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进任何一家书店,或者打开任何一个购物APP,那些花里胡哨的封面、各种“必读”榜单,简直能把人给淹死。什么“大脑开发黄金期”、“情商培养关键期”、“认知能力大爆发”,一个个大词儿砸过来,搞得你好像不买个百八十本,就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别,千万别掉进这个坑里。

作为一个陪着娃从一堆花花绿绿的纸板里摸爬滚打过来的老母亲,我想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忘掉那些“功能性”的焦虑。两岁,这个年纪的孩子选书,核心就三个词,我把它奉为圭臬——互动、重复、联结。
什么叫互动?
绝对不是你指着书上的苹果,问他:“宝宝,这是什么呀?”他奶声奶气地回答:“果果。”然后你心满意足地翻一页。这不叫互动,这叫考试。
真正的互动,是把书变成一个玩具,一个你们俩可以一起探索的“秘密基地”。这时候,机关书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我不是说所有机关书都好,有些设计得花里胡哨,没两下就扯坏了,性价比极低。但有那么几本,堪称经典,能让一个2岁的小屁孩玩到咯咯笑,玩到停不下来。
比如那本《晚安,大猩猩》(Good Night, Gorilla)。我的天,这本书在我家简直被翻烂了。故事简单到不行,就是动物园管理员去跟动物们说晚安,结果一只调皮的大猩猩偷偷拿了他的钥匙,把他身后笼子里的动物全放了出来,一路尾随他回了家。
这本书的灵魂在哪?在那串被大猩猩偷走的五颜六色的钥匙上。每一页,你都能找到那串钥匙,还能找到一个偷偷跟在后面的气球。我家娃那时候最痴迷的游戏,就是我假装是粗心的管理员,他则是那个眼尖的小侦探,一边用小手指狂戳那个藏在角落里的气球,一边用含混不清的语言兴奋地嚷嚷。每一页,他都要负责找到那只跟屁虫大猩猩,还要指出是哪把钥匙开了哪个笼子。这个过程,他不是在“学知识”,他是在玩一个找茬游戏,一个属于我们俩的睡前仪式。他眼里的光,是任何“认知卡片”都给不了的。
还有《点点点》(Press Here)。这本书更绝,它没有任何机关,却把互动的概念玩到了极致。它邀请孩子用手指去“按”书上的圆点,然后下一页,那些圆点就会“因为”你的按动而发生变化——变多、变色、飞到天上去。这简直就是2岁宝宝能理解的最初的“魔法”!他会真的以为是自己的小手指拥有了神力,那种掌控感和成就感,是建立自信的最初基石。你陪着他一起“哇!”,一起晃动书本让小点点“滑下来”,你们俩就成了一对“魔法师”。
说完了互动,再聊聊重复。
你可能会觉得烦。一本书,一个故事,他能让你讲一百遍,从白天讲到黑夜,不带腻的。千万别烦,这是他们在学习,在构建安全感。对一个2岁的孩子来说,可预期的重复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
所以,那些充满了韵律感和重复句式的书,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棕熊,棕熊,你看到了什么?》(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这本书还用多说吗?经典中的战斗机。那一句句“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的循环往复,像一首有魔力的歌。一开始是你读给他听,读个十遍八遍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你读上一句,他竟然能用他的“婴语”接上下一句里那个动物的词儿。这,就是语言的萌芽。他不是在背诵,他是在感受语言的节奏和模式,这是比认识多少个单词重要一万倍的东西。
还有《好饿的毛毛虫》(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从星期一到星期天,从一个苹果到一堆零食,那只小小的毛毛to虫吃了又吃,最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这个故事里包含了星期、数字、食物认知,但这些是重点吗?不是。重点是那种“吃吃吃”的循环,和最后“破茧成蝶”的巨大惊喜。我家娃最喜欢的部分,就是用他那肉乎乎的手指,去戳穿那些被毛毛虫吃出来的小洞洞。每一个洞,都是一次触觉和视觉的双重确认。这种重复带来的熟悉感,让他每一次翻开书都像是见到了一个老朋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联结。
书,是连接孩子和他所处的小小世界的桥梁。他看的不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他是在故事里寻找自己的影子。
所以,那些描绘日常生活的书,描绘那些他每天都在经历、却又无法准确表达的情绪和事件的书,价值连城。
比如小熊宝宝绘本系列,或者米菲兔系列。讲的都是什么?刷牙、洗澡、吃饭、穿衣服、交朋友、说“你好”和“再见”。这些事,琐碎得不能再琐碎,却是他生活的全部。当他看到书里的小兔子也在因为不想睡觉而耍赖,看到书里的小熊也在学习自己上厕所,他会感到一种巨大的共鸣和慰藉。他会明白,哦,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这种“被看见”的感觉,是情绪疏导的最好方式。
当他发脾气乱扔东西的时候,你光说“不许扔”是没用的。但如果你能拿出一本叫《生气汤》的书,陪他一起看看那个叫霍斯的小男孩是怎么把一肚子的火气“煮进汤里”的,他或许就能模糊地理解,原来“生气”是一种可以被处理的情绪,而不是一个需要被惩罚的错误。书本,给了这些复杂情绪一个安全、具象的出口。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怎么给2岁的宝宝选书?
我的建议是,忘掉那些宏大的教育目标。你需要的不是一个“书单”,而是一个“思路”。
- 去找那些能让你和他一起“玩”起来的书 。你们可以一起发出怪声,一起做夸张的动作,一起在书页里捉迷藏。
- 去拥抱那些让他百听不厌的“陈词滥调” 。别怕烦,每一次重复,都是在他心里加固一块关于语言和安全感的基石。
- 去找那些和他生活“一模一样”的书 。让他能在书里看到自己吃饭、睡觉、开心、难过的样子,让他知道,他小小的世界,是被理解的。
把选书的权力,部分地交还给孩子。带他去书店,让他自己在地板上爬来爬去,看他会被哪本书的封面吸引,愿意伸出小手去触摸。他的直觉,有时候比任何专家的推荐都准。
书,对于一个2岁的孩子而言,从来不是知识的容器。它是一种陪伴,一种味道(真的,他们会啃),一种声音(你读给他听的声音),更是你和他之间,一段无可替代的、窝在沙发里、挤在小床上、紧紧依偎的亲密时光。这份联结,才是所有早期阅读里,最最珍贵的东西。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