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这问题问得太大了!“初学”是哪方面的初学?是刚识字的小屁孩,还是打算转行的新手?我总得有个方向,才能给你靠谱的建议,对吧?不过,既然你问了,我这颗热心肠就不能袖手旁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到底哪些书,能让你这“初学者”的开端,不至于那么跌跌撞撞,甚至,还能有点小惊喜。
咱们先不谈那些高深的理论,先从最基本的说起。如果你是个完全的门外汉,对某个领域简直就是一抹白,那我的首要建议是:找本“小白读物”!别瞧不起这些书,它们就像是给你搭了个脚手架,让你能勉强够到点东西。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年我刚接触编程,看到那些厚厚的《XX语言权威指南》,直接腿软。后来,我翻到一本叫《Python编程从入门到放弃》(当然,这名字是开玩笑的,但意思差不多)的,它讲得特别慢,里面每个概念都拆开来,用大白话解释,还有好多让你动手的练习。这种书,别怕它“浅”,够“浅”才好爬。你想想,总不能一开始就让你去攀珠穆朗玛峰吧?

知识的广度,比深度更重要(初期)
尤其是在你还不确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的时候,涉猎广泛才是王道。别一头扎进某个细分领域,等钻进去了才发现,哎呀,这玩意儿我真不感冒。这时候,再去换跑道,那可就耗时耗力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多看看百科全书式的书籍,或者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得特别清晰的书。
比如,想了解历史?那别一开始就啃《史记》这种经典,很多时候,一本通俗易懂的中国通史,或者世界文明史的入门读物,更能帮你建立起一个宏观的认知框架。里面会讲到大事记,人物,文化,经济,让你知道,哦,原来历史上是这么个发展逻辑。等你有感觉了,对某个朝代或者某个文明特别好奇,再去深入挖。
想了解哲学?这东西最容易劝退人了。你别一开始就去看康德、黑格尔,那些名词就能让你头大。找本哲学史概览,讲讲苏格拉底、柏拉图,讲讲他们的基本思想,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重点是理解,不同哲学流派是怎么演变的,解决了什么问题,又提出了什么新问题。哲学书,关键是要看得懂,不是要背下来。
“动手”的书,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点,我得加重语气说:实践!实践!再实践!任何只讲理论不让你动手的书,都是耍流氓。
如果你是学编程的,那必须得是那种,每讲完一个概念,后面立刻跟着一堆练习题,让你自己敲代码,跑结果,改bug的书。《Head First》系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排版设计就很有趣,把学习过程搞得像是在玩游戏。还有那种,从零开始做一个小项目的书籍,比如“用XX语言做一个简单的电商网站”、“开发一款休闲小游戏”,这种能让你快速看到成果的书,成就感爆棚,学习动力自然就来了。
如果你是学设计的,那不能光看画册,得找讲设计原理,讲软件操作技巧,再附带一些实例分析的书。比如,一本讲排版规则的书,里面有无数的“好”和“不好”的案例对比,告诉你为什么这样排版好看,那样就丑。或者一本讲色彩搭配的书,不仅仅告诉你红配绿狗屁通,更深入地讲讲色彩的情感,色彩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运用。
那些“老家伙”,经典永流传
当然,有些书,虽然可能年代久远,但它们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些书,它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里面的思想,很多都还在影响着我们。
比如,想学沟通?那《非暴力沟通》,这绝对是必读。里面讲的那些沟通的模式,听了会让你醍醐灌顶,发现自己以前错得多离谱。想学写作?那《写作这回事》(或者类似的,比如张忆青的《写作教程》),里面讲的那些关于写什么,怎么写,怎么修改的经验,朴实却极其受用。
还有一些经典小说,别以为它们只是故事。好的小说,里面蕴含着对人性的洞察,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对历史的沉淀。读一本好的小说,就像是和作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比如《百年孤独》,它不仅仅是个家族故事,更是对拉美历史、文化、魔幻现实主义的绝佳展现。
找到“对的人”,很重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问谁?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选的书。
如果你问的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学者,他可能会推荐一堆你根本看不懂的学术著作,让你望而却步。但如果你问的是一个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前辈,或者一个和你一样,正在摸索的“过来人”,他们给你的建议,往往更接地气,更实用,也更有温度。
所以,当你看到一本“推荐书单”的时候,看看推荐这个书单的人是谁,他的背景是什么。这一点,比书单本身的内容,有时候还重要。
总之,初学阶段,最怕的就是“盲目”。多问问,多看看,多动手。别怕选错书,错了就换一本。书籍就是你的引路人,找到那个能点亮你好奇心,能给你方向,能让你愿意去“动起来”的书,就是最好的书。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