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觉得,五年级的孩子看课外书,可不仅仅是为了认字儿,或者完成老师的任务。那是构建自己内心世界的重要砖瓦。你看了什么书,你的底色可能就会染上一点那种颜色。所以,那些“必看”,我更愿意说它是“强烈推荐,错过可惜”的宝藏。
第一类,绝对是冒险和奇幻。五年级,想象力正是最爆棚的时候。你给他一本《哈利·波特》的前几部,或者《纳尼亚传奇》系列,哗——眼前直接就打开一个全新的宇宙。魔法、友谊、勇气、正邪较量,这些主题不光是听着炫酷,它们偷偷地在孩子心里种下最朴素却最有力量的种子。我记得当年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读到哈利第一次坐火车去霍格沃茨,那种期待和未知,简直跟自己要开启什么了不得的旅程一样。那本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每一页都藏着惊喜。纳尼亚呢,更像是一首悠远的歌,里面的狮王阿斯兰,他的温柔和威严,那种牺牲精神,不是空洞的说教,是真真切切让你感受到的。这些书,教会孩子,善良不是懦弱,勇敢不是不怕,而是心里害怕得要死,腿肚子转筋,但还是往前走。

接着来点儿“贴地气”的,但绝不无聊。那些讲成长烦恼、讲人与人之间细微情感的书。比如《奇迹男孩》(Wonder)。天哪,这本书!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好几次鼻子发酸。主人公奥吉,因为面部畸形,从小生活在各种异样目光下。他去上学,遇到的那些事儿,有恶意,也有善意,有误解,也有理解。这本书太好了,它让孩子学会怎么去理解那些跟自己不一样的人,怎么面对偏见,怎么去善良。这不是那种大人板着脸讲的道理,是跟着奥吉的视角,一点一点感受到的。还有《因为迪克西而有你》(Because of Winn-Dixie),一个有点孤独的小女孩,因为一只流浪狗,生活慢慢有了色彩,认识了形形色色温暖的人。你看,阅读有时候就是这样,让你坐在那里,却能体验别人的人生,然后反观自己。
还有些书,你读着读着,会突然心头一震,觉得“哇,原来还可以这样想!”这些书可能没那么长的故事线,但会抛给你一些小小的哲学问题。《小王子》,哎呀,这本书,不同年纪看,感受完全不同。五年级看,可能记住的是那个玫瑰,那个狐狸,那些星球的奇遇。他们会开始模糊地感知到,爱是什么,责任是什么,什么是重要的东西,肉眼是看不见的。这不是考试要考的内容,但这辈子做人,这些可能比分数重要多了。《夏洛的网》呢?讲生命,讲友谊,讲告别。一只小猪和一只蜘蛛的故事,怎么能写得这么动人?读完它,你会觉得,哇,原来友情可以跨越物种,原来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原来文字有这么大的力量,可以把一个平凡的生命变得不平凡。
别忘了幽默!五年级的小朋友,笑点其实挺高的,不是那种挠痒痒的笑。罗尔德·达尔的书,比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玛蒂尔达》(Matilda),简直是他们的菜!那些夸张的情节,有点小邪恶的角色,古灵精怪的想法,能把孩子看得咯咯笑,甚至捂着嘴偷笑。达尔的书里总有一点反叛精神,教孩子不要害怕去质疑权威,要相信自己的独特。这种书啊,读着痛快,想象力就像坐上了火箭。
历史类的,五年级可以开始接触那些以小孩为视角讲历史故事的书。它们不会上来就跟你讲什么条约、什么战役,而是通过一个同龄人的眼睛,去看那个时代的生活,当时的感受。比如一些写二战背景下儿童生活的书(当然要选适合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的),或者讲中国自己历史故事里那些有温度的人物。这些书,把历史变得不再是教科书上冷冰冰的年份和事件,而是有血有肉的人生。
我想说的是,这些书,你放在孩子书架上,别逼他们读。或者说,不要用“完成任务”的方式去对待。那是他们私人的花园,是他们可以躲进去,可以做梦的地方。有时候,他们可能翻开一页,觉得没劲,扔下了,没关系。过一阵子,或者某一个触动他的时刻,他又会捡起来。
阅读这件事,特别是在五年级这个节点,就像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扇窗户。窗外有奇妙的风景,有不同的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他们通过阅读,悄悄地认识这个世界的复杂和美好,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这些书里藏着的智慧、善良、勇气、幽默感,会在他们心里扎根,慢慢地,成为他们长大后面对这个世界的底气。
所以,别光盯着那些考级作文书了。去图书馆,去书店,跟孩子一起逛逛,摸摸那些书脊,翻开它们,闻闻纸张的味道。找到那些能让他们眼睛发光的书。也许是哈利·波特带他去了魔法世界,也许是奥吉的故事让他更懂得善良,也许是小王子的星球触动了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这些阅读的经历,远比记住几个生词、背几段好句来得深刻和长久。它塑造的,是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五年级,正是播种的时候。别犹豫,把这些种子撒下去吧。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