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推荐书,这事儿吧,挺看人,也挺看心情的。我脑子里过一遍,立马就跳出好几本,但又不全是那种“经典必读”,更多的是,哎呀,就是那时候,我需要它,它就那么恰好地出现了。
先说一本,《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写的那叫一个惊心动魄!第一次读的时候,脑子跟不上他那跳跃的思绪,时间线跟麻花似的缠绕不清。但就是这种混乱,反而让我觉得无比真实。那种家族的命运,就像被诅咒了一样,一代又一代,重复着相似的悲剧,又夹杂着一些无法抑制的疯狂和浪漫。奥雷里亚诺上校,他制造小金鱼,然后又熔化,周而复始,我当时看到这儿,真是鼻子都酸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宿命感啊!你以为你逃脱了,结果发现,你只是在原地打转。这本书,我得说,第一次读,别太较真,就让那些玛丽安娜、奥雷里亚诺们在你脑子里晃荡,感受那股子魔幻现实的劲儿,就好。等过几年,你再翻开,保准有不一样的震撼。

然后,还有一本,《局外人》。加缪的书,他总是能用最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酷的笔触,去解剖人性的荒谬。默尔索,那个在葬礼上哭都不哭的人,我一开始觉得他真是个怪胎,太不正常了。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我慢慢理解了他,甚至开始有点同情他。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不愿意去迎合那些虚伪的规则,那些所谓的“情感”。他觉得太阳刺眼,觉得海浪声聒噪,他只是忠于自己的感受。这种“忠于”,在别人看来,就是“冷漠”,就是“不合群”。他最后站在审判席上,面对着无数双眼睛,说出“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我当时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是一种多么绝望的坦然啊!《局外人》不是一本让你感到舒服的书,它会让你审视自己,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那些社会规则,你可能会觉得,哎呀,好像我也经常为了“合群”而压抑自己呢。
再换个风格,我最近很喜欢村上春树。当然,他出名的书太多了,《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什么的,都挺好。但我更想提一本,《1Q84》。这书,怎么说呢,他真是能把现实和幻想编织得天衣无缝。青豆和天吾,他们两个人的世界,虽然平行,但又充满着奇妙的联系。那个“1Q84”的世界,有两个月亮,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安和异样。我读的时候,就好像自己也置身于那个世界,能感受到那种,嗯,怎么形容呢,一种疏离感,又带着点宿命的召唤。书里那些细致的描绘,比如青豆在天吾的房间里,感受到的那股子“空气”,还有那些“小人”,都让人觉得,好像真有这么回事儿。村上春树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总能让你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而且,还能让这些不可能,在你心里留下点什么。他写人物内心的挣扎,那种孤独,那种对意义的追寻,都写得特别到位。
还有一些,可能不是小说,但同样让我受益匪浅。比如《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很多过去的认知。丹尼尔·卡尼曼把人类的思考模式分成了“系统1”和“系统2”。系统1就是那种,你看到一个鬼脸,立马就觉得害怕,是那种直觉,快速的,但有时候会犯错误。系统2就是你算一道数学题,需要缓慢的,逻辑的思考。我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我脑子里很多“理所当然”的想法,都是系统1在捣鬼。它会让你冲动消费,会让你误判形势。书里讲了很多认知偏差,比如“锚定效应”,就是你第一次听到的数字,会影响你后续的判断。我当时就觉得,哇塞,原来我这么容易被操控啊!这本书,绝对是那种,读了之后,你会忍不住跟身边人安利的。它能让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更理性地做决定。
最后,想说说《瓦尔登湖》。梭罗,那个隐居在瓦尔登湖边的男人。他的文字,就像湖水一样,清澈,宁静,但又深邃。他离开了城市,去森林里盖房子,种地,观察动植物,思考生活。他并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寻找。寻找一种纯粹的生活,一种不被物欲所累的生活。他说,“我走进森林,是因为我希望认真地生活,把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都吸吮干净,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东西,像瘦削的腿一样,踢开,免得当我生命终结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这句话,我至今都记得。它让我反思,我每天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觉中,错过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瓦尔登湖》是一本能让你慢下来的书,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回内心的宁静。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像《活出生命的意义》,《追风筝的人》,《围城》……每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给你不同的启示。推荐书,其实也是在推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考角度。希望我的这些“碎碎念”,能给想找书看的朋友,带来一点小小的火花。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