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说“必看的书籍排行”?哈,哪有什么绝对排行。这玩意儿跟你在哪个战场、带的是哪类兵、你自己的“短板”在哪儿,关系太大了。但要说哪些书,或者哪些领域的书,看了能让你这“丹”炼得不那么焦头烂额,甚至还能时不时散发出点智慧之光,那倒真有那么几类,几本,我愿意搬出来跟你唠唠。
第一类,我一定得先提那些能帮你看懂“人”的书。尤其这帮青春期的孩子,前一秒跟你掏心掏肺,后一秒看你就像看仇人,脸上写满了“生人勿近”。你不懂点发展心理学?那就是瞎子摸象,摸到鼻子觉得是管子,摸到腿觉得是柱子。你得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脑前额叶还没发育完全,他们的冲动、他们的情绪化、他们的自我中心,很多时候是生理决定的,不是他们故意要气死你。理解了这一点,你的火儿至少能下去一半。别小看这个,心平气和是班主任的头等大事。

再深入点,得看点教育心理学。怎么激励一个对学习丧失兴趣的孩子?怎么处理同伴矛盾?怎么面对那些看起来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的主儿?书里不会给你标准答案,但它会给你提供思维框架,告诉你不同的行为矫正理论,不同的沟通策略。比如讲到依恋理论,你会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那么缺乏安全感,动不动就炸毛或退缩,可能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关。那些抽象的概念,一旦在你班的某个孩子身上找到了对应,书就活了,你也跟着活了。你会开始尝试用书里的方法去接近他们,哪怕只是一点点微小的改变,那种成就感,能让你撑很久。
然后呢?沟通!沟通!沟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跟谁沟通?孩子、家长、同事、领导。哪个不头疼?尤其是家长,那真是千人千面,有放手不管的,有过度保护的,有把孩子当提款机的,有把老师当出气筒的。你要是没点沟通的艺术,真是分分钟被气到心梗。
那本《非暴力沟通》,说真的,我觉得应该纳入教师资格证必考范围。它不是教你当“老好人”,它是教你在情绪的漩涡里,怎么还能保持清醒,看到事实,关注需求,表达感受,提出请求。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登天!但读了它,你会开始觉察自己的语言习惯,发现原来自己无意中说了那么多评判、指责、要求。你会尝试换一种方式说话,即使效果不一定立竿见影,但至少,你不会把关系搞得更糟。而且,它也能帮你听懂孩子们那些刺耳的话背后,藏着怎样的未被满足的需求。一个孩子跟你吼“你根本不懂我!”,他真实的需求是什么?可能是被理解,可能是自主权,可能是认可。能听到这些潜台词,班主任的工作才能从灭火变成构建。
除了直接讲沟通技巧的书,一些关于情商和情绪管理的书也太重要了。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个情绪垃圾桶,学生的情绪、家长的情绪、学校的压力,全往你这儿倒。你要是自己的情绪都一团糟,怎么去引导别人?怎么给孩子们一个稳定的情绪锚点?读这些书,不是让你压抑情绪,而是认识它,接受它,然后找到健康的方式去处理它。有时候读着读着,你会突然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对某个特定的学生或家长特别烦躁,原来是触碰到了自己内心的某个未愈合的伤口。这种自我觉察,是成为一个更好的班主任的起点。
再往深了说,得看点教育哲学和教育史。我知道,很多人一听就觉得“太理论了,没用”。但真的有用!当你在日常琐事中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的时候,翻翻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这些人是怎么看教育的。他们可能没教你开班会的方法,没教你怎么写通知,但他们会让你跳出日常,去思考教育的本质,思考你面对的每一个孩子,他最终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读这些书,就像是给自己的教育理念 锚桩。你会开始问自己:我希望把我的班级带成什么样?我希望我的学生们将来离开校园的时候,除了分数,还能带走点什么?这种深层次的思考,能帮你抵御很多来自外部世界的噪音和功利主义的裹挟。它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即使再难,也能坚持下去。
别忘了,还有那些看似不相关的书。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甚至一些人物传记。这些书可能不会直接告诉你怎么当班主任,但它们能极大地丰富你的内心世界,提升你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增强你的同理心。读一个底层人物的挣扎史,你会更能理解那些来自复杂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叛逆,他们的不易。读一个教育家或普通人的传记,你会看到不同的人生轨迹,不同的选择和坚持。这些故事,会让你在面对那些“出格”的学生时,不那么容易简单粗暴地下判断,而是愿意去探究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你会更懂得倾听,更懂得等待,更懂得相信。
所以你说排行?在我看来,没有第一,只有最适合当下的你。也许你正被某个学生的心理问题折磨,那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可能就是你的救命稻草。也许你正为家校沟通焦头烂额,那本讲高效沟通的书就是你的及时雨。也许你只是累了,想找回点初心,那本记录乡村教师故事的书,或者教育大家的随笔集,就能给你温暖和力量。
书不是万能药,它解决不了所有的棘手问题。但它能让你不那么孤单。它告诉你,你的困惑,你的挣扎,不是你一个人在经历。那些几百年前、几十年前的教育者,他们也曾迷茫,也曾失败,但也曾闪光。书给你肩膀依靠,给你镜子反观,给你灯塔指引。
班主任这份工作,是跟鲜活的生命打交道,是跟不确定性共舞。你需要的书,是那些能让你保持敏感、保持热情、保持反思、保持成长的书。它们可能不是排行榜上最畅销的,但它们一定是你最需要的。去读吧,带着你的问题,带着你的困惑,去书里找找答案。即使找不到标准答案,也能找到一种面对问题的勇气和智慧。
最后想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书本的知识,最终还是要回到你的班级,回到你的学生,回到你的具体实践中去检验,去消化,去转化成你自己的智慧。看书的过程重要,把书里的东西“用”出来更重要。这才是班主任看书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谈资,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是为了让你,一个站在讲台前的普通人,能更有底气,更有温度,更有力量地,面对眼前这群闪闪发光、又麻烦不断的孩子们。这,大概就是我对“班主任必看的书籍”的全部理解了。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