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必读书目语文

就拿《水浒传》说吧。学校肯定不是让你读全本,谁有那功夫?一般就是选段,武松打虎啊,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啊,林冲风雪山神庙啊什么的。当年读武松打虎那段,真是看得来劲!眼睛都不带眨的。那血啊,肉啊,一股子江湖的味儿,隔着纸都能闻着。那会儿就觉得,哇,这武松,真爷们儿!痛快!哪管他什么“官逼民反”,什么“农民起义局限性”,不懂,也不想懂。就觉得这厮能耐,能打!

鲁智深那段也特有画面感。你说一个和尚,能把那么大的树连根拔起来?当年看就觉得扯,但也觉得牛。不像现在,会想,这写得也太夸张了吧?那时候就信,就觉得这和尚够朋友,够义气。为兄弟两肋插刀这种事,在那个年纪是特别吃得开的价值观。虽然有点粗野,有点野蛮,但透着一股子真诚,一股子痛快淋漓,是课本里其他文章给不了的。课本里大多是些含蓄的、优美的、或者说教的东西,《水浒》就像一股子带着土腥气的风,呼啦一下吹进来。

初三上册必读书目语文

当然,读这些选段,最大的挑战是人名太多,关系复杂。梁山一百单八将,当年就觉得头晕。谁是谁啊?怎么又冒出来一个?老师讲的时候,还得记,还得背,为了考试,那真是各种死记硬背。但话说回来,哪怕是囫囵吞枣,武松、鲁智深、林冲这几个名字,这几个形象,算是彻底刻在脑子里了。他们身上那股子不服、那股子血性、那股子被逼上绝路的愤怒,哪怕是少年时期懵懵懂懂的,也能感受到一丝半缕。

然后呢,肯定少不了鲁迅先生。哎呀,说到鲁迅,当年那真是又敬又怕。敬的是课本上都说他伟大,怕的是他的文章读起来可费劲了。不光是字儿,那种调调,沉闷得像要滴出水来。那《孔乙己》… “多乎哉,不多也”——当年背这个,脑袋都大了。就觉得这个人怎么那么怪?站着喝酒,衣服又脏又破,还拽文言文。理解不了他为什么那样活着,为什么不换个活法。只觉得他可笑,可怜。后来才知道,哦,他不是怪,他是被那个时代给压弯了腰,是那个社会病态的缩影。鲁迅的可怕,在于他写的东西总能穿透表象,直抵人性的幽微和社会的病根。读他的文章,像是被他用手术刀解剖,有点疼,有点不敢看,但又没办法移开眼睛。

那时的我们,大概很少能真正理解鲁迅的深刻和愤怒。更多的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这些八股式的分析,某种程度上是把活生生的文学作品给肢解了,变成了一个个考点。挺可惜的。可即便这样,鲁迅的某些句子,某些画面,比如《故乡》里那句“然而我又不知道说什么好”,那种欲言又止的苍凉;比如闰土站在眼前时,那层“厚障壁”——这些东西,像钉子一样,钉在了记忆深处。很多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境,那些句子会突然跳出来,你才恍然大悟,哦,原来鲁迅写的是这个。这种后知后觉的震撼,是当年死记硬背永远体会不到的。

除了这些硬骨头,初三上册的必读书目里,可能还会搭配一些其他类型的文章或书。也许是现代作家的短篇,比如老舍的,比如巴金的,稍微温情一点,或者更写实一点;也许是外国文学的选段,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啊,或者像《简·爱》什么的,让你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不一样的人的生活和挣扎。这些书,就像拼图的碎片,当年看起来杂乱无章,不知道凑起来是什么样子。

读这些书的时候,别指望一下子就醍醐灌顶,变成文学大师。不可能。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伴随着迷茫、甚至厌烦。特别是当它们被赋予了“必读”和“考试”的双重光环后,阅读本身的乐趣往往会被压抑。但我想说的是,别小瞧这些书。它们不像网上的段子或者快餐小说,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它们沉淀着历史、文化、人性和思想的重量。

也许你读《水浒》,记住的只是武松的拳头;也许你读鲁迅,只觉得文字拗口、人物阴暗;也许你读别的书,看完就忘了情节。都没关系。就像你走过一片森林,你不可能记住每一棵树的形状、每一片叶子的纹理。但森林的气息,森林的阴影,森林里偶尔透下来的阳光,那种整体的感觉,会留在你心里。这些初三上册的必读书目,它们就是你心里森林的最初几棵树,最初几束光。它们在那里站着,等你长大,等你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也许你再回头看,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东西。

那段时间,脑子里真是五花八门。一边是课本里那些“高大上”的分析,一边是自己读时的懵懂和碎片的感受。这种碰撞,这种不理解,本身就是一种阅读的过程。文学不是标准答案,它更像是一个向你提问的朋友,一个让你去感受、去思考、去和自己内心对话的催化剂。

所以,初三上册的必读书目?别把它当任务,当成一次,嗯,一次有点疼但也许挺有意思的探险吧。那些书,读的时候也许一头雾水,也许心不甘情不愿,但它们已经在你生命里留下了印记。就像你当年走过的那些路,听过的那些歌,遇到过的那些人,它们组成了你的过去,也悄悄地影响着你的未来。别急着“懂”,先去“感受”吧。感受那些文字的力量,那些人物的悲喜,那些故事里的风风雨雨。能感受到多少,就算多少,剩下的,留给时间。

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365yunshebao.com/book/4123.html

(0)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

相关推荐

  • 40岁的男人读什么书好

    读什么?这问题没标准答案,跟人一样,千人千面。但总有些方向,像荒原里的星光,能给人指个大概。 我觉得,首当其冲的,应该是那些能让你慢下来的书。生活像开了三十多年的高速,猛踩油门,风…

    2025年4月28日
    00
  • 4年级数学课外书推荐

    一、趣味故事类 这类书籍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精彩的故事中,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非常适合培养数学兴趣。 1.《数学故事专辑(彩图注音版)》:这套书以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

    2025年2月5日
    00
  • 八年年级必读书目录

    一、 名著经典,提升文学素养 这个年龄段正是培养文学素养的关键时期,阅读经典名著,可以让我们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文化魅力,感受文学的永恒之美。 《西游记》(吴承恩):作为中国四…

    2025年4月21日
    00
  • 5年级课外必读书目

    先聊聊那些能“勾魂儿”的故事书。五年级了,简单的童话可能有点儿嫌弃,他们需要更曲折、更吸引人的情节。说到这个,不得不提《哈利·波特》系列的前几本,比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

    2025年6月5日
    00
  • linux运维书籍推荐

    首先,对于零基础的小白,推荐入门级的书籍。《鸟哥的Linux私房菜》可以说是Linux学习的圣经级教材,内容全面,讲解细致,从基础命令到服务器配置都有涵盖。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

    2025年2月28日
    02
  • 二年级新课标必读书目

    你看,《猜猜我有多爱你》。多温柔的名字啊。想起头一次读给那个小不点听的时候,他窝在我怀里,听着大兔子和小兔子一遍遍比划“我爱你”,从地面跳到树梢,从这条小路延伸到月亮。那时候,世界…

    2025年5月2日
    00
  • 初二的必读书目

    首先,名著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名著,如同与智者对话,能汲取到丰富的精神养分。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充满了奇幻色彩和浪漫主义精神。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勇气…

    2025年3月4日
    00
  • 📚二年级儿童阅读书籍推荐📚

    转眼间,家里的宝贝已经二年级啦!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象力丰富,正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选择合适的书籍,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还能拓展知识面,丰富情感世界。…

    2025年2月28日
    01
  • 初二学生读哪些课外书

    那么,初二到底该读些什么呢?我觉得吧,最重要的一点是:读自己喜欢的!别管什么“必读书目”、“名著推荐”,真不喜欢,硬着头皮读也读不进去。不如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慢慢培养阅读习惯…

    2025年7月4日
    00
  • 《秋日氛围感穿搭指南:温暖与时尚并存》

    秋风瑟瑟,落叶飘零,又到了换季添置新衣的季节。如何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里,穿出既温暖舒适又时尚高级的氛围感,成为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些秋日穿搭的小技巧,让你轻松驾…

    2025年3月11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