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那张薄薄的、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单时,我猜你心里大概是五味杂陈。一半是踏入新阶段的隐秘兴奋,一半,不,可能是大半,是对“必读”这两个字的本能抗拒。我懂。太懂了。那感觉就像是有人往你自由奔跑的暑假草坪上,duang duang duang,砸下了几块刻着字的石碑。
别急着皱眉头。也别把它当成什么任务。

我们聊聊这些书。不是老师上课那种掰开揉碎的分析,也不是教辅材料上那种标准答案式的总结。就当是一个过来人,一个比你早几年啃过这些“硬骨头”的学长,跟你闲扯几句。
说到《朝花夕拾》,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其实是“隔膜”。对,你没看错,就是隔膜感。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要去理解一个中年文豪对逝去童年的追忆,这本身就是一件挺“拧巴”的事。你会读到百草园,觉得有点意思,蟋蟀、皂角树、覆盆子,好像还能闻到夏天的草木气息。但紧接着,你就会撞上《二十四孝图》,撞上那个让你昏昏欲睡的衍太太,撞上那些你完全不明白为什么值得一写的琐碎人事。
很正常。我当年读藤野先生那段,甚至觉得有点无聊。一个日本老师,对一个中国留学生好了点,多改了几遍讲义,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当时的我,满脑子都是英雄和冒险,对这种温吞的、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师生情谊,完全无感。
但是,相信我,这本书的“后劲”,大得惊人。你现在读不懂的地方,就像一颗颗埋进你记忆深处的种子。等你再大一点,经历了一些人情冷暖,某天,可能是某个下雨的午后,你可能会突然想起藤野先生在灯下给鲁迅画血管图的那个背影,然后心里猛地一酸。你会突然明白,那种不求回报的、纯粹的善意,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是多么稀有和珍贵。你也会在某个瞬间,理解鲁迅先生写下这些文字时,那份藏在冷峻笔锋下的,滚烫的温柔。所以,读《朝花夕拾》,别怕读不懂。就让那些文字在你心里先“存着”,总有一天,它们会自己发酵,酿出醇厚的酒来。
然后是那本大部头——《西游记》。别告诉我你只看过动画片和电视剧。那不一样,完全是两码事。
我记得那个下午,阳光斜斜地打在课桌上,灰尘在光柱里跳舞,老师在讲台上讲着什么,我已经忘了,只记得自己翻开那本厚厚的《西游记》原著,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像是忽然从一个五彩斑斓的动画片片场,一脚踏进了一个烟火气、妖气、神气、还有点腐朽气混杂的,真实的古代世界。
原著里的孙悟空,远比电视上那个“猴哥”要“野性”得多,也复杂得多。他会因为唐僧念紧箍咒而赌气跑路,会因为妖怪骂他而暴跳如雷,甚至会一棒子打死一群拦路抢劫的凡人。他不是一个完美的超级英雄,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脾气有缺陷的“妖仙”。而唐僧呢?也不是那个只会说“悟空休得无礼”的懦弱师父。他的固执,他的坚持,甚至他的“迂腐”,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没有这份近乎愚蠢的执着,取经大业根本无从谈起。
读原著,你会发现很多电视剧里一笔带过的细节,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力和深刻的隐喻。那些妖怪,不再是脸谱化的坏蛋,他们有自己的洞府,有自己的小妖,有自己的爱恨情仇,甚至有自己的“背景”。你会发现,这是一场光怪陆离的“职场现形记”和“社会关系学”。有后台的妖怪被领走,没后台的妖怪被打死。这背后的讽刺和无奈,当你长大后回头再品,会咂摸出完全不同的味道。所以,请务必一猛子扎进原著里去,去感受吴承恩那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去认识一个真实的、不那么完美的、却因此更加迷人的取经团队。
书单上还有冰心的《繁星·春水》。这可能是最容易被轻视的一本。很多人会觉得,这些小诗,零零碎碎,短短的几句,有点“小儿科”。
千万别。
如果说《西游记》是带你上天入地的大冒险,那《繁星·春水》就是领你“向内行走”的开始。它是你文学审美的一次温柔启蒙。在那个还不太懂得什么是诗歌的年纪,冰心用最清浅的文字,给了你最初的关于“美”的范本。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简单吗?太简单了。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却能一下子击中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它让你知道,原来文字可以像水一样,无声无息地流淌进心里。它在教你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用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去感受自然,感受爱,感受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读这本书,不需要正襟危坐。你可以在睡前翻几页,可以在课间读几首。它就像散落在海滩上的光滑小石子,你随手捡起一颗,都能在掌心感受到温润的光。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会你什么宏大的道理,而在于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看到文学的另一种可能,一种“精巧”与“纯净”的可能。
最后,我想聊聊那本可能会让你感到“不适”的书——高尔基的《童年》。
这绝对不是一本轻松愉快的读物。它不像《城南旧事》那样,隔着一层温柔的纱看童年。高尔基的童年,是“粗粝”的,是充满暴力、争吵和苦难的。外祖父的鞭打,舅舅们的自私,那个弥漫着染料气味的、压抑的家庭环境,对一个初一的学生来说,冲击力是巨大的。你可能会感到压抑,甚至愤怒。
但这正是这本书的力量所在。它毫不避讳地把生活的真相,血淋淋地撕开给你看。它让你知道,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洒满阳光。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片黑暗和污浊之中,高尔基让你看到了“人性之光”。那个善良、慈爱、会讲无数美妙故事的外祖母,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用她的爱和智慧,守护着小阿廖沙心中那点珍贵的火苗。还有那个乐观的“小茨冈”,那些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物,他们身上闪现出的善良和生命力,让你在窒息中,又能喘上一口气。
读《童年》,是在磨炼你的心智。它强迫你去直面世界的复杂和残酷,也让你深刻地理解,在逆境中保持善良和希望,是多么了不起的一种品质。这本书,会让你对“成长”这个词,有更深刻、更沉重的理解。成长,不仅仅是长高长壮,更是内心世界的坚韧和开阔。
所以你看,这张书单,哪里是什么冰冷的任务。
它其实是一份精心准备的“精神套餐”。《朝花夕拾》教你体味“时间”,《西游记》带你见识“世界”,《繁星·春水》让你感受“内心”,而《童年》则逼你直面“生活”。
它们共同为你构建一个最初的、立体的精神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暂时逃离课业的繁重,可以和那些跨越时空的伟大灵魂对话。你现在可能觉得有些书枯燥,有些书深奥,没关系。阅读的意义,很多时候并不在于“当下”的完全领悟,而在于“埋下种子”。
这些文字,这些故事,这些人物,会成为你精神世界最初的基石。它们会在你未来的岁月里,在你需要力量、需要慰藉、需要智慧的时候,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给你回应。
别怕,也别嫌烦。找个安静的角落,泡杯茶,或者就着窗外的阳光,翻开它们。这趟旅程,绝对比你想象的,要精彩得多。这是你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体,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远行。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