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入门级的,强烈推荐《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别看名字土,内容绝对扎实。想想啊,学医的,连人体结构都搞不清楚,那还怎么玩?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图多!而且是彩色的!对于我们这种视觉动物来说,简直是福音。记得我刚开始背肌肉的时候,对着这本书啃了整整一个星期,总算是把那些奇奇怪怪的名字和位置给搞清楚了。关键是,它够清晰,不含糊,对于初学者来说,友好度爆表。
然后,再进阶一点,就得看看《生理学》了。这玩意儿可不是让你背概念的,而是要让你理解人体是怎么运转的。别以为生理学就是一堆公式和图表,其实它背后蕴藏着很多有趣的生命奥秘。我当年看的是那个Berne & Levy的生理学,啃得很痛苦,但是啃完之后感觉任督二脉都打通了。现在想想,那些复杂的离子通道、激素调节,其实都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你熬夜之后心跳加速、压力大的时候胃疼,这些都是生理学在起作用啊!

对了,说到这儿,插一句,别死读书!医学生最忌讳的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当成真理。一定要结合临床实际,多看看病例,多跟老师交流。否则,书读再多也只是纸上谈兵。
接下来,聊聊病理学。 Robbins的《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俗称“大Robbins”,绝对是病理学的圣经。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以及临床表现。但是,说实话,这本书真的有点厚,而且内容比较专业,不适合初学者。我觉得,可以先看看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病理学教材,打好基础之后再来啃大Robbins。当年我为了考研,啃了它两遍,现在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不过,啃完之后,感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了,看CT片都觉得更有底气了。
还有一本,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学书籍,但我觉得每个医生都应该看看,那就是《医生的修炼》。这本书讲述了很多医生的故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令人感动的,也有令人深思的。它让我们看到,医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情怀。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医术固然重要,医德更加重要。
当然,医学书籍浩如烟海,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也不一样。上面推荐的只是我个人觉得比较经典的几本。还有一些其他的书籍,比如《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等,也都是必读的。不过,我的建议是,不要贪多嚼不烂,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认真阅读,深入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学医这条路很苦,也很累,但是,只要你心中有爱,有责任,有担当,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加油!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