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读书没什么章法,全凭感觉。有时候被书名勾住了魂,有时候是朋友一句不经意的推荐,更多时候,是书店里、图书馆里,手指拂过书脊,冥冥中就停在了那一本。拿起来,翻开第一页,如果那开头的几句话,就像一把钥匙,“咔哒”一声打开了什么,那就是它了。
所以要推荐“好看的”,我不能给你一个什么“史上必读XXX本”那种无聊列表。那种东西网上多得是,冷冰冰的。我要说的是那些曾经,或者现在,让我觉得“哇,这个真不赖!”的书。

先说那种能把你整个儿卷进去的吧。要说构建世界,谁能比得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天哪,第一次读的时候,脑子是炸裂的。那个叫马孔多的地方,热得发烫,潮湿得能拧出水来,每个人名字都差不多,但又那么鲜活,那么疯癫,那么孤寂。那不是写故事,那是把一个世界的兴衰,把时间的重量,像潮水一样扑面而来。你读着读着,分不清哪个布恩迪亚是谁了,哪个年代是哪个年代了,可那种感觉——那种魔幻现实主义带来的,既真实又虚幻,既荒诞又宿命的感觉,就死死地攥着你。那本书合上了,好久好久,你都觉得自己身上带了马孔多的尘土和雨水。这算不算“好看”?太算了,是那种壮阔的、有点悲伤的、一眼万年的好看。
换个路子,不是那种铺天盖地席卷你的,而是那种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又像老朋友一样跟你喃喃细语的。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不是讲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它是思考。思考重量与轻盈,思考选择与命运,思考爱,思考自由,思考记忆。它用几个好像纠缠不清的人物,把那些哲学问题,那些我们活在世上总会遇到的困境,掰开了揉碎了给你看。读这本书的过程,有点像一边走路一边跟一个无比聪明的、有点悲观的朋友聊天,他时不时抛出一个问题,让你不得不停下来,看着路边的落叶发呆。那种好看,是清醒的痛,是智慧的光芒,是让你觉得自己没那么孤独,因为人类的烦恼,原来都差不多。它让你审视自己,挺疼的,但疼过之后,好像对生命多了那么一点点理解。
再来说说纯粹是文字、是结构、是想象力本身带来的好看。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这本书,根本没故事,至少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线。就是马可·波罗跟忽必烈大汗聊天,描绘他到过的五十五座城市。但这些城市,哪一个都不是地图上能找到的。它们是梦境,是哲思,是诗,是对城市的各种可能性的变奏。有建在蜘蛛网上的城市,有重复的城市,有名字代表意义的城市,有由欲望构成的城市……读这本书,就像走进一个巨大的、精美的万花筒。每一页,每一段,都是语言的华彩,是想象力的边界游戏。你读完可能不记得具体哪座城市叫什么名字,但那种奇妙的、散文诗一样的、充满灵感的感觉,会留下来。这是另一种维度的“好看”,是形式和意境的极致。
有没有那种,不玩结构,不玩魔幻,就是扎扎实实写人的命运,写生活的残酷,但依然让你觉得“好看”甚至“伟大”的?余华的《活着》,是我的答案之一。这本书,太朴实了,朴实到让你觉得那就是隔壁村二大爷讲的故事。 Fugui一生的经历,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那么多的苦难,那么多的失去,一个接一个,几乎不给你喘息的机会。可Fugui就那么活着,带着他的牛,在夕阳下。它不是卖弄技巧,它是用最简单的语言,讲述了最沉重、最真实的人生。读的时候,你会哭,会痛,会愤怒,但读完,心里又升腾起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命运无常的悲凉,又有对生命韧性的敬畏。这“好看”,是纯粹的震撼,是直抵人心的力量。它剥去了所有华丽的外衣,把生命最本质的模样,血淋淋地摊开在你面前。而这,恰恰是最有力量的。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渡边淳一那些写男女关系的,直白得有点露骨,但那种对人性,尤其是情爱纠葛的细腻描摹,有时候看得你心惊肉跳,觉得“嗯,好像确实是这样”。再比如村上春树,他那种淡淡的疏离感,那些爵士乐,那些意大利面,那些有点迷茫的人物,构成了他独特的氛围。你可能记不住他的故事讲了啥,但那种调调儿,那种孤独又有点文艺的感觉,就是他的“好看”。
有时候,一本历史书也能看得人手不释卷。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而是像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他从那一年切进去,讲大历史下小人物的身不由己,讲体制的僵化,写得极具洞察力,而且文字也带着一股子老辣的幽默。把枯燥的历史,写得像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这难道不“好看”吗?是那种豁然开朗、后劲十足的好看。
还有一些,是科普书。像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把我们习以为常的生命现象,用基因这个单位去重新解读。那种思维方式的颠覆,带来的震撼,比看很多小说都强烈。它让你重新理解自己,理解万物。这是另一种层次的“好看”,是intellectual beauty,是智识的愉悦。
推荐书,真是个太私人的事儿了。我的“好看”,是这些书曾经带给我的感觉,是它们在我心里激起的涟漪,是它们让我看待世界或看待自己的角度发生了偏移。它们有的像一把火,烧得你热烈;有的像一股清泉,洗涤你的心灵;有的像一面镜子,照出你从未见过的自己。
找书就像找朋友,也像谈恋爱,得对上眼缘,得气味相投。我说的这些,也许对你来说,完全不是那回事儿。但我希望的是,我描述的这些“好看”的类型——是构建世界的壮阔,是直面思考的锋利,是语言的华彩,是生命的沉重,是洞察的深刻,是知识的震撼——能帮你找到你心里那种“好看”的感觉,然后循着这种感觉,去书海里冒险。
别怕读不懂,别怕看睡着。有时候一本书,你搁置几年,突然有一天再拿起来,就读进去了。那是因为你变了,或者,那本书一直在那里等你。那些真正“好看”的书,是会等你的。它们就在那里,带着各自独特的光芒,等你翻开,等你感受,等你被它们俘虏。而这个被俘虏的过程,就是读书最“好看”的地方吧。去找吧,去找属于你的那束光。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