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语文必读书目

我跟你说,别看这几个字简简单单,背后承载的东西可厚重着呢。不是说书不好,书当然好!都是那些个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老舍巴金…… 哪一个拎出来不是沉甸甸的历史和分量?可问题是,到了初四这个节骨眼儿上,这份书单被赋予的意义,往往就变得有点……功利,有点变味儿。

还记得当年,拿到那张初四语文必读书目的单子,薄薄一张纸,上面印着密密麻麻的书名和作者。当时觉得,“哇,这么多书啊!这是要读到猴年马月?” 而且,那个年纪,叛逆期的小火苗正旺,你让我读啥,我偏不想读啥。老师在讲台上口沫横飞地讲《骆驼祥子》,说什么祥子的悲惨命运啊,旧社会的黑暗啊,人性的沉沦啊…… 你说我听进去多少?可能就记住一个“拉洋车”的,一个“虎妞”的,还有那句“他死了,像一条狗”。真的,当时读《骆驼祥子》,脑子里更多的画面是:北京的沙尘暴是啥样儿的?拉洋车得有多累?饿得肚子咕咕叫是啥感觉?更别提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了,那会儿根本没那个阅历去理解,去共鸣。只觉得祥子这人也太轴了吧,怎么老是倒霉催的?后来长大了点,经历了一些事,再偶然翻开,才突然觉得心里一抽。哦,原来生活真的会这样,一点点磨平你的棱角,吞噬你的希望。那不是祥子轴,是生活太狠。这种“后知后觉”的滋味,才是阅读真正的魅力所在,可惜,在初四那个时间点,这份魅力常常被淹没在应试的巨大洪流里。

初四语文必读书目

再说说鲁迅先生。一提到鲁迅,脑子里条件反射就是“课文”、“背诵”、“中心思想”。哎,这真是对先生最大的误解,也是最无奈的现实。谁不知道鲁迅是现代文学的旗帜?他的文字犀利、深刻,像手术刀一样解剖国民劣根性。可让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去理解《呐喊》《彷徨》里那些骨子里的痛,去体会阿Q精神胜利法的荒诞与可悲,去感受闰土“圆规”式的变化带来的心酸…… 太难了!我们可能记住了《故乡》里的圆月下的西瓜地,记住了闰土颈上的一圈银项圈,记住了豆腐西施的豆腐光滑;记住了孔乙己的“茴香豆的茴字有四样写法”;记住了药店里的夏瑜蘸血的馒头…… 这些零散的意象,就像撒在沙滩上的珍珠,闪着微弱的光,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串联起的时代背景、思想深度,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简直是海底针。老师讲得声情并茂,我们听得云里雾里。真不是我们不努力,是人生阅历那道坎儿,横在那里,过不去。

但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两本书,或者书里的某个人物,某个片段,就像一道闪电,突然照亮了你混沌的脑海。比如巴金《家》。虽然那个大家族的陈腐规矩、礼教森严,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觉慧和鸣凤的爱情悲剧,觉民的反抗,琴的进步思想,这些青春期的挣扎、爱情的萌动、对自由的渴望,是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那根弦的。读到鸣凤跳湖那一段,真的心里堵得慌,会为那个鲜活的生命感到痛惜,会对那个吃人的礼教感到愤恨。这时候,书里的文字不再是干巴巴的铅字,它们有了温度,有了情感,它们变成了你自己的感受。这种感觉太美妙了,就像推开了一扇门,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可惜,这样的瞬间,在被各种练习题、模拟考挤压得喘不过气的初四,太少了。

说到底,初四语文必读书目的设立,本意是好的,是想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让我们通过阅读去了解社会、了解人性。这些书,确实是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把它们硬邦邦地列在“必读书目”里,然后用标准答案去衡量我们是否“读懂”了它们,这就像把一顿丰盛的满汉全席摆在一个还没长牙的孩子面前,强迫他消化吸收,这未免也太残忍了些。

理想的状态,难道不应该是引导吗?是启发兴趣吗?是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我们愿意主动去接触这些书,去和书里的世界对话吗?而不是,“这本书考这个知识点”,“那个段落要分析人物性格”,“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些分析当然有必要,但如果只剩下这些,那么阅读的乐趣,阅读本身的价值,就被大大消解了。

初四的语文必读书目,它不仅仅是一份清单,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挑战。对于学生来说,它是繁重课业中的一部分,是通往中考的跳板;对于老师来说,它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点;对于家长来说,它是孩子成长的烦恼,是如何督促孩子完成任务,又不扼杀他们的兴趣。

我常常想,如果换一种方式,比如,不设“必读”,而是设一个包含这些经典在内的“推荐书目”,然后配套一些更有趣的阅读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比如角色扮演,比如就书中的某个争议点进行辩论…… 让阅读变得活起来,而不是死气沉沉地为了考试而读。让那些原本可能在我们生命中点亮一盏灯的书,不至于在初四的重压下,变成我们避之不及的负担。

想想那些书名:《水浒传》里的林冲、武松,那些快意恩仇又透着悲凉的故事;《西游记》里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唐僧师徒的九九八十一难,里面蕴含的坚持与磨砺;还有那些可能没那么“厚重”,却同样经典的,比如朱自清的散文,那些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或者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那些充满哲理和童真的小诗…… 它们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感受。

只是,在初四这个特定的语境下,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这些书被赋予了太多附加的意义。我们读它们,很多时候不是出于内心的渴望,而是出于外部的要求。这种被动的阅读,往往难以深入,难以持久。

所以,每当我看到新一届初四的学生拿到那份必读书目时,心里总是百感交集。既希望他们能从中真正有所得,能触摸到经典文学的灵魂;又隐隐替他们感到担忧,担心这些原本鲜活的文字,会在应试教育的磨盘下,变得枯燥乏味,甚至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抵触。

但愿每一个走过初四语文必读书目的学生,都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抛开功利,重新翻开这些书,发现它们真正的好。那时候,没有考试的压力,没有标准答案的束缚,只有一颗沉静下来的心,和书页间那些跨越时空、依然闪耀的智慧与情感。这,或许才是这份书单最终极的意义所在吧。

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147.html

(0)
大王大王

相关推荐

  • 六年下册必读书籍

    首先要说的肯定是课内阅读,这些是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学习的,打好基础很重要。像《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冒险小说的鼻祖,它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求生的故事,充满了勇气和智慧,对孩…

    2025年3月20日
    00
  • 穿书七零小说推荐

    第一本:《七零娇媳有空间》 想象一下,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成了七十年代的小媳妇,还是个被婆家嫌弃的受气包。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但女主林晓晓却自带金手指——空间!有了空间,她不仅能…

    2025年2月17日
    00
  • 初中生教辅书优秀精品推荐

    首先要强调的是,选择教辅书一定要适合自己。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不同,适合别人的教辅书不一定适合你。建议大家在选择之前,可以先翻阅一下目录和例题,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

    2025年1月30日
    00
  • 2024必读书籍排行榜

    如果非要挑几本,那第一本必须是那本让我差点儿摔书的家伙。不是因为它写得不好,恰恰相反,是它太好了,好到把你心底最不愿意面对的那些东西,赤裸裸地撕开来,摊在阳光下暴晒。我不会直说书名…

    2025年5月15日
    00
  • 4年级课外书必读推荐

    奇幻冒险类,总能激发孩子们的无限遐想: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罗尔德·达尔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奇趣和幽默,这本书讲述了小查理意外获得参观神奇巧克力工厂的机会,开启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冒险旅…

    2025年1月24日
    00
  • 8岁必读书目推荐:开启阅读之旅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等待萌发的种子,而阅读就像阳光雨露,滋养着他们茁壮成长。8岁,正是孩子阅读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一份精心挑选的书单,能够为他们打开通往知识和想象力的大门。这份书单涵盖…

    2025年3月8日
    00
  • 大学开学必备书

    别信那些正襟危坐、散发着樟脑丸气味的“百本经典”书单。真的。那些书单的好,就像博物馆里的展品,你知道它珍贵,但它隔着一层玻璃,冷冰冰的,跟你没半毛钱关系。你一个马上要拖着28寸行李…

    2025年7月3日
    00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书推荐

    这本书啊,其实谈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都是些小人物的爱情,失恋,迷茫。但就是这些小事,偏偏能戳中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你可能会在某个深夜,突然想起书里的某个情节,然后开始怀疑人生,…

    2025年6月21日
    00
  • 七年级必读书单

    一、感受文学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这个阶段正是培养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以下几本书,能带你领略文学的魅力: 1.《西游记》(吴承恩):无需多言的经典名著!它充满奇幻色彩,…

    2025年4月18日
    04
  • 初中八年级推荐书目

    我记得我八年级的时候,那会儿最喜欢偷偷摸摸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金庸,那种感觉,真叫一个刺激!什么《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当然,老师推荐的书,还…

    2025年6月14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