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琵琶,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那种婉转悠扬,时而如泉水叮咚,时而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响。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也就是个爱琢磨的爱好者。所以,要是问我推荐琵琶书,我肯定得从咱们这些“非科班”的视角出发,讲点实在的,有用的。
首先,我想说,如果你刚入门,别一下子就往那些高难度乐谱里钻。那得跟学说话一样,先学“a, o, e”对吧?所以,《琵琶基础教程》之类的书,哪怕名字听起来有点“朴实”,但绝对是你的好朋友。我当时就买过一本,里头把指法、基本功练得明明白白。什么勾、抹、挑、摭,还有轮指,那都是得一招一式抠出来的。书里往往会配一些简单的练习曲,比如《小月儿》、《学习琵琶》这种,别小看它们,练好了,你就打下了坚实的地基。我记得我练《小月儿》的时候,手指头那叫一个酸痛,但坚持下来,感觉指尖都有了“生命”。

等稍微有点基础了,就可以进阶了。这时候,《琵琶考级曲目解析》或者《琵琶演奏技巧进阶》这类书就派上用场了。考级曲目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有明确的梯度,你跟着谱子练,也能大概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哪儿了。像《春江花月夜》、《飞花点翠》这些经典曲子,很多书都会深入讲解。我喜欢那些讲解得细致的书,比如会分析哪个地方该用什么力度,怎么处理乐句的呼吸,甚至是每个音符背后的情感表达。《琵琶演奏技巧进阶》这类书,更侧重于技巧的提升,比如轮指的提速、滑音的运用,还有一些装饰音的处理。我曾经对着一本书,反复琢磨那个“刮奏”,简直是把指甲盖都磨平了,但那种“丝丝缕缕”的声音出来的时候,真的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当然,除了教程类的,我特别推崇那些曲谱集,而且是那种标注清晰、版本可靠的。比如,一些整理了历代名曲的集子,像《十面埋伏》、《霸王卸甲》这种,都是琵琶的“硬菜”。但关键是要找到好的编订本。我曾经买过一本,谱子密密麻麻,一点注释都没有,完全是“照猫画虎”,结果练得一塌糊涂。所以,后来我就特别留意那些有详细演奏提示、甚至带指法标注的谱子。有些书还会附带一些历史背景介绍,告诉你这首曲子是怎么来的,在什么场合演奏,这能让你对音乐的理解更深一层。听着《十面埋伏》,我总能脑补出战场上的金戈铁马,那种壮阔的感觉,是单纯看谱子体会不到的。
我还想特别提一下,关于琵琶历史和理论的书,也很有必要看看。虽然不是直接练琴,但了解多了,你会发现音乐的“味道”不一样了。比如,《中国音乐史》里关于琵琶的部分,或者是专门讲琵琶发展史的书,都会告诉你琵琶是怎么从古代的“弦鼗”演变过来的,不同时期有哪些代表性的演奏家和作品。你知道吗?古代的琵琶跟现在长得还不太一样,声学原理也不同。了解这些,你弹起曲子来,会觉得更有“根”。还有些书会讲到琵琶的调弦、品位等等,虽然听起来有点“枯燥”,但对理解曲子的音乐性和演奏方式很有帮助。
我个人很喜欢那些带有个人见解和情感色彩的书。比如,一些老一辈琵琶大师的演奏札记或者教学心得。这些书往往不是那么系统,但里面透着一股“匠人精神”,还有对音乐纯粹的热爱。我读过一位已故的琵琶演奏家写的随笔,他在里面讲到自己对某个音色的追求,怎么通过调整身体的姿态、指尖的触感来达到那种“如泣如诉”的效果,看得我特别感动,也特别受启发。这种“走心”的书,比那些干巴巴的理论更打动人。
当然,也不能忘了电子资源。虽然你问的是“书籍”,但现在很多优秀的琵琶教程、曲谱,甚至大师的演奏视频,都能在网上找到。有些网站会提供高清的乐谱和详细的教学视频,跟着学,效果可能比看书还好。比如,有些视频会把指法动作放大,让你看得一清二楚。不过,我还是觉得,手里握着一本实体书,那种触感,那种翻页的仪式感,是电子设备替代不了的。而且,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茶,捧着一本心爱的琵琶书,慢慢钻研,那种感觉,无与伦比。
总而言之,推荐琵琶书籍,我觉得关键在于契合你的当下需求。初学者别好高骛远,扎实基础是王道;有一定基础的,可以向着经典和技巧进发;而对音乐本身有追求的,别忘了理论和历史的书籍。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些让你读了就想拿起琵琶弹几下的书,那才是真正的好书。别怕多尝试,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书,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