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考研的书单,那跟“千人千面”也没差,但总有些“定海神针”般的存在,是多数人都绕不开的。
先说英语吧,这玩意儿,是不少人的心头大患。

词汇,这可是个老大难。如果非要我推荐一本词汇书,那一定是《恋练有词》(朱伟老师的)。别误会,我不是说这本书有多么神奇,让你背一遍就过目不忘。它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把那些考研高频词,用历年真题串起来了。你背单词的时候,不是孤零零地对着一个词和它的释义发呆,而是能看到它在真题里,是怎么活生生地出现的。这感觉,就像是给冰冷的单词注入了灵魂,瞬间变得亲切许多。而且,朱伟老师在视频课里讲词,时不时会冒出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段子,把枯燥的背词过程点缀得没那么煎熬。当然,光有书不够,还得配上墨墨背单词或者扇贝单词这种APP,利用碎片时间反复刷,这才是王道。不然,买再好的书,放着积灰,那也是白搭。
语法呢?说句实话,考研英语对语法考察得没那么细碎,更多的是理解长难句。但如果你基础实在薄弱,看长难句就像看天书,那可以考虑翻翻张剑老师的《考研英语语法精讲精练》,或者任何一本你看着顺眼的“长难句分析”。这类书的核心不在于让你背多少语法规则,而是教你怎么拆解一个复杂的句子结构,找出主谓宾,理清修饰关系。就那么几章,花个十天半个月啃下来,再去做真题,你会发现世界清晰不少。
阅读,这才是英语的核心得分点啊!我敢拍着胸脯说,历年真题,就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没有之一!市面上那么多的阅读专项,什么《阅读理解150篇》,《阅读高分冲刺》,甭管它名字有多唬人,都抵不过真题里最原汁原味的文章。推荐买《考研真相》或者张剑的《黄皮书》。这两套书各有千秋,《考研真相》的特点是讲解非常非常细致,每一句话的翻译、每一个单词的替换,甚至出题人的小心思,都恨不得掰开揉碎了给你看;《黄皮书》则更偏向于题型分析和解题技巧。我建议啊,初期可以先用《考研真相》打基础,把它当成教材来精读,后期冲刺的时候,再用《黄皮书》来刷题、找感觉。记住,真题至少得做两遍,第一遍是不计时的精读,一个词一个词地抠,第二遍才开始模拟考试计时做。那种在真题里跌倒、爬起、最终悟出点门道来的过程,才是最宝贵的。
写作,嗯,这玩意儿就比较玄学了,但也不是无迹可寻。王江涛老师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这书简直是人手一本。它不是教你写多华丽的辞藻,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模板”或者说“框架”。小作文,大作文,各种类型,都有现成的句子、段落可以借鉴。你别笑,考研这种压迫感极强的考试,哪有那么多时间让你去天马行空地创作?背!背他的好词好句,背他的万能模板,然后自己学会灵活变通。每当我背单词背到想撞墙,做阅读做到眼花缭乱时,翻开王江涛,背上几篇范文,感觉就像给自己打了支强心剂,哪怕是生搬硬套,在考场上也能挤出点东西来。
聊完英语,再说说政治,这门课简直是“肖秀荣得天下”。
没错,就是肖秀荣,没有之一!他老人家简直就是考研政治界的“神”。他的书,一套一套的,江湖人称“肖秀荣全家桶”。具体包括:《精讲精练》(打基础用的,内容全面)、《1000题》(选择题练习,必刷!),以及考前冲刺的《肖八》和《肖四》(预测题,尤其是肖四,那命中率高得吓人,每年都有考生感叹“肖老又压中了!”)。
我的经验是,先用《精讲精练》把知识点过一遍,不需要背诵,理解为主。然后,重点来了,《1000题》必须一题不落地刷完,而且要反复刷,尤其是错题,争取做到每个知识点都了然于胸。到了考前一个月,《肖八》和《肖四》那就是你救命的稻草。尤其是肖四的大题,那简直是指路明灯,我当年就是把肖四的大题答案来回背了好几遍,考场上直接默写,效果那是杠杠的。当然,如果你觉得看书枯燥,也可以搭配徐涛老师的强化班视频课,他讲课风趣幽默,能把那些枯燥的政治理论讲得活泼生动,听着不犯困。听完课再刷题,效果翻倍。政治这门课,就是多看、多背、多刷题,没有捷径。
数学,这可是让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科目。
数学这东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我强烈建议你,先把大学里学的那些教材好好捡起来,比如同济大学出版社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几本书,别嫌弃它厚重,它是你考研数学大厦的地基。只有把这些基础知识点吃透了,你才能谈复习和提高。
教材啃完之后,你就可以正式进入考研复习阶段了。市面上最主流的复习资料,无非就是张宇和李永乐/李正元老师的系列。
张宇老师的书,他的《高等数学18讲》、《线性代数9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讲》(俗称“张宇全家桶”),风格是偏重理解、思维拓展,题目也比较灵活,甚至有点“鬼”。如果你是那种喜欢钻研、追求深刻理解的学霸型选手,或者你的目标是数一、数二这种难度比较大的科目,那张宇的书非常适合你。他的视频课也讲得激情澎湃,能把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讲得引人入胜。我当年就是跟着张宇的视频和他的书一路走过来,虽然过程痛苦,但每次搞懂一道难题,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比吃蜜还甜。
而李永乐(或李正元)老师的《复习全书》,则更偏向于系统性、全面性,题目类型覆盖广,讲解也比较传统扎实。如果你是基础一般,或者更注重打牢基础、稳扎稳打的类型,那这套书会让你感到踏实。很多同学会选择先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把知识点梳理一遍,再用张宇的题目来拔高。
无论选哪位老师的书,历年真题都是绕不开的终极武器!数学真题和英语真题一样重要,甚至更甚。做真题,不是为了押题,而是为了摸清命题人的思路,了解各个知识点的考查频率和难度。至少要刷三遍,而且要计时,要模拟真实考场环境。做完之后,对照答案,把错题和那些你似懂非懂的题目,标记出来,反复琢磨,直到你看到类似的题型,一眼就能找到突破口。
最后,专业课。这个嘛,就真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专业课的书,基本没有统一的“神书”,因为它高度依赖你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我的建议是:
- 目标院校的指定参考书: 这是毋庸置疑的,有些学校会明确列出参考书目,那就照着买,一本不落地啃。这些书往往是出题人平时教课用的教材,是他们知识体系的根基,考点很可能就藏在字里行间。
- 学长学姐的经验: 如果学校没有明确指定,或者指定书目过于宽泛,那就赶紧找你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取经。他们是过来人,最知道哪些书是“潜规则”的考点,哪些是浪费时间的。
- 专业课辅导班讲义(谨慎选择): 市面上有一些针对热门专业的辅导班,他们的讲义通常是整理浓缩过的知识点,可以作为补充,但不能完全依赖。毕竟,有些“独家”内容,可能就是辅导班自己的臆测,不是学校真正的考点。但如果确实找不到方向,作为 指路明灯 ,倒也未尝不可。
- 真题分析: 专业课真题的重要性,不亚于公共课。通过真题,你能逆推出哪些知识点是高频考点,哪些题目是你需要重点攻克的。有些院校甚至会连续几年考同一个知识点。所以,想方设法搞到真题,并认真研究,这才是王道。
说到底,书只是工具。再好的书,你只是买来摆着看,那也跟废纸没什么两样。考研这条路,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你需要的是耐心,是毅力,是面对枯燥日复一日的坚持。每当你感到疲惫,或者开始怀疑自己,看看那些被你翻得起了毛边、做了无数笔记、写满批注的书,它们会无声地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些墨迹,那些磨损,都是你努力的痕迹,都是你通往胜利的勋章。
所以啊,选对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你怎么去“对待”这些书。它们不是死的知识,它们是你的磨刀石,是你的战友,是你在漫漫考研路上最忠实的伙伴。把它们吃透,把它们变成你自己的东西,那才算真本事。别怕买错几本,也别纠结于某一本书是不是“最好”,因为最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祝愿每一位正在考研路上奋斗的朋友,都能手握良书,披荆斩棘,最终金榜题名!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