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这玩意儿,怎么说呢,就像人一样,有高矮胖瘦,有脾气性格,也有能让你一下子就抓住心的,也有看了半天还是云里雾里的。我这人吧,读书不算个什么大学问家,就是闲着没事儿,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往书堆里钻。所以,推荐书嘛,自然得是那些曾经真正打动过我的,或者让我眼前一亮的。
先说点儿小说吧。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偶尔觉得生活太平淡,想要点儿刺激,或者沉浸到别人的故事里去,那《三体》系列绝对是绕不开的。刘慈欣的脑洞,简直了,能把宇宙搅个天翻地覆。那硬核的科幻设定,那种宏大的叙事,读起来,你感觉自己不光是在看故事,更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生死战。特别是《三体》第一部,那个“脱水”的概念,当时把我给惊得,晚上睡觉都觉得有点儿冷。后来嘛,继续看,越看越觉得,人类在宇宙里,真是渺小得像尘埃,但又顽强得不可思议。这书,不是那种轻松读物,它会让你思考,会让你感到震撼,甚至有点儿绝望,但那种绝望里又带着一丝丝希望。

当然了,如果你喜欢更接地气儿,或者说,更贴近人心的故事,那村上春树的书,总能找到那么一两本合你胃口的。我个人尤其钟爱《挪威的森林》。那书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青春的迷茫,一种失去与寻找。读的时候,总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一些事儿,那些青涩的喜欢,那些说不出口的伤感。村上春树的文字,就像一杯威士忌,入口微苦,回味悠长。他的那些意象,那些孤独的个体,那些奇妙的相遇,都像是在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轻轻敲了一下。他写爱情,写死亡,写成长,都带着一种疏离感,但偏偏就是这种疏离感,让你觉得他写的就是你。
再说说散文。我这个人,有时候看小说看得太投入,反而会有点儿累,这时候,散文就成了我的解药。汪曾祺的散文,我简直是爱惨了。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又妙趣横生。他写吃,写景,写人,都带着一种闲适,一种自在。读他的书,就像在夏日午后,坐在老宅子的院子里,喝着茶,听着知了叫。你不会觉得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但你能感受到那种生活本身的美好。比如他写“端午的鸭头”,三两句话,就把那味道写得活灵活现,让你口舌生津。他写“岁朝清供”,把那些寻常的花草,写得如同艺术品一般。汪曾祺的书,适合慢慢品,细细味。它让你懂得,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是一种大满足。
还有,如果你跟我一样,有时候会陷入一些人生困惑,觉得找不到方向,或者对世界充满疑问,那哲学类的书籍,虽然听着就有点儿严肃,但读对了,那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不是那种会去啃黑格尔、康德的死硬派,我更喜欢那些通俗易懂,又有点儿意思的。比如,埃里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这本书,听名字好像挺那个啥的,但它写的,是关于如何去爱,如何去成为一个独立而有爱的人。他把爱拆解开来,让你明白,爱不是什么天生的能力,也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感情,而是一种需要学习和实践的艺术。读完之后,你会对自己,对身边的人,都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鸡汤,但有力量。
再一个,如果你对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有点儿兴趣,但又觉得那些正史太枯燥,那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绝对是入门首选。我当年就是被这套书给“忽悠”进历史坑的。当年明月用一种非常幽默,非常生活化的方式,把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给讲了一遍。他不是那种板着脸讲课的老师,他像是个说书的,把朱元璋、朱棣、王阳明这些人物,都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你读的时候,感觉自己就跟那些人物一块儿经历了。虽然,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那么严谨,但它点燃了你对历史的兴趣,这一点,就够了。读完这套书,你会发现,历史不是一堆冰冷的文字,而是一群活生生的人,在演一出波澜壮阔的大戏。
最后,想说点儿心理学相关的。这几年,大家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学也越来越受欢迎。如果想了解一些关于情绪,关于人际关系的东西,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虽然有点儿老,但至今依然振聋发聩。这本书讲的是群体心理,讲的是为什么人一旦进入群体,就会变得失去理性,变得盲从。读这本书,你会对很多社会现象,很多新闻事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你会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曾经是那“乌合之众”中的一员。它有点儿让人不舒服,但非常深刻。
还有,一些关于写作的书,比如安妮·拉莫特的《写作这件事》。我虽然不是什么作家,但平时也喜欢写写东西。这本书,它不讲技巧,不讲套路,它讲的是写作的态度,写作的坚持。安妮·拉莫特用一种非常直接,甚至有点儿粗鲁的方式,告诉你,写作是件艰难但值得的事。它让你明白,创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你去挖掘,去雕琢的。读这本书,你会觉得,写作这件事,没那么神秘,也没那么遥不可及。
书的世界,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我推荐的,不过是其中的几滴水珠。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渴求,所以,最适合你的那本书,可能还藏在别处。但如果,我的这几句瞎说,能让你在书海中,找到一两艘载你远航的船,那也算值了。记住,书是死的,但能让你思考的,才是活的。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