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感受哈,摸爬滚打这些年,陪着家里那位从认字儿开始磕磕巴巴到捧着厚厚的砖头书能津津有味一坐半天,这中间可有不少故事。别指望有个啥“万能药方”,照着念就行。每个孩子不一样,就跟小树苗似的,得看他喜欢啥水、啥土。但这不代表没个章法,有些书,就跟你给孩子打底子似的,是真金白银,错过亏大发。
先说一年级二年级,刚开始识字,或者说主要还是大人带着读、听。这时候,绘本是神仙一样的存在。别觉得绘本简单幼稚,里头门道深着呢。那些图画,颜色,线条,本身就是给孩子的第一堂艺术启蒙课。故事也得挑,不是啥都行。得是那种能钻进孩子心里去的,暖暖的,或者有点小幽默,能让他咯咯笑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啊呀,那句子美得哟,大人听着心都软了。还有《大卫,不可以》系列,哪个小孩不是个小淘气包?看着大卫犯错被批评,简直就是看自己,又好气又好笑。再来点儿经典的,《逃家小兔》,那种母子之间的追逐与爱,简单又深远。这时候,别怕重复,一本好书读一百遍都不嫌多,每次都能咂摸出新的味儿来。孩子的语感、对世界最初的认知,好多都是这时候从耳朵里、眼睛里溜进去的。

到了三年级四年级,识字量上来了,孩子翅膀硬了点,想自己扑腾扑腾了。这时候可以从绘本过渡到字多图少的桥梁书和初级章节书。你看,《小猪梅西》系列,文字不难,故事有趣,讲一只小猪的各种小冒险,傻乎乎的特别招人喜欢。还有《神奇校车》!我的天,这套书简直是把知识点揉碎了喂给你,坐着校车上天入地,去人体里逛一圈,下深海探险,讲真,大人跟着看都觉得新奇,生物、地理、物理啥的,一点儿不枯燥。这时候,孩子开始建立独立阅读的信心,找到自己喜欢的故事类型特别重要。科幻、侦探、动物小说,都可以岔开试试。
重点来了,五年级六年级,这是个分水岭啊!阅读能力突飞猛进的阶段。如果前面基础打得好,这时候恭喜你,可以往那些真正的经典大部头进军了。这些书,文字量大,人物复杂,情节跌宕,读起来是需要点儿耐力的。但一旦啃下来,那感觉完全不一样,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夏洛的网》!这本书我不知道推荐了多少遍。讲啥?讲友谊,讲生死,讲承诺。一只小猪和一只蜘蛛的故事,听着平平无奇是吧?读进去你就知道,文字多干净,情感多真挚。读完能让一个硬汉掉眼泪,你信不?
《小王子》。啊,这个就更厉害了,说是写给孩子的,我看更是写给大人的。每一次读,都能读出不一样的味道。关于孤独、关于爱、关于责任、关于看见本质。那句“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直戳人心。
别忘了我们自己的宝贝,《草房子》。曹文轩老师写的。油麻地小学那帮孩子的故事,桑桑、秃鹤、纸月……写得太真实了,有阳光灿烂,也有忧伤迷茫。这就是我们经历过的童年啊(或者我们想象中的),有泥土的芬芳,有人情世故的复杂,美得有点儿残酷。
当然,还有那些不得不提的重量级选手:《哈利·波特》系列(五年级可以从第一本《魔法石》开始,循序渐进),《绿野仙踪》,《秘密花园》,《柳林风声》……这些书,构建的是一个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让孩子在里面撒欢儿跑,去经历冒险,去感受勇气和善良。它们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价值观的渗透,是想象力的翅膀。
再往深了说,五年级六年级也可以开始接触一些历史人文类的书,但别太枯燥。比如可以讲故事的历史书,人物传记(挑伟人的童年讲起),或者科普读物(得是有趣的,比如关于宇宙啊,恐龙啊)。
话痨了这么多,核心其实就一条:阅读这事儿,得是件快乐的事儿。别把它变成任务,变成负担。这份书单,与其说是“必读”,不如说是提供一个方向,一些特别值得你和孩子一起去“遇见”的书。有些书,孩子可能当下不感兴趣,没关系,放着,过一年半载再拿出来,也许就对味儿了。有些书,可能在他那个年纪有点超纲,大人可以带着读,或者先读个引子勾起他的兴趣。
最重要的是,大人自己得是阅读的热爱者。孩子是复印机,你天天捧着手机,让他去看书,这事儿本身就有点儿拧巴。你得让他看见,你是真的享受阅读,享受那些文字带来的世界。
所以啊,别光盯着这份“必读”清单不放,它只是个起点。更广阔的阅读天地,需要你和孩子自己手拉手去探索。买书也好,去图书馆借也罢,关键是让书成为孩子生活里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就像吃饭喝水呼吸一样。那些在书里遇见的人,经历的事儿,看过的风景,最终都会化成他血肉里的一部分,让他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走得更稳,看得更远,心更丰盈。嗯,就这么简单,又这么难,是不是?但值得我们为之努力。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