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纪,课业压力是实打实地来了,语数外物化,脑子都要炸开锅。所以,阅读一定不能变成另一个负担,它是喘息,是慰藉,是给紧绷的弦一点松弛。读什么?这得琢磨琢磨。不是随便抓一本就塞过去。得对上他们那个频道。
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小心思了,对成人世界似懂非懂,对同龄人的交往开始敏感。所以,那些讲成长、讲困惑、讲友情和勇气的故事,往往能直击心底。

比如,《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书啊,初读可能觉得 Holden 这小子怎么这么矫情、这么愤世嫉俗?可细品,他那种对虚伪的格格不入,对纯真的执着守护,那种孤独和寻找同类的渴望,不就是很多初二孩子心里没说出口的小秘密吗?它可能不会给什么标准答案,但它告诉你,原来有人跟你一样觉得这个世界有点假。这种共鸣,特别重要。
还有《杀死一只知更鸟》。艾特库斯·芬奇,一个有骨气、有原则的父亲,在那个偏见横行的时代,教导孩子们什么是真正的勇气,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理解与同情。这不是空洞的说教,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现出来的。读完你会觉得,哦,原来坚持对的事情这么难,但又这么有力量。这书,能帮他们建立最底层的价值观。
如果孩子对更宏大、更神秘的世界感兴趣,那《哈利·波特》系列怎么能错过?别觉得这是童书,它的想象力、它构建的魔法世界,它对友情、爱、勇气与牺牲的探讨,简直是无价之宝。哪个孩子没幻想过收到猫头鹰送来的信?没希望自己也有点与众不同的本事?更别提里面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伏笔,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长线阅读能力。代入感太强了,读着读着,感觉自己也是霍格沃茨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冒险、一起成长。
当然,不是只有小说。这个年纪,他们的求知欲开始爆发,对世界是怎么运转的开始产生疑问。科普书是极好的催化剂。《万物简史》这类的书,它不讲艰深的公式定理,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历史娓娓道来。那种宏阔的视角,能瞬间把他们的视野从眼前的习题册拉到星辰大海。让他们知道,自己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微小存在,但这微小中蕴藏着无限可能。这震撼,值了。
对历史开始感兴趣怎么办?那种枯燥的教科书估计看两眼就睡着了。试试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他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堆砌史料,而是抓住了历史上一个看似平常的年份,通过几个关键人物的命运,把那个时代的问题层层剥开。让你看到,哦,原来历史不是遥远的过去,它是活生生的人的选择和命运交织而成的。这能让他们对历史产生真切的感受,而不是觉得它就是一串需要背诵的数字。
或者,想让他们对社会、对人性有点更深的理解?《人类简史》这书脑洞够大,视角够新,它会颠覆很多习以为常的观念。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科学革命,它告诉你人类走到今天这一步,图个啥,付出了啥。读完可能会有点小小的虚无,但这正是思考的开始。
别忘了那些充满生活气息、有烟火气的书。比如像《城南旧事》这种,虽然写的是更早的年代,但那种细腻的儿童视角,对老北京风物的描写,对离别和成长的淡淡忧伤,特别能触动人心。让孩子知道,原来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有欢笑也有眼泪。
还有一些探讨哲学启蒙的书,别一听哲学就觉得高深莫测。有专门写给青少年的哲学书,用有趣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什么是公平?什么是幸福?我是谁?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让他们大脑开窍的过程。
说到底,给初二孩子推荐书目,核心不是列单子,而是理解他们这个阶段的需求。他们需要共鸣,需要拓展视野,需要思考人生,需要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来刺激他们日渐麻木(被功课压的)的神经。
怎么让他们读?这才是大头戏。别强迫,别检查,别布置读后感。这简直是扼杀阅读兴趣的三大杀手。把书放在他们随手能拿到的地方,你自己也捧着书看。家里有阅读的氛围,比什么都强。如果他随手翻了翻,哪怕只看了几页,也是好的。别催,别问“看懂了吗?”,更别问“中心思想是什么?”。可以偶尔聊聊书里的人物,问问他“要是你,你会怎么做?”用闲聊的方式引导,效果好得多。
要是孩子就是不爱读,怎么办?急也没用。也许他还没遇到那本对他而言对的书。也许他现在就是对文字不敏感。那也没关系。人的兴趣点是会变的。保持开放,多给他提供不同的选择,耐心等待。有时候,一本漫画,一本杂志,甚至游戏里的背景设定,都可能是点燃他阅读兴趣的引子。别把阅读看得太窄,信息获取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希望他读文字书,是因为文字承载的信息密度和能激发的想象空间是别的媒介难以替代的。但如果一时不行,别灰心,更别放弃。
记住,阅读这回事,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有趣、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为了他们能看到更大的世界,理解更复杂的人性,拥有抵抗平庸的力量。初二,正是播种的时候。别怕撒下的种子一时没动静,深耕下去,总有发芽的那一天。给他们书,更是给他们一份陪伴和一份理解:爸爸妈妈(或者别的什么身份的我)知道你现在有点乱,有点迷茫,看看这些书吧,也许里面有你想找的答案,或者至少,你会发现你不是一个人在闯关。让他们在文字里安全地叛逆,勇敢地探索。这不比什么都强吗?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