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非要我说,有几本书,它们不只是食谱的堆砌,它们是能重塑你厨房观的“心法秘籍”。
首先,绕不开的,是那本改变了无数厨房小白命运的书——萨明·诺斯拉特的《盐、脂肪、酸、热》。

说真的,这本书刚到我手上的时候,我有点不屑。没有精美到令人发指的图片,排版也朴素。但读下去,我感觉自己的天灵盖被“啪”地一下掀开了。它根本没在教你“一个番茄炒蛋要放几克盐”,它在给你一把钥匙,一把能打开所有食物风味密码的万能钥匙。
盐、脂肪、酸、热,这四个字,简直就是厨房里的摩斯密码。萨明用一种近乎“话痨”式的热情,把这些玄之又玄的烹饪原理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得明明白白。你看完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我之前炖肉不够香,是因为没用对脂肪来锁住风味;原来沙拉寡淡无味,是因为缺少了那一点点酸来提振灵魂。这本书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赋予你的自由。它不是给你鱼,而是教会你织网。你看完它,再去看任何一份菜谱,都会带着一种审视的眼光,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步骤,甚至,你知道哪里可以即兴发挥,哪里又是绝不能逾越的红线。它让你从一个菜谱的复读机,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者”。
如果你已经过了需要烹饪“心法”的阶段,想在某个具体的菜系里扎得更深,尤其是咱们自己的中餐,那我掏心窝子推荐扶霞·邓洛普的《鱼翅与花椒》的姊妹篇,那本专门讲家常菜的——《家常菜》(Every Grain of Rice)。
扶霞这个英国女人,对川菜的理解,坦白说,比很多土生土长的四川人还要通透。别被她外国人的身份骗了。她的文字里没有那种猎奇式的东方主义凝视,全是扎扎实实对食材的尊重和对火候的敬畏。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日常性”和“可执行性”。
它告诉你,真正的中式家常菜,不是餐厅里那些需要宽油、猛火、复杂吊汤的大菜。它就是一盘清炒的豆苗,一碗麻婆豆腐,一碟拍黄瓜。扶霞把这些菜的灵魂——比如姜葱蒜的配比、酱油和醋的平衡、断生的时机——用一种近乎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记录下来。你跟着她的方子做,失败率极低。而且,她会告诉你很多“为什么”,比如为什么肉要先用淀粉抓一下才会嫩,为什么炒绿色蔬菜要加一点糖。这本书就像一位懂你的厨房老友,在你手忙脚乱的时候,稳稳地扶你一把。它能彻底治好你的“中餐恐惧症”,让你发现,原来用一口最普通的铁锅,也能炒出锅气。
聊完了日常,我们聊聊那些需要一点点“仪式感”的时刻。比如,你想亲手烤一个面包。
这时候,你需要的就不是一本温情脉脉的散文集了,你需要一本硬核的、能当教科书啃的“砖头”——肯·福基什的《面粉、水、盐和酵母》。
警告:这本书不适合只想随便玩玩的人。它会让你对双手沾满黏糊糊面团这件事儿,产生一种近乎神圣的迷恋。福基什是个工程师出身的家伙,所以他的书里充满了对时间、温度、比例的精准控制。他会教你如何“喂养”你的天然酵母,如何观察面团发酵时那些细微的气泡,如同观察一个新生的婴儿。
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把烤面包这件事,从一种单纯的“技术”,提升到了一种近乎“修行”的层面。你需要耐心,需要观察,需要用你的指尖去感受面团的生命力。当那个表皮有着深色焦糖斑、内部组织是漂亮不规则大孔洞的欧包,从你家的烤箱里被取出来,发出清脆的“咔嚓”声时,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一个面包,它是你用时间和专注浇灌出的作品。
当然,厨房里也不全是苦修。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纯粹的、爆炸性的灵感。
提到灵感,就不能不提Yotam Ottolenghi(奥托伦吉)。他的书,比如《耶路撒冷》或者《简单》,简直就是厨房里的调色盘。翻开他的书,就像一头扎进马拉喀什的香料市场,各种你熟悉又不熟悉的食材,以一种匪夷所思又无比和谐的方式搭配在一起。烤花菜配上石榴籽和芝麻酱,茄子搭上酸奶和莳萝……
你可能不会照着他的菜谱一板一眼地做,因为有些香料和食材确实不好找。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他让你看到,原来蔬菜可以有这么奔放的表达,原来香料的世界如此广袤。他的书,是那种你会在某个百无聊赖的下午,泡上一杯茶,窝在沙发里慢慢翻看的书。它不催促你动手,它只是轻轻地在你脑子里种下一颗种子,也许下一次你做沙拉的时候,就会鬼使神差地撒上一把烤过的坚果和一勺蜂蜜。它激发的是你的想象力,这比任何精确的配方都来得珍贵。
最后,我想推荐一本“非典型”菜谱。严格来说,它甚至不能算菜谱。那就是清代大才子袁枚的《随园食单》。
这本书里,没有克数,没有步骤图,甚至很多菜的做法只有寥寥数语。但它为什么重要?因为它谈论的是中餐失落已久的“审美”。袁枚这位老饕,他教的不是菜,是“品”。他告诉你,“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他告诉你,“鸡、猪、鱼、鸭,虽极肥之物,总要使其油在肉中,不令溢出为妙”。
读《随园食单》,像是在和一个三百年前的美食家隔空对话。他会告诉你什么食材要用什么火候,什么菜“过犹不及”。它让你思考的,是超越了“好吃”这个层面的东西,是关于食物的哲学,是关于搭配的智慧,是关于一种精致而不张扬的生活态度。这本书没法让你立刻学会一道菜,但它会慢慢地、潜移默化地,提升你的“食商”。你会开始理解,为什么一道顶级的开水白菜,比鲍鱼鱼翅更见功力。
说到底,一本好菜谱,最终的目的,是让你扔掉菜谱。它在你心中构建起一个足够坚固的烹饪体系,让你面对一堆杂乱的食材时,不再慌张,而是胸有成竹,信手拈来。上面这几本,就是我书架上那些被油污和战斗痕迹包裹着的,真正的宝贝。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