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这儿推荐的,不是那种“必读书目”啥的,那些单子,学校老师肯定会发。我说的是,那些可能让你眼睛一亮,或者心里一沉,或者嘴角一咧,甚至后背一凉的书。得有点儿“野路子”的感觉,能勾着你往下看,看完还琢磨好一阵子。
先说点儿“不太规矩”的。别老想着只能看名著。那会儿,我有个同学,愣是把金庸古龙翻了个遍。武侠小说,怎么了?那里面有江湖,有情义,有家国天下,有爱恨纠缠。主角从一个啥也不是的小人物,一步步闯荡,学绝世武功,经历爱恨离别,最终成为一代宗师(或者悲剧英雄)。这不就是成长的故事嘛?初中那会儿,谁不渴望自己有点儿“不平凡”?谁不希望遇到个“扫地僧”或者“东方不败”啥的,指点你一下,让你脱胎换骨?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每一部都是一个世界。古龙呢,可能意境更深,人物更酷,《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那些风流潇洒、洞察一切的家伙,哎呀,看得人心潮澎湃。当然,看这些,可能得偷偷摸摸的,哈哈。但这种阅读体验,那种沉浸感,那种跟着主角一起冒险的感觉,是真的爽!它给你构建了一个想象的世界,让你知道,哦,原来故事可以这么讲,人可以这么活。

好,说点儿“看起来”更正经的。但别以为正经就无聊。
比如,《麦田里的守望者》。萨林格写的。那个主角,霍尔顿·考尔菲德,一个劲儿地骂这个世界“假模假式”(phony)。初中那会儿看,可能有点儿费解,这家伙怎么这么拧巴,这么愤世嫉俗?啥都看不惯。但你再想想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演戏?大人说一套做一套?《麦田里的守望者》,它就像一个青春期情绪的放大镜,把那些别扭、反叛、孤独、渴望理解的心情,一股脑儿地摊给你看。你可能不喜欢霍尔顿,甚至觉得他挺烦人,但他身上那种寻找真诚的劲儿,那种想守护点儿什么不被污染的麦田守望者情结,会像一粒小石子,在你心里噗通一下,激起一片涟漪。这本书,不是给你答案的,它是给你看一种状态,一种赤裸裸的、有点儿疼的青春状态。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拧巴。
再比如,《小王子》。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写的。哎呀,这本书,说它是童话,太低估它了。初中看,可能觉得有点儿奇奇怪怪的,一个住在小星球上的人,跑来地球,遇到狐狸、玫瑰、飞行员。可等你再长大点儿,甚至到我这个年纪再看,里头那些关于爱、责任、驯养、告别的话,那简直是句句扎心。特别是狐狸说的那句“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还有小王子对他的玫瑰那种独一无二的爱。“是你把时间花费在你的玫瑰花上,才使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 这句话,你慢慢品,品出的是什么?是付出,是投入,是独一无二的联结。这本书,文字特别简单,故事特别纯粹,但它背后藏着的,是大人世界里常常被忽略的,那些最最珍贵、最最干净的东西。它会让你偶尔停下来,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成了那个只看数字、忘记了看玫瑰的大人。
来点儿现实,甚至有点儿沉重的?余华的《活着》。这本书,读的时候心里可能会堵得慌。福贵这一辈子啊,经历太多苦难了,家破人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看得人心疼,也困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就为了活着本身吗?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结构,就是平平静静地讲一个人怎么活下来。但正是这种平静,这种不加评判的叙述,才显得那种生命的韧劲儿特别强大。它让你看到,无论遭遇什么,生命都有它顽强的力量。初中读它,可能无法完全体会那种历史的沉重感,但那种面对生活洪流,不屈不挠地“活着”的精神,是能感受到的。它会让你更懂得珍惜眼前拥有的,也会让你对“活着”这件事,有更深层的思考。当然,如果觉得太压抑,可以等等再看,这不是强制的。
或者,来一本故事性极强的,能一口气读完的。《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写的。这个故事发生在阿富汗,关于友情、背叛、内疚、赎罪。阿米尔和哈桑,两个小男孩的故事。里面的情节,哎呀,抓人得很。特别是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他身上那种纯粹的忠诚,跟阿米尔的怯懦、嫉妒形成鲜明对比。那场风筝比赛,那件不堪回首的事,成了阿米尔心里一辈子的痛。这本书,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特别强烈,读的时候,你会跟着主角一起纠结,一起痛苦,一起寻求救赎。它让你看到人性的复杂,看到一个错误可能会追随你多久,也看到救赎的可能。而且,通过故事,你还能了解到一些不一样的文化背景,开阔眼界。好读,而且读完回味无穷。
除了小说,还可以看看别的。比如,一些人物传记。不一定非得是那些“高大全”的伟人。看看那些“有点怪”、“有点偏执”、“特别专注”的人。比如,看看居里夫人的故事,一个女科学家,在那个年代,付出了多少努力和牺牲。看看凡高,他的画,他的孤独,他的燃烧一样的生命。这些人,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困境,都能给你带来启发。你会发现,原来伟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甚至挣扎出来的。
或者,找点儿有趣味的文字。汪曾祺的散文集,随便哪一本都行。写吃的,写花草,写故人,写旧事。文字平淡、家常,但有滋有味,有情有义。读他的文字,就像坐在一个老先生旁边,听他慢悠悠地讲故事,讲那些生活里的小确幸,那些不起眼却温暖的瞬间。那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发现。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读点儿这样的文字,能让你的心静下来,发现原来生活本身,就有这么多美好的细节。
还有一些科普或者人文启蒙的书,但得是那种讲得生动有趣的。不是教科书那样板着脸的。比如一些讲宇宙的书,讲生命的演化,讲人类的历史,但要像讲探险故事一样。《人类简史》青少年版?或者一些更视觉化、更轻松的。关键是勾起你的兴趣,让你觉得,“哇,原来是这样啊!” 看到更大的世界,知道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上,有时候挺重要的。
说到底,读书这事儿,特别个人。别人说再好,你看不进去,也没用。初中这个阶段,就是个大探索期。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试试。对书也是一样。别给自己设限,觉得只能看哪一类。武侠可以看,言情也可以稍微瞄几眼(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回事儿嘛),科幻、悬疑、漫画、杂志、甚至有些优质的公众号文章,只要写得好,有内容,有启发,都可以看。重要的是,你打开了,你看进去了,你有感受了,你开始思考了。
别怕读不懂。有些书,可能现在看云里雾里,没关系,先放着,过几年再拿起来,可能就别有洞天。读书不是一次性的任务,它是一个旅程,甚至好几次旅程。在不同的年纪,读同一本书,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初中,你可能只看到了故事,看到了情节。高中,你看到了人物,看到了情感。大学,你看到了思想,看到了时代背景。工作了,你可能看到了人生的哲理,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所以啊,别听谁说“你应该看什么”,而是去找你想看什么。去书店瞎逛,去图书馆漫游,看到感兴趣的书名、封面、随便翻几页,觉得有点儿意思,就拿起来试试。读一本觉得没劲儿?没关系,放下,再找下一本。书多得是,总有那么几本,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心灵钥匙,就等着你去发现,去开启。找到它,然后,尽情地享受阅读吧。那片天地,真的特别大,特别自由。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