析了摄影的本质——它的权力、它的暴力、它的虚伪和它的美。读这本书的过程是痛苦的,你会感觉自己以前那些沾沾自喜的“作品”被扒光了衣服,放在广场上示众。
你以为你在学摄影?不,你在学哲学!它会逼着你去想:我按下快门的瞬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是在记录现实,还是在创造一个被我篡改过的现实?我的照片,除了“好看”,还剩下什么?这本书没法让你拍出更清晰的照片,但它有可能让你拍出更有分量的照片。它修炼的,是你的摄影观。
上古神功,但招招致命: **安塞尔·亚当斯“摄影三部曲”**
这三本书就是摄影界的“九阳真经”:
-
**《相机》**
-
**《底片》**
-
**《冲印》**
我知道,我知道,现在都数码时代了,谁还玩胶片和暗房啊?别急着抬杠。亚当斯这套书的核心,讲的不是胶片,而是光。他提出的“区域曝光法”,到今天为止,依然是理解曝光、控制影调最最底层的逻辑。你看懂了区域曝光,什么“向右曝光”、什么“高光警告”,在你眼里都是小儿科。
读这套书,尤其 **是《底片》**
,你会对“影调”这个词有脱胎换骨的认识。它会告诉你,一张照片从你眼睛看到,到相机记录,再到最终呈现,这中间的光线信息是如何一步步转化、损失和被创造的。这种对像素背后物理世界的理解,是任何一个速成教程都给不了你的。它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虽然练起来枯燥,一旦练成,你再学任何招式都事半功倍。数码后期调色,本质上不就是数码时代的“区域曝光”和“暗房”操作吗?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打通“摄影眼”的任督二脉: **迈克尔·弗里曼《摄影师的视界》**
构图书,市面上一抓一大把,什么三分法、引导线、黄金螺旋……讲来讲去都是那些陈词滥调。但迈克尔·弗里曼这本,不一样。它不只是给你一堆规则,而是试图告诉你,这些规则背后的视觉心理是什么。
这本书最精华的部分,在于它用海量的、精彩的配图,告诉你“看”与“看见”的区别。它教你如何把一个三维的、混乱的现实世界,提炼、压缩、转译成一个二维的、有秩序的平面。它讲线条的张力、讲形状的呼应、讲色彩的情绪、讲画面的动态平衡……我当年就是靠它,才真正从“拍到了”的阶段,开始迈向“拍好了”的阶段。它不会给你一个公式,让你套进去就能出大片,但它会像一个向导,训练你的眼睛,让你在举起相机之前,就已经在脑子里完成了构图。这,就是传说中的 **“摄影眼”**
。
光线是画笔,也是屠龙刀: **乔·麦克纳利《热靴日记》与《雕刻光线》**
如果你想玩闪光灯,尤其是离机闪,那绕不开乔·麦克纳利这个神神叨叨的老头。市面上讲用光的书很多,要么太理论,像物理课本;要么太简单,三两下就完事。但麦克纳利的书,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炮儿吹牛逼。
**《热靴日记》**
更侧重于小型闪光灯(热靴灯)的实战。他不会跟你讲一堆枯燥的指数和公式,而是直接甩给你一个拍摄任务,然后像写日记一样,絮絮叨叨地告诉你他当时是怎么想的、灯是怎么放的、遇到了什么狗屁倒灶的破事、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这种案例式教学,代入感极强,你会发现那些高大上的商业大片,原来也是用一两只小闪灯,加上一些土办法搞定的。
而 **《雕刻光线》**
则更进一步,讲的是用光的思路。书名就点透了本质——光不是用来“照明”的,是用来“雕刻”的。他会教你如何观察光、理解光、并最终创造光。读他的书,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某个布光方法,而是建立了一种用光的自信。你会开始觉得,闪光灯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而是你手里的一把屠龙刀,指哪打哪。
最后一公里,但同样重要: **斯科特·凯尔比的系列丛书**
后期处理,现在谁也绕不开。斯科特·凯尔比,这家伙简直就是个数码暗房的百科全书。他的书有一个巨大的特点:实用主义到极致。
比如他的 **《数码摄影手册》**
系列,就不是传统的教科书结构。它更像一个超长的Q&A,一个问题,一页纸,告诉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设置、怎么拍。而他的 **Lightroom**
和 **Photoshop**
系列教程,更是把“手把手”做到了极致。他不会跟你讲太多底层原理,而是直接告诉你:“想让天空更蓝?第一步,点这里;第二步,拉这个滑块;第三步,好了,就这样。”
他的书,适合放在手边,遇到具体问题随时查阅。它不是用来系统学习的,而是你的“武功秘籍”,忘了哪一招,翻开看看,立刻就能用。对于那些对复杂理论头疼,只想快速解决问题的人来说,凯尔比的书就是救星。
说了这么多,其实书只是地图,只是前人给你画好的路线。真正的风景,还得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去看。把书上的知识,变成你肌肉的记忆,变成你眼睛的本能,这中间隔着成千上万次的快门。
书是地图,相机是鞋,路…在你脚下。去拍吧。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