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给二年级的孩子选书,我脑袋里就嗡嗡响。各种书单,漫天飞舞,恨不得把古今中外所有沾点“教育意义”的字纸都塞进孩子那还没发育完全的大脑。真的,够了。
我们能不能先聊点别的?聊聊二年级,到底是个什么“物种”。

七八岁的年纪。一只脚还在童话世界里踩着云彩,另一只脚呢,已经小心翼翼地探进了现实的水坑。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有了“我最好的朋友不是你了”的烦恼,会因为老师一句无心的批评而沮গেট一整天。他们的世界,正在爆炸式地变得复杂。所以,阅读,在这个时候,不应该是另一项任务,另一座需要翻越的大山。它应该是一艘船,一个树洞,一双翅膀。
所以,我这份书单,不求“权威”,也不为“必读”这两个字背书。它只是一个老母亲,在陪着自家那个“小神兽”磕磕绊绊走过二年级后,掏心窝子的一点分享。有些书,可能早就被你说烂了,但我还想再掰开揉碎了,聊聊它到底好在哪儿。
首先,请把那些印着“必读”两个大字的厚重名著,先挪到书架最高层。是的,我说的就是那些恨不得让二年级孩子去啃《三国演义》连环画的推荐。别急,真的别急。此刻,我们最需要给孩子的,是信心。是那种“哇,我自己读完了一本书!”的巨大成就感。
所以,我把票投给《神奇树屋》系列。
我知道,这套书太火了,火到有点俗气。但你得承认,它就是好用。它好用在哪儿?它是一个完美的“桥梁”。从几十页的绘本,一下子跳到几百页的纯文字书,大多数孩子会“恐高”。但《神奇树屋》不一样,薄薄一本,几十页,插图精美,文字量刚刚好。更重要的是,它的魔力。杰克和安妮,坐着树屋,一会儿去恐龙时代,一会儿去看古埃及木乃伊,一会儿又和忍者交朋友……这种上天入地的想象力,哪个孩子能抵抗?我儿子那会儿,就是靠着这套书,完成了从亲子共读到自主阅读的关键一跃。他读完一本,就跟打通了一关游戏一样,那种满足感,比你夸他一百句“你真棒”都有用。这套书,给的不是知识,给的是阅读的“初恋感”。
接下来,咱们聊点有深度的。但这个深度,不是知识的深度,是情感的深度。
请一定,一定,带着你的孩子,去认识一下《青蛙和蟾蜍》。
如果说《神奇树屋》是冒险的狂欢,那《青蛙和蟾蜍》就是安静的散步。阿诺德·洛贝尔,这家伙简直是个披着童书作家外衣的哲学家。青蛙和蟾蜍,这对好朋友,他们之间的故事,哪一件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无非是丢了纽扣,寄了一封永远也收不到的信,一起吃冰激凌吃到肚子疼。可就是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却写尽了友谊的一切。那种“你很快乐,所以我很快乐”的纯粹,那种“你很烦人,但我还是爱你”的包容。
我记得最深的一个故事,蟾蜍不想起床,青蛙就撕掉日历,让他以为还在昨天。我儿子看到这里,笑得前仰后合。可笑着笑着,他突然问我:“妈妈,青蛙为什么要骗蟾蜍呀?”你看,问题来了。这就是一本好书的力量。它不直接告诉你答案,它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友谊里,有没有善意的谎言?为了让朋友开心,我们能做些什么?这些问题,你空洞地去讲道理,孩子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但一个故事,一颗种子,就这么种下了。《青蛙和蟾蜍》教会的,是共情,是理解那些语言无法描述的、幽微复杂的人类情感。
然后,我们需要一点“不正常”。
对,你没看错,就是不正常。二年级的孩子,开始被各种规矩束缚。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回答问题要举手……他们太需要一个出口,去释放天性里那些“野”的部分了。
所以,我强烈推荐《不一样的卡梅拉》。
一群想去看海的鸡,这本身就是个疯狂到极致的想法。卡梅拉和她的孩子们,永远在做一些“鸡”不该做的事。它们去寻找哥伦布,它们遇到了外星人,它们甚至想摘下天上的星星。这套书,简直就是一场想象力的狂欢节。它在用一种极其热闹、极其颠覆的方式告诉孩子:为什么一定得和别人一样?为什么鸡就只能下蛋?你可以有梦想,哪怕这个梦想在别人看来,是那么可笑和不切实际。
在那个“标准答案”横行的年纪,卡梅拉的存在,就像一个大声说“不”的朋友。它保护了孩子心中最宝贵的东西——做梦的勇气。
当然,我们的书架上,不能只有翻译过来的故事。我们的孩子,需要一点点属于我们自己的“根”。
我这里想提一本老书,《宝葫芦的秘密》。
可能有点老派了?但经典就是经典。王葆的故事,在今天看来,依然毫不过时。那个“不劳而获”的美梦,哪个孩子没做过?想要什么,宝葫芦就给你变出什么。多爽啊!可是,当他想和同学下棋,宝葫芦直接把所有棋子都吃掉帮他“赢”;当他想钓鱼,宝葫芦把整个鱼塘的鱼都给他弄了过来……那种从狂喜到尴尬,再到恐惧的心情,张天翼老先生写得太传神了。
这本书,用一种孩子最能理解的方式,探讨了“努力”和“收获”的关系。它不像说教,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不靠自己双手得到的东西,最终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无尽的麻烦和空虚。这种东方式的、朴素的价值观,是西方童书里很少见的。它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世界的坐标系里,找到一点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
最后,拜托了,让孩子读点“没营养”的书吧。
比如,《屁屁侦探》。
一听到这个名字,很多家长可能就皱眉头了。太不严肃了!但你去看孩子们的反应,一个个笑得在地上打滚。一个长着屁股脸的侦探,用“噗噗”的臭屁来破案……这设定,简直精准地踩在了二年级男生的笑点上。可你仔细看,它不只是搞笑。每一个案件,都充满了逻辑推理的线索,迷宫、找不同、细节观察,孩子在爆笑中,不知不觉就锻炼了专注力和逻辑思维。
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快乐。阅读,如果不能带来纯粹的快乐,那它就是一种刑罚。不要总想着“这本书能学到什么”,有时候,“这本书能让我笑出声”,就已经是天大的收获了。一个因为《屁屁侦探》而爱上翻书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去读《青蛙和蟾蜍》,才有可能去挑战更厚的《夏洛的网》。快乐,才是最强劲的阅读“发动机”。
所以你看,二年级的书单,其实是在搭建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神奇树屋》这样的梯子,帮他爬上独立阅读的高墙;需要《青蛙和蟾蜍》这样的镜子,让他照见自己和朋友的内心;需要《不一样的卡梅拉》这样的翅膀,带他飞向不设限的想象天空;也需要《宝葫芦的秘密》这样的压舱石,让他在文化的海洋里航行得更稳;更需要《屁屁侦探》这样的“零食”,让这场精神盛宴,变得有滋有味,充满欢笑。
别再对着那些长长的书单焦虑了。带你的孩子去书店,去图书馆,让他自己去摸,去闻,去感受。相信他的直觉。那本让他眼睛发光、抓在手里不肯放下的书,就是此刻,他最“必读”的经典。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