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必读书目是什么

我觉得吧,它更像是一份“建议你尝尝看”的菜单。不是说不吃就会饿死,但尝了,你的味蕾可能会被打开,发现一个新世界。初一,孩子刚从小学那种更直观、更图像化的阅读模式里挣脱出来,开始接触篇幅更长、思想更深邃、语言更复杂的文本,这几本书,就像是给他们的一双翅膀,或者说,是几把钥匙,去开启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先说说那些中国味儿十足的。《西游记》,哎呀,这个太经典了!你别跟我说现在电视里动画片、电视剧看了不少,那跟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原著,感觉完全两样。读原著,你才知道孙悟空那股子泼猴劲儿是怎么从字里行间蹦出来的,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沙僧的忠厚老实,唐僧的啰里啰嗦(好吧,这个好像有点偏见),那种人物的立体感,是通过文字堆砌出来的。而且,里面的妖怪形形色色,背后的善恶欲望考验,小时候看热闹,现在读,是不是能咂摸出点别的味道?虽然初一读全本可能有点吃力,那些生僻字、古文表达会绊脚,但读节选也好,或者找个好的青少年版本,至少得把故事脉络、主要人物、那些耳熟能详的降妖伏魔段落给啃下来。这可不只是个神话故事,里面藏着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幽默,还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信念。它是咱们文化基因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不读,总觉得少了点啥。

初一上册必读书目是什么

紧接着,很多人会提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刚听到这个名字,初一孩子可能一头雾水:“朝花?夕拾?捡早上掉的花瓣吗?”不是的!它是鲁迅回忆童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这些文章啊,看着平平淡淡写生活,可字里行间透着鲁迅先生独有的那种深刻讽刺,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读这本书,是让孩子开始接触散文这种文体,感受文字的力量,去体会作者是怎样把那些看似琐碎的记忆,变成充满情感思想的篇章的。而且,通过这本书,他们能 glimpse 到那个时代的生活画面,那跟咱们现在的生活天差地别,这不也是一种开阔眼界吗?别怕孩子读不懂鲁迅的“难”,有些东西,像一颗种子,现在种下,也许要很多年以后才会发芽,但没种,它就永远不会有发芽的机会。

说到外国的,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常常是榜上有名。哇塞,这书!小时候读,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鹦鹉螺号,尼摩船长,神秘的海底世界……那种科学幻想冒险精神结合得太妙了!凡尔纳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写的虽然是科幻,但很多描写基于当时的科学知识,而且想象力狂野又不失逻辑(在那个年代来看)。读这本书,不仅仅是跟着主人公去海底探险,更是激发孩子对科学、对未知好奇心。你知道吗?很多后来的科学家、探险家,他们的启蒙书里可能就有凡尔纳。它告诉孩子,世界很大,有很多没探索过的地方,科学很有趣,值得去钻研。那种探索精神,简直是扑面而来。

还有冰心的《繁星·春水》,那小小的诗句,像夜空中的星星,像春天的小溪。它不追求宏大叙事,而是捕捉那些细腻的、瞬间的情感哲思。读冰心的诗,能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另一种美,不是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涓涓细流般的温柔纯粹,以及对母爱、对自然、对童真的歌颂。在学业压力慢慢上来的时候,读读这样的文字,也许能给心里留一块宁静的角落。而且,这种短小精悍的诗体,对刚接触诗歌的孩子来说,门槛比较低,容易进入。

当然了,书单不是死的,每个学校、每个老师可能都会有自己的偏重。可能会加入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感受那种自由淘气善良的童年冒险;也可能有罗曼·罗兰《名人传》,去了解那些伟大人物如何面对困境、追寻梦想,获取精神力量。甚至一些优秀的科普读物或者讲述中国历史的普及读物,也会被列进来。

你看,这些书的类型其实很多样:有古典名著,有近代散文诗歌,有外国科幻冒险,有传记……它们涵盖了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时代背景。这正是“必读”的用意所在吧——不是让你死记硬背,而是让你尝鲜,让你知道原来书有这么多种,文字可以描绘出这么多姿多彩的世界。

但说实话,仅仅列个书单,让孩子自己去读,效果往往不太理想。想象一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捧着一本厚厚的《西游记》,看着那些有点拗口的字句,多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啊!所以,这“必读”不光是孩子的任务,也是我们(家长或引导者)的责任

怎么让这些“必读书目”不只是书架上的摆设或者应付老师的差事?我觉得呀,得有点策略,有点耐心,还得有点氛围感

首先,别把这事儿弄得像“作业”一样死板。可以把它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比如,读《海底两万里》,我们可以一起查查书里提到的海洋生物图片,看看尼摩船长设计的潜艇图纸(网上很多爱好者画的),甚至可以脑洞大开,讨论如果咱们也能造一个鹦鹉螺号去海底会怎样?读《西游记》,可以跟孩子一起揣摩揣摩孙悟空当时心里在想啥,或者讨论一下哪个妖怪的设计最有创意。把书里的内容往现实里、往想象里延伸

其次,陪伴很重要。初一的孩子,自控力和理解力都还在发展中。有些地方他们读不懂,卡住了,不想读了,这时候如果我们能搭把手,解释一下,引导一下,哪怕是亲子共读一段,或者听听他们读时的困惑,给点鼓励,都能帮他们跨过那些障碍。记得我家孩子当年读某本书,读着读着就皱眉,问他咋啦?他说觉得主角的行为逻辑有点怪。于是我们就一起讨论那个人物当时的处境、心态,慢慢的他就能理解一些了。这个过程,比他一个人硬啃有价值多了。

还有啊,别太追求速度。一本书,读懂了、读进去了,比囫囵吞枣读十本强。允许孩子慢下来,允许他们对某本书暂时没兴趣(但还是得试试,别一开始就放弃)。阅读是个长期主义的事情,不是 Sprint,是 Marathon。

最后,我想说,那些“必读书目”之所以被推荐,大多是因为它们承载了人类文明中一些重要的价值思想情感。它们能帮孩子建立最初的阅读品味,接触到经典的语言表达,打开视野,丰富内心。但这并不是说,读完这些,阅读的任务就完成了。它们更像是一个起点,是告诉你,沿着这些路标,前面还有更广阔的风景。

所以,初一上册的“必读书目是什么”?它是一份充满期待的清单,是通往更深邃更辽阔世界的一些指引。但最重要的,不是书单本身,而是如何去对待这份书单,如何让孩子在接触它们的过程中,真正爱上阅读,从文字里汲取营养力量。别焦虑,一步一步来,和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感受,去成长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237.html

(0)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相关推荐

  • 必读文学书籍

    但后来,慢慢读得多了,才咂摸出点别的味道来。不是说有个清单非得按部就班地打勾,而是在漫长的阅读旅程里,总有些书,它们像路标一样立在那儿,你绕不开,或者说,一旦你碰见了,被它吸引了,…

    2025年6月9日
    00
  • 初二必读的书

    经典名著,感受文学的魅力 阅读经典名著,如同与智者对话,能让我们汲取智慧,提升审美情趣。 《西游记》:这部充满想象力的神话小说,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展现了勇气、毅力与智慧的力…

    2025年4月16日
    02
  • 初中7年级必读书目

    记得七年级那会儿,书的味道是什么?大概是油墨香混着阳光的味道,还有点儿偷偷摸摸的刺激感,毕竟爸妈总觉得我在看“闲书”。所谓的“必读书目”,现在想想,真是五味杂陈。 要说印象最深的,…

    2025年7月3日
    00
  • 炒股人必看书籍

    先说说我个人的经历。刚入市那会儿,我也是啥都不懂,听别人说买啥就买啥,结果可想而知,亏得裤衩都快没了。后来我痛定思痛,开始啃书,一点点积累知识,慢慢才摸索出一些门道。 那有哪些书是…

    2025年6月16日
    00
  • 古典书籍推荐

    文学经典,品味人间百态 首先推荐的是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曹雪芹呕心沥血之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它不仅是爱情故事,更是一…

    2025年1月26日
    00
  • 初二暑假必读书

    🌟经典名著,品味文学之美 读名著,如同与智者对话,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西游记》:这部充满奇幻色彩的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它不仅情节引…

    2025年4月13日
    00
  • 高中生必读书籍推荐

    先说《活着》吧。余华的书,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生活怎么能那么苦?福贵的一生,就是一部苦难史。但看完之后,你不会觉得绝望,反而会觉得,活着,真好。真的,经历过苦难,你才能…

    2025年7月12日
    00
  • 安徽高中必读书

    首先要强调的是,“必读书目”并非一成不变的清单。它会随着时代发展、教育理念更新而调整。大家还是要以学校提供的最新书单为准哦!不过,有一些经典作品,基本是每个安徽高中生都会接触到的。…

    2025年4月22日
    00
  • 一到六年级必读书目

    我自己的感受哈,摸爬滚打这些年,陪着家里那位从认字儿开始磕磕巴巴到捧着厚厚的砖头书能津津有味一坐半天,这中间可有不少故事。别指望有个啥“万能药方”,照着念就行。每个孩子不一样,就跟…

    2025年5月14日
    00
  • 三年级必看10本课外书推荐

    1. 《夏洛的网》 这本被誉为“二十世纪读者最多、最受爱戴的童话”的经典之作,讲述了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之间真挚的友谊。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

    2025年3月15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