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会儿,语文老师是个挺有意思的老头儿,姓赵。赵老师不搞填鸭式教学,他喜欢讲故事,讲书里的故事,也讲他自己的故事。讲到《骆驼祥子》,他会跟你说当年他下乡的经历,说那些跟他一起在田埂上刨食的乡亲们。他说祥子,其实就是那些老实巴交的中国农民的缩影,勤劳、善良,但也愚昧、麻木。看完书,再听他这么一讲,祥子就不仅仅是个名字了,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时代的悲剧。
老舍先生的文字,京味儿十足。胡同里的家长里短,小人物的喜怒哀乐,都写得特别接地气。就好像你坐在茶馆里,听着老街坊们聊天,倍儿亲切。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的回忆录。说实话,刚开始看,觉得挺闷的,都是些童年往事。但慢慢地,你就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那种批判精神。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像一把刀子,锋利无比,直刺人性的弱点。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到现在都让人热血沸腾。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会儿正是中二病泛滥的时候。保尔·柯察金,简直就是我的偶像!他那种为了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虽然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有些理想主义,但在那个年纪,我们需要这样的英雄,需要这样的精神力量。说起来,那段时间我还特意去书店买了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装版,封面是那种很硬的红色,现在还放在书架上,时不时拿出来翻翻,提醒自己别忘了当初的激情。
《西游记》,小时候看动画片,觉得孙悟空特别厉害,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长大了再看,才发现《西游记》不仅仅是个神话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寓言。唐僧师徒取经的过程,就像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挑战和磨难。孙悟空的叛逆、猪八戒的懒惰、沙僧的任劳任怨,其实都是我们人性的不同侧面。西游记,百读不厌,每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但他们真的是英雄吗?梁山好汉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宋江接受招安,是顺应历史潮流,还是背叛了兄弟?这些问题,到现在我也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也许,这就是《水浒传》的魅力所在吧,它引发我们思考,引发我们争论。还记得当时班里为了讨论宋江的功过,差点吵翻天,好几个同学都红了眼。
《红楼梦》,说实话,初中的时候,我不太喜欢看《红楼梦》。觉得太腻歪了,都是些儿女情长。但是,长大后,再读《红楼梦》,才发现它不仅仅是爱情小说,更是一部百科全书,一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贾府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没落。林黛玉的悲剧,让人扼腕叹息。红楼梦,真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哎,那时候哪懂这些,就觉得林黛玉老哭鼻子,烦死了。现在想想,真觉得自己当年太肤浅了。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体会到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童年》,让我了解了高尔基的苦难生活;《格列佛游记》,让我看到了讽刺的艺术……这些书,都像一颗颗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慢慢地生根发芽,影响着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回想起来,初中那段时光,虽然压力很大,但也充满了美好的回忆。那些必读书目,虽然一开始我是抵触的,但它们却陪伴我走过了青春期,塑造了我的思想和人格。它们不仅仅是书,更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所以,孩子们,别抵触这些书,它们是宝藏,等你慢慢去挖掘。就算现在看不懂,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它们的价值。相信我,等你长大了,回过头来看,你会感谢那些曾经让你头疼的必读书目。它们会让你成为一个更丰富、更深刻的人。真的。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